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坚二陈汤加减治疗湿热上犯型顽固性病毒性角膜炎验案1 则
2021-09-10刘清娇孙河
刘清娇,孙河
病毒性角膜炎是多发眼病,常见证型为风热上犯证、肝火炽盛证、湿热犯目证、阴虚邪留证。临床上对湿热犯目证患者早期常采用三仁汤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导师孙河教授运用化坚二陈汤加减治疗1 例反复发作12 年的湿热犯目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钟某,女,36 岁。2019 年3 月19 日初诊。主诉“双眼磨涩,充血伴右眼视力下降15 d”。患者自述2007 年自觉右眼磨涩、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曾地塞米松球周注射1 次,用量不详,阿昔洛韦眼用凝胶点眼,症状好转,后12 年间症状反复发作。15 d 前,患感冒同时伴双眼磨涩、充血,右眼重,且右眼视力下降,于外院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球周注射3次;氨曲南注射液、更昔洛韦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静点;联合阿昔洛韦眼用凝胶、洛美沙星眼用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点眼,症状未见改善且角膜溃疡加重,视力明显下降。为求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特来就诊。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04,左眼视力1.0;右眼眼压1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压13 mm Hg。双眼球结膜充血,右眼充血较重,右眼角膜可见多处灰白色浸润,边界模糊,累及瞳孔区,鼻上方角膜可见灰白色溃疡灶,大小约3 mm×3 mm(图1A),眼底窥不清;左眼角膜散在灰白色点状浸润,边界清晰(图1B),瞳孔对光反射(+),眼底大致正常。现主症:双眼磨涩、充血,干燥感,晨起分泌物较多,右眼视力障碍,伴右眼疼痛、畏光、流泪,头痛,口干、口苦、口臭、口腔溃疡,鼻干,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善太息,多梦,饮食可,大便黏,小便利;舌红苔腐腻,边齿痕,脉弦数。西医诊断:双眼病毒性角膜炎、右眼病毒性角膜溃疡、双眼药源性角膜炎;中医诊断:双眼聚星障(湿热上犯证)。治疗方案:(1)中药汤剂以清热解毒,化湿散结,退翳明目为治疗原则,以化坚二陈汤为主方加减变化,具体用药如下:法半夏15 g、陈皮10 g、僵蚕10 g、茯苓20 g、黄连15 g、甘草10 g、蝉蜕15 g、生地黄20 g、白及20 g、水牛角20 g、金银花20 g、柴胡15 g、香附20 g,7 剂,每日1 剂,水煎300 ml,分早晚2 次温服。(2)予针刺治疗以通络止痛,取攒竹、阳白、太阳、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行间,均双侧,行补平泻手法,留针40 min。(3)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抗病毒,点双眼,每日4 次。
二诊:2019 年3 月23 日。患者自述右眼视力明显提升,疼痛、畏光症状基本消失,晨起分泌物消失,口干、口苦、眼干、鼻干,善太息症状有所改善。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1.0,双眼球结膜无充血,右眼角膜可见多处灰白色浸润,鼻上方角膜可见片状角膜上皮溃疡愈合,左眼角膜(-),右眼底窥不清。调整中药,前方加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 以补益肝肾,用法同前,继续针刺及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点眼治疗。
三诊:2019 年3 月27 日。患者自述双眼磨涩,及疼痛、畏光、流泪症状消失,口干、口苦、眼干症状消失,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善太息症状明显改善。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1.0,双眼角膜可见散在薄翳,右眼鼻上方角膜片状角膜上皮溃疡愈合(图1C),左眼角膜散在灰白色点状浸润消失(图1D)。双眼底视盘界清色可,血管走形正常,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调整中药,前方加蒲公英20 g 以清热解毒,7 剂,用法同前,继续针刺及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点眼治疗,巩固疗效。
图1 钟某治疗前后双眼眼眼前节图像。1A 首诊右眼图像,角膜可见多处灰白色浸润灶,边界模糊,累及瞳孔区,鼻上方角膜可见灰白色溃疡灶,大小约3 mm×3 mm(白色箭头);1B 首诊左眼图像,角膜散在灰白色点状浸润(白色箭头);1C 三诊右眼图像,角膜浸润灶消失,鼻上方溃疡灶消失;1D 三诊左眼图像,角膜上散在浸润消失
随访:9 个月后随访,患者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1.0,未再复发。
2 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是感染性角膜炎最常见的一种,常由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引起[1]。中医将角膜归属为黑睛,五轮中称之为风轮,由肝所主,临床上黑睛疾病多责之于肝胆。本病属中医学“聚星障”范畴,分为肝经风热证、肝胆火炽证、湿热犯目证、阴虚夹风证,常规分别方用银翘散、龙胆泻肝汤、三仁汤和加减地黄丸治疗。
该病例首次发病为病毒性角膜炎,长期局部及全身使用抗病毒、抗细菌、糖皮质激素、角膜上皮修复等药物,但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并发了病毒性角膜溃疡及药源性角膜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药物使用过多,且不规范,抑制了角膜上皮的修复能力及自身免疫力,加重了角膜的损伤,使角膜溃疡反复发作,除药物本身的作用外,药品中的防腐剂也是导致药源性角膜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2]。孙河教授辨证分析认为,本病例病程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湿邪伏于体内,风热之邪入里化热,湿热胶着,上犯于目,邪客黑睛,致生翳障,缠绵难愈。湿热上犯为其表症,痰郁互结为其里症,在祛湿清热的基础上,辅以消郁散结,方用化坚二陈汤加减,根据其他体征及辨证,去荷叶加金银花、水牛角、蝉蜕、白及、生地黄、柴胡及香附。
化坚二陈汤是吴谦《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的方剂,由半夏、陈皮、黄连、僵蚕、茯苓、荷叶及甘草组成[3],具有清热祛湿,化痰散结的功效。本病例采用化坚二陈汤加减治疗,方中金银花、水牛角清热解毒,金银花抗病毒作用确切[4],以治其本;蝉蜕性甘、寒[5],为清热退翳之要药;白及收敛生肌,以助溃疡愈合,在病理组织学检查[5]中发现,白及多糖能有效地刺激炎症细胞浸润,从而促进上皮细胞组织形成;生地黄清热养阴,以防苦寒伤正;患者因病情不断加重、视力障碍,极度焦虑、恐惧,乃气机郁滞之象,用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以助化湿散结,柴胡还有引药上行的作用[7-8]。
本病病位在眼,与肝胆经关系密切,因“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9],所以亦取脾胃经穴位,以防传变。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穴肝胆经为主,兼取脾胃经及局部腧穴。肝经取穴太冲、行间,分别为肝经的输穴和荥穴,两穴配合疏肝解郁;胆经取阳白治疗眼部不适,脾胃经取足三里及三阴交调理脾胃,以防传变;局部取穴攒竹、太阳,攒竹主疗头面部疼痛,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取其“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治疗眼周疾病,合谷穴,意在“面口合谷收”,治疗头面部疾病。诸穴合用,疏通经络,化郁散结。中药汤剂及针刺联合治疗,共奏清热解毒,化湿散结,退翳明目之效,疗效显著。
本病例以化坚二陈汤为主,配合针刺,治愈顽固性病毒性角膜炎,提示常规疗法固然重要,对特殊病例也应知常达变,善用其方,辨证施治,美收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