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分析研究OVCF术后康复的中药治疗

2021-09-10赵宇王世浩陈桐莹刘树华邱晶晶黄宏兴万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椎体关联中药

赵宇 王世浩 陈桐莹 刘树华 邱晶晶 黄宏兴 万雷*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升高等为特征。中医将OP归为“骨痿”“骨枯”“骨痹”等范畴。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于椎体、髋部、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1],其中以OVCF最为常见,全世界一年约发生140万例OVCF[2]。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因具有手术创伤小、术程短、椎体稳定性高等优点,且能够迅速止痛、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被广泛用于OVCF的治疗[3]。但术后出现的腰背部痛、椎体功能不同程度损伤、椎体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极大地影响术后康复。OVCF患者(OVCFs)大多年龄大,平素体质一般,且术后长期卧床,这些都阻碍了康复进程,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OVCFs术后康复[4-5]。另外,手术不能改善患者OP程度,术后仍需进行长期的抗OP治疗[6]。祖国医学认为OVCF发病内因为肾虚为主,其次是肝虚与脾虚,外因在于跌仆损伤[7]。骨折和手术创伤还会引起筋脉损伤,气血瘀滞。久卧于床,耗伤气血,经脉痹阻,均不利于 OVCFs术后的恢复[8]。大量相关报道指出可用补益肝肾、补气活血、化瘀止痛之药物组合促进OVCF术后患者康复[7]。

近年来中医药文献数据的快速积累,治疗OVCF术后的中药内服外用处方颇多,有必要对此类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进行系统总结[9]。本研究通过筛选中医药治疗OVCF术后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可视化、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纳入中药的使用频次和药物组合的规律。探讨中药促进OVCF术后康复的运用规律,从数据中提炼潜在的治疗方法,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用药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收集

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骨痿、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医药、中医、方剂”等为关键词检索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0年10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00 年1月至 2020年10月)、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生物科学文献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0年10月)。并使用NoteExpress v3.2 软件进行文献筛选与管理。

1.2 纳入标准

(1)研究中对患者的诊断符合下列任意一种对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西医诊断标准(如:《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专家共识》[10]、《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1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12]等)及相应中医诊断标准(如:《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4]、《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20)》[1]等),年龄、性别等不限;(2)治疗方案为对符合标准的患者先行PKP或PVP手术后,再应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3)中药治疗需写明所有药物组成;(4)所有中药剂型均可,如汤剂、丸剂、膏剂、颗粒剂、中成药等;(5)文献结论明确说明使用中药治疗后有效,疗效标准不限;(6)同一文献中不同辩证分型使用不同方剂者,分别纳入。

1.3 排除标准

(1)多个研究中使用相同组成方剂,只纳入1次;(2)同一证型或多次复诊在同一方剂基础上加减用药者,只保留基础方;(3)综述类文献、基础研究类文献、数据挖掘类文献或Meta分析类文献。

1.4 中药药名规范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以下简称为《药典》)[15]记载的药名将本研究所涉及中药规范化,例如山萸肉、山茱萸统一称为山茱萸,杜赤豆、赤小豆统一为赤小豆,龟板胶、龟甲胶统一为龟甲胶,落得打、积雪草统一称为积雪草等。其余《药典》未收录的中药,则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所出版的《中药学(第3版)》[16](以下简称为《中药学》)进行药名规范化,例如五爪龙、五指毛桃统一称为五指毛桃,神曲、六神曲统一称为六神曲等。

1.5 文献资料筛选与整理

检索后去除数据库之间重复文献一共检索到476篇文献,经过阅读摘要或全文后,排除重复发表的文献和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等一共381篇,最终纳入文献95篇。核对之后,76个不同处方被纳入,其中涉及到的中药共计127 种。之后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录入数据,建立OVCF术后患者中药用药的数据库,并进行中药使用频数分析与数据可视化处理;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数据聚类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分析

在76个处方当中,中药的总使用频次为861次,其中最小频次为1次,最大频次为46次,其中使用频次超过20次的药物一共有13种,以频次及使用频次总占比降序进行排序如表1。

表1 高频数药物分布(频次≥20)

