APP下载

古典舞基训课堂中红色音乐伴奏曲目使用的思考

2021-09-10曹海滨王鑫苗

艺术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

曹海滨 王鑫苗

摘要:加强现代化教育,以人为本,其教育核心为“立德树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教育资源,使教育者、受教育群体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达到超额完成教学的效果。本文对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中红色音乐伴奏曲目的使用进行思考,从红色音乐伴奏的教学价值、中国古典舞血液里的红色文化基因入手探析艺术课堂教学资源,扩充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全面分析红色音乐伴奏在古典舞基训课堂的运用措施及手段,培育教育主体的审美观,研究红色音乐伴奏的挖掘与择选,加强思想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以情作舞,以舞传情,旨在激发教育主体在课堂上的情感共鸣,培育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古典舞基训;红色音乐伴奏;教育教学

在古典舞基训教育中对红色音乐伴奏的大胆尝试,是对受教育群体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深入挖掘红色音乐伴奏,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专业课程教育,不仅优化了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方式,同时激发了受教育者的文化自信、爱国情感,以及民族荣誉感、自豪感。

1 古典舞基训课堂中红色音乐伴奏的思政意义

红色音乐伴奏是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的重要教育资源。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音乐伴奏,使受教育群体在古典舞与红色音乐历史文化背景的碰撞中感悟其红色基因,用肢体语言与音乐对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更好的诠释,增强受教育群体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感知力,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中,红色音乐伴奏本身承担着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红色文化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红色音乐蕴含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红色音乐在革命抗争中产生,发扬于和平盛世,其本身就是积极正能量的代表,红色音乐伴奏的熏陶,能够引发受教育群体形成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在了解古典舞的文化背景后,使受教育者能够在音乐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表演风格,在学生心中培养爱红色文化、爱共产党、爱民族、爱国家的高尚情感,同时产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产生共鸣。

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中,红色音乐伴奏的使用增强了课堂艺术美感。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中,红色音乐伴奏的使用为舞蹈语言的教育主体及观众带来情感上的洗礼。红色音乐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红色音乐伴奏与基训课程内容的结合打破传统课堂中“推组合”的教学方式,将历史文化、情感带入[1],引发受教育群体以及观众的联想,使其产生丰富的想象,促使教育主体、教育主导者、观众等精神上的升华,促进审美品位的提升,同时有助于塑造教育主体健康的人格。

此外,音乐伴奏属于音乐文化的分支,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红色音乐伴奏传达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其本身就承担着最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中国古典舞基训相融,在基训课堂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受教育群体在音乐的指导下逐渐产生饱满的情感力量,将这种情感通过肢体进行抒发表达,以此实现艺术上的思想教育。

同时,红色音乐伴奏在古典舞基训课堂上得到运用后,其产生的效果不止如此。红色音乐伴奏的运用使中国古典舞作品的题材、风格在摩擦与碰撞中产生新的共鸣,会创造出带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与历史时代相吻合,产生新的艺术魅力。

2 古典舞基训课堂中红色音乐伴奏的分析与运用

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中对红色音乐伴奏的运用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学生对课堂所传达的艺术美与思想美的领悟是课程的终极目标。在音乐的择选中,要深入挖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有教育意义的、能够引领学生思想积极向上的红色音乐伴奏。同时,将红色音乐伴奏所传达的思想道德等充分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使教育者充分把握艺术风格与特征。教育工作者紧紧抓住红色音乐的实用性,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意义的传达,从而实现更好的艺术教育、更好的思政教育、更好的课堂教育。

2.1 文以载道,培育教育主体的审美价值观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教学目的是使教育主体能够在身体与气韵上达到完美的结合和统一,身心素质、气质等方面能够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此外,笔者认为,充分运用身边可用的教學资源,使教育者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手段,从而可以实现教学终极目标。

红色音乐伴奏在中国古典舞课堂的使用使教育主体从身体到思想都受到了教育,其教学目的得到实现,培养教育主体的审美价值观是当前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红色音乐伴奏的运用起到了引领作用,在教育主体思想、作品呈现等方面出现新的特征,其审美价值观亦是受红色音乐伴奏的影响。

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中,红色音乐伴奏的充分运用使课堂本身更具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价值。红色音乐伴奏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超越了其音乐本身,古典舞基训课程的充分结合与运用能够促进教育者、受教育者生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在基训课堂中,红色音乐伴奏发挥其引领作用,将其文化精神、内涵渗透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灵上,真正做到德艺结合。

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中运用红色音乐伴奏,能使教育主体内心凝聚起民族荣誉感、深刻的爱国情感,并将这些情感带入舞蹈创编、舞蹈表演中,在舞蹈作品中传达历史中的思想觉醒与民族抗争等精神,以诗作舞,以舞传情[2],讴歌革命先烈,传颂中国共产党,激发受教育群体的爱国情感。

