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驾驶人睡眠质量、模式及其测量方法

2021-09-10陈爽田野

人类工效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研究者总分主观

陈爽,田野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1 引言

睡眠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身心健康的问题,尤其是驾驶人群体的睡眠质量及模式问题,更是驾驶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研究发现,困倦状态下驾驶人的警觉性会显著下降[1]。近两成的交通事故是由于疲劳驾驶造成的,而由于睡眠质量下降导致的日间驾驶困倦则是引发疲劳驾驶最主要的原因[2]。

驾驶人的睡眠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驾驶人睡眠质量差,另一方面是驾驶人睡眠模式不健康。研究发现,睡眠质量差的驾驶人,即每天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驾驶人,更容易产生危险驾驶行为,进而引发交通事故[3]。此外,驾驶人处在低质量的睡眠模式中,精神运动警觉任务的表现会更糟糕,更倾向于做出较差的决策判断[4]。

鉴于驾驶人睡眠质量及睡眠模式对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因此,国内外学者纷纷开发了很多主客观评价方法对睡眠质量及睡眠模式进行测量,常见的方式主要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测试两个部分。使用这些方式,国外研究者对驾驶人睡眠质量,睡眠模式与交通安全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5]。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发有效的干预训练方法,降低事故率提供了数据支持。

鉴于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却仍然很少。因此,本文主要从驾驶人睡眠质量、模式及其测量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开展驾驶人睡眠质量,睡眠模式与驾驶行为之间相关研究提供测量方法支持。

2 睡眠测量方法

研究者主要采用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来对被试的睡眠情况进行测量。主观评价方法主要是主观问卷报告法,例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艾斯沃斯困倦量表(ESS),清晨型夜晚型量表(MEQ),Karolinska困倦量表(KSS),斯坦福嗜睡量表(SSS),日间嗜睡感知量表(DSPS-4)及睡眠质量量表(SQS)等。客观评价方法主要指实验法包括PVT警觉任务和多次小睡潜伏期实验(MSLT)等。主观评价方法各个量表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主观评价方法各问卷的基本情况

2.1 主观评价方法

2.1.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PSQI由Buysse等人在1989年编写[6]。该量表主要考察问卷填写者过去一个月之内的睡眠情况以及干扰睡眠的因素,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自评睡眠量表之一。PSQI共有19个自评题目以及5个他评题目。第19个自评题目以及5个他评题目不计入总分。剩下的18个自评题目分为7个维度,即:A.睡眠质量,B.入睡时间,C.睡眠时间,D.睡眠效率,E.睡眠障碍,F.催眠药物,G.日间功能障碍。每个题目有0至3共4个选项,按照睡眠情况依次分为0分,1分,2分,3分共4个等级。量表总分为0至21分,0至5分为睡眠质量较好,6至10分为睡眠质量中等,11至15分为睡眠质量较差,16至21分为睡眠质量非常差。量表计分方式为:各题目得分相加后求得总分,得分低者,表示其睡眠质量相对较好,反之,则表示睡眠质量相对较差。

在驾驶领域,PSQI是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以及区分度的睡眠质量测量指标。PSQI题目多,维度广,既可以反映驾驶人过去一个月的睡眠质量,又能够根据睡前是否服药这个题目筛选出驾驶人的嗜睡原因[7]。然而,PSQI在驾驶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PSQI是自评量表,驾驶人的作答水平容易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其次,量表中题目选项的分类可能无法准确地满足驾驶人的需求。例如,量表要求驾驶人选对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做出判断。然而,很少有驾驶人能准确地回忆自己在一个月前的睡眠情况。

2.1.2 艾斯沃斯困倦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

ESS由Jhons等在1991年编写。量表可以半客观地测量问卷填写者最近几个月的日间嗜睡情况[8]。ESS共设有8个假设情景,即:坐着阅读、看电视、在剧场等公共场所、长时间坐车不说话、坐着与人交谈、饭后休息、开车等红绿灯以及下午静卧休息。每个情景对应四个选项:0表示不会打瞌睡,1表示打瞌睡的可能性很小,2表示打瞌睡的可能性为中等,3表示极有可能打瞌睡。每个题目有0至3共4个选项,按照睡眠情况依次分为0分,1分,2分,3分共4个等级。量表总分为0至24分,总分6至10分为轻度嗜睡,10至16分为中度嗜睡,17至24分为严重嗜睡。量表计分方式为:各题目得分相加后求得总分,得分低表示其日间嗜睡可能性相对较低,反之,则表示日间嗜睡可能性相对较高。

