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用户数据管理思考
2021-09-10张鹏
张鹏
摘 要:在新时期环境下,社会经济和国家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提供的重要场所,如何实现高质高效教育目的,是其现阶段教育发展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而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智慧图书馆使用期间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用户数据,为其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影响。文章对高校智慧图书馆用户数据管理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教育;智慧图书馆;用户数据;数据管理
0 引言
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知识获取和素养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智慧图书馆逐渐得到了高校的关注和建设。而在智慧图书馆使用中,用户数据是管理的难点,往往存在诸多数据的丢失、遗忘和安全性不足等情况。为了确保智慧图书馆功能的有效发挥,就需要高校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用户数据的管理,这也是其发展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1 智慧图书馆概述
智慧图书馆来主要是将智能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建设使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的建筑,它是智能化建筑和自动管理数字化图书馆的有机结合,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但能够实现切实感知的概念。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和智能设备的集合,主要借助物联网来达到智慧化服务与管理的目的[1]。它主要是借助ICT的技术,来实现图书资料的阅览和座位预约等操作,是智慧化的感知以及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有效综合。
现阶段,智慧图书馆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以信息化和自动化图书馆为基础,对资源的数据、用户的数据和空间的数据等各方面数据实现整合利用,探索出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服务形式。目前,大多数高校智慧图书馆,对RFID的技术和人脸识别的技术实施整合,基本实现全面感知和立体互联效果,这也推动了数据的采集、梳理、整合、挖掘等,从而实现各项协同和共享运行的服务模式建设。
2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用户数据分析
在高校智慧图书馆中,用户数据主要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类型,其中结构化的数据主要涉及用户借阅的信息和浏览的信息、图书馆内部图书的信息和报刊的信息等一些固定化的信息,此类数据排列与存储呈现出简单化和规律性的特点,它是二维表现的形式,能够通过关系型的数据库实施表达。而非结构化的数据主要涉及用户的浏览、评论和留言以及使用设备的类型、页面的停留时间和使用的地点等,此类数据一般呈现出非固定性和发生随机性的特点。对于半结构化的数据,它主要是一种适合用在数据库集成性数据的模型,如珍贵的文献、期刊和用户基本的信息等[2]。
3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用户数据管理
3.1 数据管理的目标
在对用户数据的管理中,要保证用户数据具有良好完整性,也就是对用户的个体间数据要实现无差别性的采集;保证用户数据具有良好准确性,也就是用户数据和用户的属性间保持吻合与精准的干关系,采集范式也选用统一的标准;保证用户数据具有良好安全性,主要对用户数据确保采集的安全性,不对他们不愿意透露和图书馆的运行不相关的数据实施窥探,同时保证用户数据存储具有良好安全性,不对他们个人的隐私进行泄露[3]。
3.2 数据采集的对象
在高校的图书馆中,需对服务的对象进行区分,它数据采集对象和服务对象是一致的,主要包括本校的教师、学生、职工和其他临时访问人群。根据人员的归属部门分析,数据采集对象又可以分作教学的院系、宣传部和党委等机构,网络中心和图书馆等一些辅助教学的机构,其他高校的附属性机构等。
3.3 数据管理的原则
在数据管理中,为了确保规范化管理,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要遵循统一化的标准,对数据管理和采集都要根据国家和商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如《网络安全法》和《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等。其次,要遵循归口管理的原则,在智慧图书馆的管理中,对用户数据要先通过图书馆进行归口的管理,后统一纳入到全校整体的管理中。再次,要遵循基本有限的原则,在数据采集中,要对个人特性实施模糊处理,对趋势以及多数实施聚合,要求按需够用就可以了。最后,要遵循保密管控的原则,对数据的采集、开发、利用、储存等全过程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4]。
3.4 数据管理的部门
对数据归口的管理分析,在智慧图书馆中,对用户数据先通过图书馆的信息部门进行负责,则其信息部门就是图书馆对用户数据的管理中首要责任人,他们主要对用户的元数据实施接管和处理。根据学校职能的划分分析,如果学校的信息部门对全校信息化的建设负责,则图书馆的用户数据同样从属其管理的范畴。
3.5 数据的存储
在目前此类图书馆中,对数据存储主要还存在传统、新型的方式,也就是本地化与云端的存储方式。在本地化的存储中,主要是高校对服务器实施搭建,来负责对数据存储和保管,但此存储的形式并不能实现对图书馆内全部数据的存储,一般只是对核心的机密性数据进行负责[5]。在云端存储方式中,此方式具有很好的经济性,且具有巨大的容量,满足智慧图书馆对大量数据的存储要求,它是目前图书馆广泛选择的储存方式。
3.6 数据的开放
在数据开放中,主要是对授权能够共享的数据来供外界下载和使用。在高校的图书馆中,用户的数据先要对馆内实现开放,其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贯穿到基础性的借阅流通、电子资源的浏览、学科服务的支撑等各个核心的业务部门和各项的环节中,通过对馆内开放的手段,能够促进馆内的各项业务实现有效改进,改变传统的问卷和访谈等数据调查手段,实现对数据的准确和全面获取。
3.7 数据的利用
在图书馆的用户数据管理中,数据利用能够有效促进各个部门工作效果的提升,提高教务工作服务的品质。在数据的利用方面,主要在图书馆的业务部门和学校的教务部门发挥重要价值。其中在图书馆的业务部门,如图书馆流通阅览的部门借助用户数据能够实现好书的推荐、调整服务时间、对低利用率的文献实现再开放、对阅览环境实现监测和改善等;而信息资源的部门利用数据能够对数据库实施更新和完善,对低利用率的电子资源实现再开发、向用户所感兴趣的内容和作者等自动推送等[6]。
3.8 数据保护
目前,人们对自身隐私的权利十分重视,为了避免用户数据出现泄漏风险,图书馆需要做好用户数据的保护管理。首先,图书馆要保护好用户数据的安全性。相关主管部门要对数据实现完整的存取,对数据实施技术标准以及安全管控的建立,防止它们受到物理损害或者网络攻击。其次,图书馆要保护好用户数据的隐私性。对用户隐私性的数据,如用户阅读数据、个人阅读的痕迹等,如果用户不愿意公开或者不适合公开,就需要做好对他们数据隐私性的保护。最后,在数据开发和利用中,要注重通过数据对发展趋势进行判断,避免对个体性无限的挖掘,防止出现对个人数据的尊重与保护。
4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发展中的未来趋势,而在此类图书馆的运行中,由于用户数据的增加,对图书馆数据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考验。因此,需要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用户数据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尹克勤,张立新.基于智慧图书馆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9):109-113.
[2]王靖娜.F1069基于智慧推荐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才智,2018(20):65.
[3]周玲元,王雪,梁路,等.基于用户感知的智慧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8(13):47-56.
[4]万幸.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智慧图书馆系统建设的思考[J].卷宗,2019(15):72.
[5]周荃卉.基于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9):448.
[6]李湘丽,曹亮,刘双印,等.基于大数据的现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J].服务科学和管理,2019(5):6.
(编辑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