2.2 歌以咏志,红色音乐伴奏的深入挖掘与择选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作为表现性艺术,其传达的意境美在舞者的肢体与音乐伴奏的结合中均有展现。伴奏教师在选择红色音乐伴奏时要择选具有鲜明民族性的音乐,以此为古典舞基训音乐伴奏的核心,对中国古典舞基训组合风格进行把握,同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使之相互协调。基础训练组合中以一种或多种情绪作为古典舞组合的支点,情绪表达或大气,或沉稳,或是对人物、历史的歌颂,帮助受教育群体在音乐中找到基训组合的内在风格,把握其韵味,在音乐的带领下将学生带入音乐本身,随音乐的舒缓而延伸,随音乐的疾迅而顿挫有余,将红色伴奏所诉说的情感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带动舞者的情感抒发,从情感的依托上升到思想的启迪,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听音乐、听懂音乐,能够将音乐的力量带入内心深处,让红色音乐音符跳动在舞者内心,引发其爱国情感,完成道德、思想的培育。

在中国古典舞组合中,一位擦地、蹲组合,音乐可选择“四四拍”音符,其音乐缓慢,动作要求具有延伸感[3],如《沂蒙颂》《我爱你中国》《洪湖水浪打浪》,学生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点线结合,将动作、节奏灌满,每一次的擦地收回,都要增强脚尖延伸感;每一次的蹲,双腿蹲的幅度、胳膊的弧度将音乐灌满,至手指尖;每一次的压脚跟,要曲调温婉,突出其民族性。五位基础上的小踢腿、小弹腿,音乐则是对“四二拍”的音符选择,音乐选择时节奏要鲜明,具有点与颗粒感,增强愉悦感,欢快灵动,做到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统一,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打靶归来》《歌唱祖国》等。

至此,在进行红色音乐伴奏选择时,钢琴伴奏教师需选择进取的、积极向上的、带有民族特色的、突出古典舞意境美的、能够引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引领学生积极进取的音乐。

2.3 立德树人,思想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

当下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现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而当代大学生正值思想活跃,价值观需要明确引领的阶段,所以在这一时期抓住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非常关键。

当前大学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受教育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及教育模式枯燥、乏味,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不能很好地吸收课程内容,致使思想政治课程形式化等一系列问题产生。由于艺术学科的特殊性,将思想政治带入专业课堂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没有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严谨性,但是学生的接受程度要比单纯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要高很多,所以,在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的教育方法。

首先,艺术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一性。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本质就是让学生明白中华传统之美,以及如何实现美,要想明白这一问题,除了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对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寻找真与善的本质,启示大学生如何寻找自我,朝着至善至真的方向发展。如此,真、善、美共同发展,艺术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共同发展,受教育者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更善于用美的教育方式表达真与善的内容[4]。

其次,将思想政治教育引进艺术课堂中,是因为两者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当前,培育高校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古典舞基训课程着重基础的训练,将基础动作做优美,由简至繁,在课堂中学会发现美与创造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在是非善恶面前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如此,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及价值观为终极目标,艺术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故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艺术课堂,两者的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是一致的。

最后,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入艺术课堂中,在艺术文化底蕴中引发对学生人格、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进而上升到对国家、社会、个人的教育层面,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课程实践中找到艺术课堂与思想政治课堂的结合点,实现受教育者艺术与思想共同发展。

3 古典舞基训课堂中红色音乐伴奏使用的意义

古典舞基训课堂中,要充分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推动教育主体身心、艺术文化全面发展。红色音乐伴奏的运用,能加深学生对时代文化的理解,使其能够在跳跃的音符中找到艺术风格,丰富课堂教学,超额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目标。红色文化与艺术课堂的结合,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资源,于教育主体而言是思想上的充实与提升,加强教育主体的思想道德建设、价值观培育,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以情作舞,以舞抒情,抒情是舞蹈的本质,当教育对象对古典舞基础训练课程的历史、内容要求有一定了解后,需要用动作来展现内容时,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把握每一课程阶段的风格特征,教育工作者在进行钢琴伴奏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与当时文化背景相近的伴奏音乐,让受教育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更能够促使受教育者将自身带入课程所需的理想境界,实现情感与情感的碰撞与共鸣。

在受教育者形成感情力量時,教育者需要在故事、历史、情感中促进其感情的抒发。在古典舞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观,使其能够在学习中有坚韧不拔的心智与毅力,能够拥有善于发现和创造美的眼睛。教育工作者需充分运用身边资源,结合古典舞历史中的典型故事,以视频、图片等手段使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教育工作者讲授古典舞学科历史时,要对社会背景进行深入探索,将社会背景历史事件带入课堂,讲好历史故事,加强道德传统教育,同时增进情感认同。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红色音乐的实用性与本质,在中国古典舞课堂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能够更好地传达红色文化意义,从而实现更好的艺术教育、更好的思政教育、更好的课堂教育。

4 结语

红色音乐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源,其音符、语调中蕴含着对国家的赞美与祝愿、对人民的歌颂、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冀,是对美好的向往、对革命精神的讴歌。教育者应充分运用课程资源,使教育主体在艺术课堂中明确舞蹈风格,在流动的肢体语言中充分与音乐碰撞,产生情感共鸣,激发教育主体的爱国情感,培育践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毛侃.论红色音乐文化对古典舞审美影响[J].艺术研究,2021(02):139-141.

[2] 杨思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视域下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9.

[3] 周宏,苏仲霓.论舞蹈创作中的悲剧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01):64-68.

[4] 雷雨虹.舞“乐”之美——浅探中国古典舞钢琴伴奏音乐之特性与发展[J].北方音乐,2020(19):82-84.

作者简介:曹海滨(1982—),男,山东菏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与表演。

王鑫苗(1996—),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