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弦书曲艺的发展与传承研究

2021-09-10冯山青

魅力中国 2021年26期
关键词:民间艺人三弦曲艺

冯山青

(河南省南阳市说唱团演艺有限公司,河南 南阳 473000)

三弦书为河南区域三大曲种之一,以诸多曲种母体身份已在中原地区发展、传承四百多年,因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曲词唱腔特点扎根于传统曲艺文化的沃土之上,虽历经社会进步与时代变迁的“洗礼”,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与文化底蕴活跃在历史长河之中。又得益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得这一传统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一大文化“利器”。[1]

一、三弦书曲艺的演绎历程

三弦书“又名铰子书”起源于明末清初,曲种属“板腔体”,其主要演奏乐器为弹拨乐器“三弦琴”,多以自弹自唱形式演奏。在民国时期,一代代出现的三弦书艺人把切身实际的生活体验中衍生的智慧与感情相交织,并赋予区域乡情、乡音、乡调,才更迭出如今传播于豫西南地区的三弦书曲艺形式。

早期民间三弦书艺人的演出往往逢烧香敬神、焚香祭祀、祈祷还愿时节更广泛出现在行会组织中,有三弦书艺人游街串户的说书与堂会说唱,亦有婚嫁、妻娶、添丁、祝寿的需求。现代的三弦书发展历程,在继承传统三弦书的演出场合、演绎方式外,为了顺应高速发展的经济、文化社会,同时新增了具有商业演出性质的开业庆典、店面宣传,也出现了负有政治色彩的政策会演、法制推广。如此环境下三弦书的演艺人员游走于民间团体中,时时也响应者国家政府的号召,作为政府宣传本地文化特色“名片”的“点点星火。”[2]

随着演出场合逐渐出现在民团体的社会活动中,观众人数的扩大、艺人演员的加入,三弦书的演出形式也由自弹自唱的一人梆,到专人梆弹的伴奏,再发展为搭班演唱。如今搭班演唱的地位更为稳固,突出了三弦书的接腔与送腔演艺方式。于解放前,三弦书的民间艺人多自负盈亏,待解放后,政府开始组织上下各县、乡发展自己的曲艺队伍,通过一些区域的三弦书艺人发展历程来看,他们大多经历过民间艺人、半职业、职业混杂的过程,这也是主要受制于历史造就的原因。

二、三弦书曲艺的发展与传承现状

(一)三弦书曲艺的民间发展与传承

三弦书曲艺的民间表演习俗于古是以说书还愿的方式流传开来,民众奏以“还愿书”向神明祈福,等到事情发展顺利,即会说书还愿,至今在豫西南区域以三弦书曲艺进行奏曲还愿仪式的习俗仍有保存。许愿者向神明许愿祈福许诺时限,待愿望达成,就以所许诺时限说书还愿,既时日已定,即风雨无阻,如此便是民间三弦书曲艺还愿的规矩。仪式上奏以开场诗,吟情奏乐,焚以香供果,再敬天神。敬神用乐嵌入了三弦书曲艺的唱腔,供神的牌位前燃一束香,请香回家,就意味着请众神回家伺候香表以示敬意。

民间的三弦书曲艺艺人大部分游走于唱堂、街市、神社,“风搅雪”的演艺形式广泛运用在曲词、乐调之中,切换不同的唱腔、转换多样的乐器,使得听众耳目一新。这是对三弦书曲艺民间艺人的文化涵养与实操技术的考验,也是民间艺人颇受观众热枕的原因之一。民间的三弦书曲艺演艺场合存在着多元化的扩充,表演艺人的身份也有着多样性的开拓,社会这一“无形之手”鼓舞和维持着民间艺人的生存之道。民间三弦书曲艺遵循“从艺需拜师”的传统理念,设立行规以避俗嫌,甚至流传着“过午不准敬神”、“无师不准行艺”等铁律。师父予徒弟学艺上指导与规范,让学徒们遵从着一定的“本领”发展方向。经过长期的磨练才得出师,取得成就后予以报恩,并以自己师出有门而骄傲。三弦书民间艺人常不忌演奏场合的多少,因其更注重情境性,常常遇会则唱,碰堂则艺。旧时农民耕作劳务许久,对汲取这一精神食粮甚是欢喜。[3]

