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09-10贺阳
贺阳
摘 要:为了塑造面向21世纪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学校迫切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文章提出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创新思路和专业课堂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教育改革
0 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是一个具有较大社会需求的热门行业,其招生规模和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在如此充裕的招生和丰富的社会需求的有利局面下,高职院校如果不能立即改革和创新课程结构,升级课程内容,改进实验方法,就无法保证教学水平[1]。近年来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实践活动成果已公之于众,有必要解决总体和战略性问题,完成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任务。
1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问题
1.1 教学内容陈旧、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无法契合现代电子技术发展
如今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大多数以基础课程为主,学生练习活动的机会较少。该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主要有“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教学内容以模拟量模块电源电路和独立的数据集成电路芯片的仿真为主导,涉及当前的IT产业链[2]。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组件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受到严重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相对较弱,学生普遍认为“实践活动中没有学习和训练的专业知识,无法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到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2 各门课程知识联系不密切,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有些课程的基础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分不开,有些课程与其他课程重复。总体而言,各门课程知识联系不密切,教学目标不明确。
1.3 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多样化
在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類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实际活动阶段仅允许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而在综合能力塑造、具体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迫切需要应用在整合期间必需的电子设备和加强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建设。
2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策略
2.1 增强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内容的针对性
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需要写出一套具有特色和相对性的课程内容介绍,这也是创新点。具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减少含量;二是描述简洁明了(选择黑板设计的描述方法,把握重点,有序解决知识结构问题,讲解专业知识要点,分析思路和方法);三是突出显示应用程序类型[3]。大纲应具有以下3个功能:首先,它在教师与教科书内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以便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能够掌握内容管理系统和教科书内容,以及有更多的时间去使用创建教学情境的方法,把握要点并多练习。然后,在学生和教科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预览时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要点和难点。在课堂结构和课后习题的研究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关的教学内容,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最后,要突出应用程序类型,这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应内容。
2.2 增强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方法的多样性
2.2.1 创新应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创建职业类专业基础课
这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必须经常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并实行严格的管理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训练风格。然后,对已经实现“专业化和细化”的课程内容进行简化,明确相关的学习解决方案,以便从入门到精通,使得学生对学习和培训充满信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谈论数字电路设计相关内容时,学生可以与日常生活联系,提出具体问题。然后,按照其中的逻辑顺序,着眼于课堂教学思路和关键难点,明确提出一系列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正确引导他们遵循这一逻辑,认真、细致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不断分析和探索问题,最终达到获取专业知识和解决困难的目的。
2.2.2 提倡精讲多练的方法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教师在选择和创设教学情境和选用方法的基础上,应该对重要内容进行透彻讲解,以增强课堂练习。根据大量的教学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培训和正确指导,逐渐与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和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然后达到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
2.2.3 突出多媒体课件效能
在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对每门课程都需要制作一套高质量的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
2.2.4 增强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用性
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低的学生,高职院校有必要改革和创新综合性实践课程,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有效增强他们自学能力体系的形成。
完善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体系,建立一套用于理论教学和学生操作的电子计算机仿真软件和电子控制系统,以增强学生对特定电源电路的理性认识。
改进案例教学方法,即将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典型案例应用到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实现电源与电路相连接,以提高学生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工作技能相结合的能力。
改善教学设计。教师要根据更复杂的电子电路的组装和调整,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基本理论学习相结合,进一步解决具体问题。
3 创建硬件课程教学小组,优化硬件课程教学体系
在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电子部件基本原理、整个机械结构、微型计算机机箱以及维护和修理的认知的规律性,分配课程内容的顺序,让学生学习组件的基本原理知识,以匹配电子计算机电路的基本课程内容体系。对于这些内容,信息技术学习并不需要太深入和复杂,学生可以结合使用。整个机械结构应符合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计算机软件的简要说明、信息内容的指示和解决方案、程序流程的设备级别指示、系列产品CPU的分析以及存储器结构。每周分配3个课时即可,将装配商的外部应用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相匹配,以解释实际的微机应用问题;将维护和维修与计算机大修课程的内容相匹配,主要是根据实际活动而生;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故障检测和排除的能力,最好在集中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分配,统一规划课程内容,重视各课程内容的衔接。
4 改革和创新应用考核方法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好地指导学生将关键时间放在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上,必须改革和创新应用考核方法。考核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的识字能力培养,从5个层面评估学生的表现:工作、实验、实践报告、讨论论文答辩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也可以适应传统的闭卷考试标准。
5 强化素质教育,结合可持续发展观,加强全面教学改革
可持续发展概念是一个新的发展概念,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应用和发展战略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多,涉及战略定位、培训计划实施、技术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策略选用和課程管理等,人们都可以基于这一认识而得到启发。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全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意识、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个人行为作为关键组成部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和标准以及道德教育的实施,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会面临应对由经济结构变化和大众化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情况。基于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中,人们可以选择具有较高管理能力的学生进行学习和培训,使他们能够独立开展实践活动,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改革和创新传统考试方法时,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估能力作为主导,通过实验开展和设计项目研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6 结语
总体而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规定,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与时俱进和改革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应用也得到了明确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及教学评估等多个方面入手,创新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体系,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紫鹏,陈赤华,肖小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产品工艺与SMT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0(11):244-245.
[2]王平,邵羽,王洋,等.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天线设计”课程教学架构与实验平台建设[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10):21-28.
[3]郭智威,胡鹏,王恒.“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20(29):26-28.
(编辑 王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