2.2 中药使用规律分析

2.2.1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查询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内容时首选《药典》,不在其中的中药,其相关信息以《中药学》为准。

2.2.1.1中药“四气”的频次分析:“四气”包括:寒、热、温、凉、平共五类。频次及占比分别为:温性药(497次,57.72 %),平性药(214次,24.85 %),寒性药(126次,14.63 %),凉性药(13次,1.51 %),热性药(11次,1.28 %),其频次数据可视化雷达图见图1。

图1 “四气”频次分析雷达图

2.2.1.2中药“五味”的频次分析:“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涩、淡七类。由于部分中药的“味”不止一种,则计算味在所有药物中出现总频次。五味(7种)总频次1 381次,药物五味频次及占比分别为:甘味药(514次,37.22 %),苦味药(339次,24.55 %),辛味药(316次,22.88 %),酸味药(75次,5.43 %),咸味药(71次,5.14 %),涩味药(34次,2.46 %),淡味药(32次,2.32 %),其雷达图如图2。

图2 “五味”频次分析雷达图

2.2.1.3中药“归经”的频次分析:与上同理,归经总频次为2 060次,药物相关归经的频次超过100次的有6条,分别为:肝经616次(29.90 %),肾经483次(23.45 %),脾经331次(16.07 %),心经223次(10.83 %),肺经162次(7.86 %),胃经101次(4.90 %),其雷达图如图3。

图3 “归经”频次分析雷达图

2.2.1.4中药“功效分类”的频次分析:功效类别分析:根据《中药学》中的分类方法,将纳入统计的127种中药进行分类,一共可分为25个类别(具体到“节”),其中出现频次超过30次的药类有7种,分别为:补阳药(209次,24.27 %)、活血化瘀药(164次,19.05 %)、补气药(115次,13.36 %)、滋阴药(107次,12.43 %)、补血药(71次,8.25 %)、祛风湿药(37次,4.30 %)、利水渗湿药(36次,4.18 %),其雷达图如图4。

图4 “功效分类”频次分析雷达图

2.3 药物聚类分析

将上述13种高频次中药,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其分类结果可视化聚类分析树状图如图5,结合中医相关理论,经过分析认为将其分为4类较为合理,分别为: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淫羊藿、茯苓为聚一类,骨碎补、续断为聚二类,白芍、川芎、杜仲、牛膝为聚三类,当归、黄芪为聚四类。

图5 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

2.4 中药药对和三味药配伍分析

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并运用Apriori算法,对全部中药进行相对固定的药对配伍关联分析,设置支持度≥ 20%,置信度≥ 80%,则2味药配伍组合(药对)有6组,3味药配伍组合(角药)有4组。另根据关联分析结果,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统计出其相应组合在76个方剂中出现的频次。经分析可得出治疗OVCF术后患者的常见药对及角药组成情况及关联频次,见表2、表3。

表2 高频药药对关联规则

表3 高频药角药关联规则

2.5 中药关系关联网络

中药关联网络图可在一定支持度下,体现所研究中药之间的关联性并进行网络化展示,显示关联关系及其强弱。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先设置强链接与弱链接,中药之间的关联强弱程度以连线的粗细显示出来,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将使用频次最高的13种药物之间的关联以网络图形式进行展现,可得出相关性最强的三个关联关系是:熟地与杜仲、当归、山药、淫羊藿,茯苓的关联;杜仲与熟地、当归的关联;当归与黄芪、杜仲、熟地、茯苓的关联,如图6所示。

图6 高频药物关联网络

3 讨论

数据来源可靠性高是统计结果准确的基础[17]。本研究制定了严格的与中药促进OVCF术后康复相关的中医药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应用双人分别检索、筛选、录入及第三人参与争议讨论的形式,尽可能降低所纳入临床数据的偏倚。