ESS的信效度较好。研究发现,具有嗜睡倾向的年轻驾驶人更偏向于继续驾驶行为[9]。ESS题目短、字数少,便于驾驶人理解。但是量表的情景多设置为安静状态,环境设置缺乏丰富性,因此量表结果也只能反应驾驶人在安静情况下的嗜睡倾向。

2.1.3 清晨型-夜晚型量表(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

MEQ由Horne和?stberg在1976年编写[10],用以评估问卷填写者某段时间的睡眠情况。清晨型夜晚型量表共19小题,每个小题有4至6个选项不等,选项分数视题目具体要求而定,计分范围0至6分。量表总分16至86分。16至30分为绝对夜间型,31至41分为中度夜间型,42至58分为中间型,59至69分为中度清晨型,70至86分为绝对清晨型。问卷填写者的分数越高,越符合清晨型,反之,则越符合夜间型。中国大陆人群的常模标准为:14至46分为绝对夜间型,47至52分为中度夜间型,53至64分为中间型,65至69分为中度清晨型,70至86分为绝对清晨型。

根据驾驶人对清晨型夜晚型量表的填写,研究者很容易就可以对驾驶人的清醒类型进行大致的分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接下来的实验准备节省时间,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同时,在进行驾驶人觉醒比的相关研究时,研究者可以根据量表结果来对被试进行分组。

2.1.4 Karolinska嗜睡量表(Karolinska Sleepiness Scale,KSS)

KSS由TorbjÖrn 等在1990年开发[11]。量表的目的是对问卷填写者在一天中特定时间的主观嗜睡程度进行评估。量表共有10个选项,要求问卷填写者在这些项目选择中选出最符合自己当前嗜睡程度的选项。选项由极其警觉逐渐过渡到极其嗜睡,分值也相应增加。量表总分1至10分。得分越高表示问卷填写者当前时刻嗜睡倾向越明显,反之,则表示其越警觉。

KSS的临床应用比较普遍。量表能够较好地反映驾驶人最近十分钟的生理心理状态及其对嗜睡的敏感性。此外,量表在评估驾驶人昼夜节律等方面也有着辅助作用。研究发现,嗜睡的公交驾驶人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12]。

2.1.5 斯坦福嗜睡量表(Stanford Sleepiness Scale,SSS)

SSS由Hoddes等在1972年编写[13]。量表主要用于测量问卷填写者在一天中某段时间的嗜睡倾向,即要求填写者在7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自己当前清醒状态的选项。7个选项由清醒逐渐过渡到困倦,从头脑清晰、毫不困倦到马上就要睡着,分值也相应增加。量表总分范围为1至7分。得分越高,表示问卷填写者当前时刻嗜睡倾向越明显,反之,则表示其越清醒。

SSS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研究者通过SSS测量驾驶人主观嗜睡情况,证明了驾驶人在嗜睡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疲劳驾驶。但是,由于量表只设置一个题目,因此,部分研究者对量表的实用性保持怀疑态度。

2.1.6 日间嗜睡感知量表(Daytime Sleepiness Perception Scale,DSPS-4)

DSPS-4由Marques在2017年开发[14]。量表主要评估问卷填写者对嗜睡的主观知觉。量表共4个小题,每个小题的选项分为五个等级,即0:从来没有,1:很少有,2:经常有,3:几乎总是,4:一直都是。量表总分范围为0至16分。量表计分方式为:各题目得分相加后求得总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嗜睡越明显,反之,则表示越清醒。然而,由于DSPS-4只有4个题目,因此在驾驶研究中的使用相对较少。

2.1.7 睡眠质量量表(Sleep Quality Scale,SQS)