(二)三弦书曲艺的剧团发展与传承

豫西南地区三弦书的传承剧团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为南阳市说唱团,根据国家级三弦书传承艺人雷恩久老师所提供的相关材料记载与口述信息显示:南阳市说唱团起源于1959年曲艺宣传组,同年雷恩久老师在团内学唱曲剧,次年师从裴长义老师开始学习三弦书曲艺,奠定了三弦书曲艺在说唱团中的传承基础。雷恩久老师于1964年演唱的三弦书曲目《八块八》赴省表演、于1978年以三弦书形式改编的《智取威虎山》全国汇演,均受到广泛好评。如今,资历最老的雷恩久老师自小沉浸在说唱团中学习、受到专业指导,故或多或少的远离了民间土壤的影响。在政府将三弦书曲艺作为宣传本土文化媒介的同时,紧紧吸附在政府资金的帮持之下,多的是政府的属性,而政府是科学的象征,共产党宣扬现代教育与传统曲艺相结合,流传民间的“神段子”便逐渐退出了群众视野。[4]

如今在国家政策帮扶下,南阳市说唱团成为唯一的、国家级的三弦书传承保护单位。说唱团现主要三弦书音乐献于舞台演艺,演员多将三弦书以曲艺小品等形式展现给观众。不同于传统的“慢节奏”三弦书曲艺,现代观众更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于“快餐”文化中,如今的说唱团表演多开门见山,伴随着时代动脉的更进,将生活、社会、文化融于音乐中,以紧凑的剧情发展、表演节奏紧紧吸引着观众。现代的三弦书传承模式摒弃了旧时的三腔四送形式,创作了更适宜文化宣传的曲目种类,其中保留传统三弦书的基本板式与独特性音乐,又新增了现代板式、音乐曲技等。以说唱团方式传承三弦书文艺,顺应了传统音乐的现代化发展、创新的主流,也让说唱团创作的作品更基于传承已久的艺术灵感,并更亲近于社会。说唱团的科班收徒将“师父”的称谓替代为“老师”,“拜师帖”的习俗也逐渐消淡。雷恩久老师曾于2012年一次招收10名三弦书曲艺的学生,其中9 位为说唱团专业演员,另1 位为艺术院校毕业生。拜师收徒仪式上,仅以简单的叩首行礼、递茶献曲方式进行,现代的三弦书曲艺说唱团传承仪式上,更注重的是能够让艺人敬畏传统礼仪、珍惜学艺的机会。

(三)三弦书曲艺的教育发展与传承

河南省平顶山学院2021年设立了包括三弦书曲艺方向的音乐表演本科专业,实施传统曲艺进校园,创建了“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人才培养基地”,将传承华夏文化视为己任,在课程项目、艺术实践方面均做出了明确的教育规划。课程项目中开设了三弦书的曲艺说唱形式,同时也开设了三弦等器乐演奏形式。在三弦书的曲艺说唱课程中,往往学生会辅修古筝、琵琶、三弦等器乐;若主课程选择三弦器乐类,则会为学生提供大调曲子、河南坠子、三弦书等说唱课程。在三弦书课程中,学院聘请了当地著名的三弦书艺人李春迎,深得民间三弦书传承之精髓,在该艺术领域有一定的造诣,使得三弦书成为豫西区域独特的文化名片。