通过核心药物分析,频次最高的13味药所归最多的三条经是:肝经(10味),肾经(9味),脾经(5味)。就所有纳入药物归经,肝经、肾经、脾经的总频次占比达到69.42%。《黄帝内经》中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肝肾虚损,脾失健运,精血不足以充养筋骨是导致OVCF 的主要病因[18]。OVCF的中医病机与肝脾肾虚、血瘀有关。OVCF术后患者应用补益肝肾中药可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降低骨的转换率、增加骨密度,可提升其脊柱稳定性、增加椎体骨密度,是OVCF 的有效治法[7]。熟地、淫羊藿、杜仲、山茱萸均具有补益肝肾之功效,骨碎补、牛膝、续断有续筋接骨之功效,黄芪、山药、茯苓补脾益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活血,川芎活血行气。通过高频药物关联网络分析发现,研究所得三个最强关联分别以熟地、杜仲、当归为核心,关联其他药物完善功效以滋阴、壮阳、补益气血为主,肾、肝、脾并补,甘温同用的药物组合。

众多基础研究同样支持此13味药对OVCF的作用。其中5味药相当于六味地黄丸去泽泻,经研究六味地黄丸不仅能够增加患者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其作用通路可能与JAK/STAT信号通路等有关)[19],还可以显著减轻疼痛[20]。黄芪不仅直接参与骨代谢,还间接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影响骨微环境,调节骨代谢,通过多成分、靶点、过程的作用方式防治OP[21]。有研究[22]发现当归中主要有效成分藁本内酯(ligustilide,LIG)通过调节GPR30/EGFR信号通路,可以促进骨形成。牛膝富含齐墩果酸糖苷、皂苷、蜕皮酮等,对人体有促进胶原合成和刺激细胞生长的作用,且经过盐处理后,对肌肉和骨骼的效果将增强[23]。续断皂苷Ⅵ(asperosaponin Ⅵ)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在多个细胞层面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进行干预,改善骨小梁结构,增加骨骼密度,以防治OP及其继发疾病[24]。曾辉等[25-26]研究显示,骨碎补总黄酮可增加去势大鼠的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及骨小梁厚度。刘跃辉等[27]研究发现,杜仲叶醇提取物可使去势大鼠肿瘤坏死因-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显著降低,骨密度明显提高,显示出其对调节骨代谢平衡具有益作用。Zhao等[28]研究认为,淫羊藿总黄酮可显著改善去势大鼠骨小梁的密度,恢复骨骼微观结构。

通过药类频次分析,依据功效分类,最多为补虚药(58.30 %),其次为活血化瘀药(19.05 %)。按照药性,温性药物的选择明显居多(57.72 %)。纳入方剂中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37.22 %、24.55 %、22.88 %)出现最多,甘味归脾,能补、和、缓,功效补益和中,不温不燥,可滋补和中、缓急止痛且甘淡养阴。甘能补虚,能减轻患者术后骨痛;苦能泄能坚,有通泄大便、坚阴等作用,苦味药多用治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留滞等证。OVCF术后患者常伴随大便秘结等症状,应用苦味可作对症处理;辛味能散能行,有行气行血的作用。行气药、活血化瘀药等多具辛味,患者术后瘀血留于体内、脉外,需利用辛温中药行气活血、消瘀止痛,经脉畅通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体现在聚类分析中:聚一类五味药性皆温,归于肝脾肾经;聚二类皆为活血化瘀止痛药;聚三类总属补肝肾强筋骨药物。聚四类为甘温药,补气养血。在配伍分析当中,药对均来自于六味地黄丸中的药物组合,这与OVCF患者以肝肾阴虚居多相对应,角药配伍时则体现了补虚与活血化瘀同时应用的特点。

综上所述,近20年来中药促进OVCF术后康复相关研究当中,所用中药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其药味多属甘、苦、辛味,药性多为温性,归经多归于肝经、脾经、肾经,高频药物等的应用有着大量相关的中医理论及基础研究作为支持。研究所纳药物及组合应用特点均符合以“补虚化瘀”为核心的OVCF术后中医治法[29],与其“肝脾肾虚、血瘀”的病机相应,以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由于目前相关中医药研究相对较少,所建数据库体量依然较小,可能存在潜在的统计学误差。笔者将继续关注与收集相关研究,为今后临床研究OVCF术后康复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加有益的指导,为相关领域的临床实践及新药开发带来线索与启示。

猜你喜欢

椎体关联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奇趣搭配
智趣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