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应用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实践
2021-09-10张敏娜
张敏娜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新时期学生的教育工作开展提出了新要求。传统教育模式下,对学生成绩的过度关注已经不再适应这一阶段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标准了。心理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和不断细化,让相关专业人才看到了心理学对教育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心理学也得以高度介入和应用。本文主要从心理学应用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具体实践出发,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心理学;教育管理;作用实践
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时代背景的不断丰富之下,逐渐成为了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水平的关键保证。心理学作为专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成长规律的一门应用类学科,其在教育工作者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效的帮助他们更好的分析和了解学生各种外在表现的成因,更好的解决学生的问题,从而最终提高老师教育质量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心理学应用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
1.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心理健全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难免会受到各因素的干扰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心理学作为研究学生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能够帮助老师深度了解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心理状态,从而让老师能够及时的给予学生情绪上的安抚,协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并处理眼前的烦恼,促进学生乐观向上的成长,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相关素质能力,以更加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要求。
1.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社会在信息技术的优势之下生活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资讯信息。学生由于自身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还处于发展期,极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阻碍他们的正常健康发展。此时,老师通过让心理学因素介入到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方便老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有效的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降低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强度,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1.3有利于完善教育管理工作体系
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内容,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老师在管理中对学生基本表现的重视和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忽视,导致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出现了失衡的现象[1]。将心理学的知识科学的应用到教育管理中,既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也能帮助老师深度分析和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动机,从而让老师采取更加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要求的方式来解决相应的问题,让心理学在教育管理工作的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完善的教育管理工作体系,推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心理学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2.1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不足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心理学的知识,需要老师自身具备足够完整的、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尤其是要具备将心理学和教育管理融合的能力以及与所教授学生群体相匹配的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更专业细分的知识。然而,由于大多数老师并未受到系统的心理学学习,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老师们无法最大化的发挥心理学的作用。而现代互联网社会的飞速发展,逐渐拓宽着学生的视野,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了老师,这也对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阅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2对心理学作用的重视不够
在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层面,尽管心理学已经渐渐运用到了教育管理中来,老师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认知,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依旧体现出了对心理学应用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深刻,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依赖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和管理[2]。在这样的教学管理中,由于缺乏心理学的系统性应用,使得心理学仅能发挥极少数的辅助作用,从而造成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和预期有较大的出入。同时,由于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融合还不够完善,也造成了部分老师不愿意主动的为心理学的强化和体系化做出努力。
2.3对心理学的应用方式欠缺
由于老师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有限,对心理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无法找到合适科学的方式运用心理学知识。一方面,老师在运用心理学时仅停留在表面上,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造成学生对心理学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老师在利用心理学开展工作时,自身的态度较敷衍消极,从而无法正确的运用心理学,无法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无法利用心理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还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心理学应用方式欠缺,也讓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限制了心理学的实践范围。
三、提升心理学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实践水平的措施
3.1强化对心理学的认知和重视
现代社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科学的理论做指导、系统的知识做支撑,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心理学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水平,在思想上强化心理学理论指导的重视。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等,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其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心理学知识,通过分析总结他人优秀的案例经验,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案。再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安排心理学讲座、分享会等,对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整体的心理学认知能力和专业能力。老师在有了一定的心理学基础之后,在具体的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实践。老师要积极从心理学方面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在日常管理中时刻注意学生的状态情况,科学的改变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合理的部分,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2在班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DE473A7-5AC7-4A00-8581-5D76966ABFC8
根据心理学教育相关理论可以知道,师生关系是心理学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老师应当在平时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班级营造出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更加有效、合理。老师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能够与学生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状态,从而推动后续的教育工作得到有序的开展。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班会、组织相关活动的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掌握学生对老师教育方式和课程学习的反馈;采取问题讨论、视频、邮件等等,增强与学生的联系,在班级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放松自己的紧张感和防备心进行互动。老师也可以在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问题,及时的给予建议和指导,努力帮助学生正视自我、约束行为、健康成长。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式。
3.3加强心理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心理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而言,老师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加强应用的效率。首先教育工作者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在什么阶段,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学校作为为学生服务的机构,老师作为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引领者,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和约束[3]。其次是将心理学引入思想教育中去。思想教育作为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够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老师通过将两者进行匹配结合,能够直接提升心理学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水平,从而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后一点是将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融合,通过日常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信息化记录和管理,逐渐分析出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建立全面覆盖学生群体的档案,将学生心理问题分类、心理特征细化,以方便实际的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的学科学习和心理健康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3.4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学应用体系
在教育工作者们掌握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和充足的心理学管理经验之后,老师们还要致力于构建起完善、科学的教育管理心理学应用体系。在互联网大数据飞速发展进步的今天,老师们可以给予信息技术和数据化平台的支撑,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对学生们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完整的记录和数据化的分析,从而能够高水平的发挥心理学的指导作用,提高心理学运用的效率和质量。只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学应用体系,才能及时的弥补教育工作者身上的不足之处,以适应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和学生多元化心理的特点,真正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更加科学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健全发展,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合理科学的运用心理学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有效的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因此,各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通過不断强化自身对心理学的认知,从而更加有效的将心理学应用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科学的心理学应用体系。这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也满足了新时期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闫梦佳.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6):124.
邵峰.浅谈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分析[J].科幻画报,2020(07):127.
刘欣荣.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09):88-89.DDE473A7-5AC7-4A00-8581-5D76966ABF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