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共育下的中职德育策略研究

2021-09-10冯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9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德育

冯娟

[摘           要]  中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还需要参加职业培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其原因在于,中职生在毕业后会参加工作,因此需要尽快掌握正确的社会生活经验,以此符合当前社会对技能人才的综合要求。在此背景下,中职院校开展德育具有重要意义。这其中,中职院校在落实德育时,不仅需要从学校与教师入手,还需整合学生家庭资源,通过家校共育稳定提高德育效率。同时,家校共育可以拓宽教育渠道,使中职学生受到全方位的德育熏陶,进而较早养成良好的综合素养,为后续步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家校共育;中职院校;德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190-02

部分中职学生存在难以管理、个性强烈、想法偏激的问题。这是因为学校在评判学生时,深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通常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素质水平。中职生不爱学习,很难考取理想成绩,进而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家长与教师的批评,导致中职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完全丧失学习兴趣。对此,为了促进中职生的良好发展,落实德育理念,中职教师应整改教学模式,并积极联系学生家长,通过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与家长开展实时沟通,及时掌握中职生的思想动态,以此正确引导、科学教育,提高中职生综合素养,使其发自内心地接受德育。

一、中职院校家校共育模式下德育存在的不足

(一)学校教育未积极整合家庭教育

当前阶段,部分中职院校在落实德育时,未积极联系家庭教育。例如,一些中职生在校内表现良好,可以做到尊重师友、爱护校园环境等。但在校外或家中时,中职生并没有严格约束自我,家长也没有及时教导中职生的某些行为。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即学生在上学期间表现良好,但在放假回来后又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能及时联手而引起的,导致学生在校内校外表现不一,对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具有不良影响,稍不注意,教师的约束与指导就会付诸流水[1]。

(二)家校德育目标与方式不当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落实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部分教师与家长依旧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或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没有意识到培养中职生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当中职生未取得良好成绩时,家长与教师就会批评学生。同时,一些家长对中职生抱有过高的期待,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或成绩落后时,家长会采取相对强硬的教育方式,甚至极少与学生交流,一味只会批评与指责。在此种情况下,中职生会逐渐形成逆反心理,不仅不服从教师与家长的管教,甚至“破罐子破摔”,经常做出偏激与不正确的行为,对中职生后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家校共育关系需要完善与加强

想要高效落实家校德育,需要教师与家长积极联系、实时沟通。但结合现状而言,教师很少与学生家长沟通,部分教师甚至从未联系过学生家长。在此背景下,家长既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无法与教师开展有效沟通。同时,一些学生在出现不良行为后,教师才会联系学生家长,而家长知道后往往十分愤怒,会严厉指責学生。在此行为的影响下,学生对教师联系家长的行为充满恐惧,甚至怨恨教师联系家长,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对后续德育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2]。

二、中职院校家校共育模式下德育的落实策略

(一)家校应积极沟通以此形成共识

在开展家校德育时,中职教师应不断优化沟通模式,需要与学生、家长处于平等地位,开展有效沟通。结合教育问题频发的情况来看,最为主要的原因即教师、家长之间缺少沟通,且学生也不愿意与教师、家长倾诉。因此,想要显著改善中职德育效果,学校应积极联系学生家长,通过合作提高教育质量,使家长与学校一同努力,进而互帮互助、互相信任。同时,教师在联系学生家长时,应思考怎样拉近与学生间的关系,应还原教育的生活性,使学生发自内心接受德育。这其中,教师与家长需要探讨为什么孩子会不服从管教?是因为价值观不同还是教育方式不当?在此类话题的思考下,教师、家长会进行总结与反思,进而立足学生的思考角度,与学生保持统一战线,充分拉近学生与教师、家长的距离,进而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改善德育效果[3]。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丰富家校沟通形式

教师和家长在解决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问题时,应注重与学生开展沟通的方式。具体而言,教师与家长不仅需要考虑语言交流形式,还需关注其他可以触动学生内心的交流方法。对此,在落实中职德育时,无论是师生沟通还是与家长沟通,都需采取多元化的沟通方法,以此全面落实德育。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沟通桥梁,与学生和家长开展有效对话。这其中,教师可以借助微信与QQ设置群聊,并定期在群中发布德育文章,要求家长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如,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制作交流平台,在网页中设置私密话语箱或许愿池。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交流会,要求家长、教师、学生三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将自己的意见记录下来,由教师进行整理收纳在成长记录袋中。通过此种方式,使家长与学生高效参与到德育活动中,进而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4]。

(三)创造良好的家校德育环境

在开展中职德育活动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此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加强学生道德素养奠定基础。这其中,教师、家长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需要创设有效的德育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相关问题,并逐渐构建正确的道德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构建教育情境时不要束缚学生的思想,应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发自内心接受教师的教育手段,以此稳定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此外,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需帮助家长掌握沟通方式,使家长与教师通力合作,一同提高德育效果[5]。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德育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