学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舞台,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学生也积极展现自己所学的三弦书曲目,与业内外艺人进行文化交流取长补短。学院老师与马街书会保持着深层的联系,若有机会便带领表演艺术生参加书会汇演活动,三弦书曲艺的学生可以在这个“新鲜”、“接地气”的场景中汲取各路、各派曲艺表演者的风格、技巧与特色。学生也可以自由的寻找相似专业、曲艺风格的民间艺人、其他学生实施教唱,互相评判,教学相长。也可以主动表演自己所学曲艺节目,与民间艺人团体交流,取长补短。如此形式的教育传承,汲取了优秀的三弦书演唱方式与表演技巧,不仅让学生于有限的学校学习中品味传统,也让他们在广阔的民间曲艺中回味文化根脉。

三、三弦书曲艺发展与传承过程中的反思

近年来,政府将三弦书曲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三弦书艺人列为“非遗”传承人,是对三弦书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支持与帮扶。非团体、非组织的三弦书艺人无法摆脱“游离”的现状,艺人们在多元化的文化变迁与社会发展中尽力保护与保存三弦书的演出习俗,由此可看,于民间流传的三弦书曲艺也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存在空间。

然而三弦书曲艺的发展与传承仍不能经得住现代化的冲击,如今虽有政府的帮扶与政策的保护,前景依旧不乐观。根据目前情况来分析,仍在坚持传承三弦书的民间艺人依旧是“老龄化”的状态,过去的三弦书艺人多为家族传承,在家族内部代代相传。如今的艺人大都处在政府组织活动的帮衬之下。以前三弦书艺人的外出演艺还可以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如今的经济背景下,家族内的三弦书艺人子嗣大多视三弦书曲艺为“老古董”,不能明显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很多都放弃这门铁打的手艺,三弦书曲艺的传承未能像政府所预期的那样,稳定的、持续的发展与传承。民间传承依赖于观众的需求,民众缺失了三弦书等传统音乐的认知度与热爱性,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就只能存在于历史长河中。

三弦书曲艺的说唱团发展与传承中,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但在舞台性的演艺过程中,也缺失很多重要形式。因为说唱团等本身存在一定的政治属性,若过多的改变演出的场合、曲艺的内容,便会造成严重偏离于传统民间三弦书艺术演出习俗的局面。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过程中,也从某些程度上尽可能的保留传统三弦书的演艺特点。剧团依靠着专业、创新的艺术发展思潮,在不丢失传统三弦书基本板式、特征性乐曲的框架中,创造出新颖、务实的时代性曲目,为三弦书曲艺的发展与传承进行了诸多的变通。[5]

三弦书的教育传承需要学校担负起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短暂、学习机会有限,对传统艺术的初学与进修依赖于所处环境的艺术基础奠定。若未开设三弦书曲艺、三弦器乐课程,学生便没有机会去接触这一艺术理念。即使接触并尊重传统的文化艺术理念,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由于有限的学习条件,学习三弦书曲艺的学生大多也受制于四年制的学期规划,几乎仅为浅尝辄止。毕业后的学生能否将三弦书曲艺视为择业首选,也难得估量。现如今经济社会下“功利性”的择业标准,使得诸多艺术类院校与传统曲艺课程渐行渐远。四年成材难度极大,学生最主要克服就是功利性的艺术传承目的。

四、结语

对三弦书曲艺的发展与传承首要重点是抱以清醒而理性的认知,在顺应社会进步与时代变迁过程中有着积极而包容的价值判断。保留传统三弦书曲艺的发展与传承时,尊重传统艺人的“风雨历程”,探索开拓新生代的“捷径”,需要中华历史文明的指引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政府领导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弦书曲艺的运动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衰弱起到了拯救性的作用;依靠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运用说唱团形式同时进行改革与创新,是建立新时代中国文化输出渠道的明知选择;学院教育式的传统艺术发展与传承是固本大计,但不应急功近利。发现并保护更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切需广大社会团体与民间群众创造全民尊重的文化氛围,这得益于全社会尤其是现代媒体的介入与努力。

猜你喜欢

民间艺人三弦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民间艺人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品味三弦渡乡音
论民间艺人的保护与传承
左手握右手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西海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及艺人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