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背景下新生适应能力研究

2021-09-10张力曾蝶程琴李怡吴颖刘显红

科技风 2021年25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新生满意度

张力 曾蝶 程琴 李怡 吴颖 刘显红

摘 要:实行大类招生制度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和教学改革的大趋势。2020年,西南医科大学在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及体育学院首次实施了大类招生政策,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新生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新生在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专业认同度、培养模式了解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着重分析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满意度三个维度,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类招生;新生;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满意度

一、大类招生的实施与发展

所谓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在本科教育中按照院系或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及培养的一种新型高考招生模式。学校在大学第一、二学期对新生进行通识教育,在此期间让新生充分了解每个专业,结合自身长处和兴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为第二学期结束的专业分流和选择做好准备。大类招生模式给学生更多专业选择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也有利于培养“通用型人才”,使其专业选择更适合社会需求,是我国高等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1],是符合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和教学改革的大趋势[2]。2001年,北大率先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育方针,推行“元培计划”,大类招生政策首次正式实施。随后,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也都先后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施行大类招生制度。到了2011年,几乎所有的985高校,半數以上的211工程学校,约20%的普通高校,都引入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3]。

2020年,西南医科大学结合自身情况并借鉴各院校实行大类招生政策的成效,制定并实施2020年大类招生方案,将人文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药学院首先纳入大类招生办法试点:将人文与管理学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归类于公共管理大类;将体育学院的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归类于体育大类;将药学院的临床药学专业和药学专业归类于药学大类。

本研究中的大类招生新生特指西南医科大学实行大类招生的三院系2020级大一新生。他们初入大学校园,需要时间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新的人际关系,并建立新的学习目标、人生目标。新生的适应能力是其综合素质、身心健康的全面体现,也是学校办学育人能力的体现。但是,大一新生多处于17—20岁的年纪,心智尚未成熟,认知尚有欠缺,其社会交往能力弱,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发生[4]。在此背景下实行大类招生制度,难免加大其适应难度。因此,研究大类招生背景下新生的适应能力对于学校完善大类招生制度和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十分必要。

二、“大类招生背景下新生适应能力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本研究调查采用问卷法,共设计了75个项目,前6个项目为基本信息,包括新生的性别、户籍、高中学科类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第7~15个项目调查新生对大类招生模式的了解程度与满意程度,如平常学习的感受、遇到困难的态度与做法、对专业的了解程度、职业规划、业余生活等方面;第15~75个项目采用方晓义、沃建中编制的适用于中国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教育部《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5],包括校园适应、择业适应、学习适应、心理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七个方面,我们本次主要针对新生的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和满意度这三个方面着重研究,兼顾其他四个维度的关联性。

调查对象为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药学院、体育学院2020级实行大类招生专业的全体学生。其中,公共管理类共计205人,包括6个班;药学类235人,包括7个班;体育类100人,包括3个班。问卷调查安排在10月份,即在新生入校后一个月的黄金适应期,问卷在各专业课间集中发放,并由施测人员为学生进行详细的问卷说明,保证问卷的回收率与有效率。本次共发放问卷540份,收回问卷482份,其中有效问卷435份,问卷回收率为89.25%,样本有效率为90.24%。收回的有效问卷中三大类专业人数的比例约为2∶3∶1,与三个大类专业人数的总体比例基本相符,本次研究按50%比例抽取每个专业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综上所述,此次问卷调查具一定可靠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从人际关系适应方面探究新生适应力

从表格数据可看出,在人际关系适应方面,男女生的适应能力没有差别,来自城镇的高于来自农村的同学,非独生子女的适应能力略高于独生子女,在班级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的适应能力要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文科高于理科。

男女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没有差别,其人际关系都普遍较为融洽,虽然在刻板印象中,女生心思细腻,情绪性强,在群体中往往很难避免大大小小的矛盾,使得女生很难在人际方面有良好的适应性,但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女生都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个体,因而男女生都能尽量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来保持群体的一致认同,所以男女生之间的人际适应能力几乎没有差异。

来自城镇的同学在人际关系方面适应力方面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同学,这与家庭教育、思维模式、自我认知区别不开,城乡之间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差异显著,城镇的同学普遍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从社会认知上来讲,城镇学生接接触到的社会面更多元化,所以在陌生环境进行人际交往,城镇学生表现得更加自信,更能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非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处理更优于独生子女,可能与两种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父母教养方式有关。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来自家庭的关爱不可能做到绝对均等,在家庭中便要处理好兄弟姐妹中的亲情关系,而独生子女往往享有家庭中的所有关爱与期望,缺少与人分享的环节,与非独生子女作比较,独生子女就已经缺少了处理复杂家庭人际问题的机会。由于独生子女从小鲜有与其他兄弟姐妹交流的机会,也长期处于不需要与人分享的环境,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问题处理能力上略低于非独生子女。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新生满意度
重获新生 庇佑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新生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浅论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