SQS由Shin等在2006年编写[15]。量表主要用于了解问卷填写者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共28个小题,分为六个维度,即白天睡眠情况、睡眠后恢复、入睡与睡眠持续情况、觉醒难度以及睡眠质量满意度。量表每题有四个选项:“0=很少”表示没有或者一个月1至3次,“1=有时”表示每周1至2次,“2=经常”表示每周3至5次,“3=几乎总是”表示每周6至7次。睡眠后恢复和睡眠质量满意度两个维度的题目反向计分。量表采用李克特4分量表评分法,总分范围为0至84分。量表计分方式为:各题目得分相加后求得总分,得分低者,表示其睡眠质量相对较好,反之,则表示相对较差。

SQS在实际的临床等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然而,SQS使用的被试年龄范围为18至59岁。与其他量表相比,该量表的适用范围相对较为狭窄。

2.2 客观评价方法

2.2.1 精神运动警觉任务(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PVT)

PVT是一个基于便携式电子支持设备的简单反应时任务,任务一般持续时间为10分钟。实验时要求被试处于安静的环境中,身边需要至少一名主试对被试进行实时关注。尼可等人在2008年开发出一款基于手掌的精神运动性警戒任务测试仪器(PAD-PVT)。PAD-PVT是一款手持的PVT仪器。其表面装有一个LED显示屏,一个字母数字晶体和两个按键钮。LED显示屏提供视觉刺激,并记录被试对刺激做出的反应。与PVT-192(PVT仪器的一种)功能类似,该仪器可以对使用者的疲劳情况进行评估。研究发现,5分钟的PAD-PVT与10分钟的PVT-192在夜间清醒状态下的敏感性相当,即在进行心理警觉任务时,可以根据实验情况,优先选择PAD-PVT进行实验[16]。PVT要求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间,反应时越短,表示被试警觉性和注意力越好,反之,则表示被试警觉性越差。

PVT适用于驾驶人困倦驾驶或工人轮流工作等需要测量被试警觉性的实验。PVT一般与KSS或睡眠剥夺实验配合使用。研究发现,驾驶人处于中等疲劳时,交通事故发生率将显著上升[17]。此外,与没有经历睡眠剥夺的被试相比,经历过睡眠剥夺的驾驶人,在PVT任务上的表现更差。他们容易有更低的正确率和更慢的反应速度。为了预防困倦驾驶,驾驶人应当维持7小时以上的睡眠[18]。总的来说,PVT需要较强的关注能力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刺激,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被试的警觉状态和注意力的持续时间。

2.2.2 多次小睡潜伏期实验(Multiple Sleep Lantency Test,MSLT)

MSLT由Cardkadon和Dement联合开发设计。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记录被试睡眠潜伏期的平均值和REM的出现次数对白天嗜睡等疾病进行筛查。MSLT实验总共5次,每次时长一般为2小时。实验流程大致如下:实验前的适应,电极连接和生物定标,填写睡眠量表,实验开始,开灯,填写调查问卷。

MSLT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也是很多睡眠检查重点常规必测项目。在驾驶领域,通过使用MSLT和驾驶模拟器进行研究发现,MSLT结果和驾驶模拟分数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19]。但是,与ESS相比,MSLT在日间嗜睡方面的鉴别力是最差的[20]。此外,MSLT耗费时间和精力,需要对驾驶人前一晚的睡眠进行整夜监测且被试中途不能随意退出。因此,在驾驶研究领域中,MSLT的应用相对较少(见表2)。

表2 客观评价方法优缺点对比

3 展望

研究者未来在进行驾驶人睡眠质量及模式测量时,应关注一下两个方面:第一,结合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研究者要充分考虑被试的自身情况,尽可能选择题量适中,不会引起歧义的问卷。第二,将问卷和测试结合起来。目前,研究者在进行驾驶人睡眠质量及模式的测量时,仍然偏向于只选择量表或者实验等单一的测量方式。未来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目的,同时选择相适宜的问卷及实验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例如,在考察驾驶人睡眠质量与危险驾驶行为的关系时,研究者可以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同时配合精神运动警觉任务等。

猜你喜欢

研究者总分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