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除绝对贫困,昂首走向新时代

2021-09-10胡梦洁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历史

胡梦洁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首都北京胜利召开,总书记习近平在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听完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让人热血沸腾。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而当下的中国人见证了新的历史。

一、回望历史,贫困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顽疾

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曾经也是出现了多个时期的盛世,不管是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还是清朝的康乾盛世,这些都仅是少数统治者的利益最大化,囿于专制的制度设计,封建统治者无法真正关乎到底层群众的利益保障,因而尽管处于所谓盛世的年代,底层群众的贫困依然难以消除。和平年代尚且如此,战争年代便更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贫困的梦魇更为严重地困扰着中国人民。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在对历史的思索和人民的同情时发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叹。寥寥数字,语气尖刻而警拔,寓意丰富而深沉,道出了百姓无法摆脱贫困的历史无奈。

历史中国的贫困主要是农民的贫困,在民不聊生,食不果腹的时代,农民便会揭竿而起,因为贫困而爆发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而每一次农民起义的背后都是无数生灵涂炭和政权的更迭,贫困不仅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社会和政权的稳定问题。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频繁出现的政权更迭和爆发的战争,与残暴统治导致的农民贫困有着直接关系。

二、历史选择,共产主义的信仰力量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就在中国的扶贫事业如火如荼的进行时,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西方有些媒体认为中国的扶贫代价巨大,是极不经济的行为。如果将扶贫事业纯粹的看作是一次市场经济行为,确实投入大于回报。但是扶贫的底层逻辑在公平,市场经济的底层逻辑在效率,二者虽然都属于正义的价值,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并不矛盾。就拿用电的指标来说,实际上这个不好度量的指标并没有纳入全球的贫困指标当中,但是我们国家却将居民用电作为扶贫的一个重点工作推动。习总书记在总结表彰大会中特别提到,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100%,目前的中国,100%消除了用电的空白。为了填补用电的空白,我们经济上的投入是远大于回报的。国网四川甘孜州电力公司党委书记刘友志曾说过,甘孜州的电力建设投入,如果算经济账,可能100年也收不回来,但要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充足的电力必不可少,我们不能只算局部的经济账。中国共产党人算的是大账,算的是民心账,算的是人民的幸福账,在中国发展的进程中,无论发展阶段如何,我们一直在关照最需要帮助的那群人,正是将每一个人的福祉都纳入到决策层的考虑后,我们的扶贫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三、扶贫故事,每一个都是时代英雄

贵州罗甸麻怀村是云贵高原南部的一个贫困山村,由于山高坡陡,麻怀人出村得翻垭口、经悬崖、扶峭壁,需耗费两个多小时。生活物资拉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一度与外部世界脱节。经过麻怀人多年的努力,终于以大山的溶洞为突破口凿出了一个仅可以通行摩托车的小隧洞。但洞口太小,无法通行汽车,这样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了麻怀村的发展。在外务工回乡的邓迎香决心把隧洞拓宽拓高,“像真正的隧道一样,能过汽车”。邓迎香的提议没有人支持,2010年冬月,她独自一人走进洞内,抡开了铁锤,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她的执著感动了自己的丈夫和村民,全村人再次走上拓宽隧洞的工地。但资金缺乏、炸药不足,致使隧洞拓展工程一度搁浅。邓迎香放下铁锤,四处“化缘”,最终争取到县环保局的3万元资助,就这样,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邓迎香带领全村的村民终于在2011年夏天,基本完成麻懷隧道的主体工程。2014年底,罗甸县交通部门整合资金180多万元,对麻怀隧道做了加固维修,并硬化了村公路。便捷平坦的水泥路,圆了深山里村民世世代代通达村外的梦想。为麻怀村脱贫奔小康奠定了重要基础,邓迎香被当地人民群众亲切的称之为“女愚公”。

路修通后,邓迎香四处考察,寻找适合麻怀的产业项目。先后与人合作试种铁皮石斛,制定出养殖肉牛、绿壳蛋鸡,种植中药材、果蔬的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麻怀村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形式,合作成立了贵州迎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设若干分公司和农业经营实体,以“1+N”的控股方式,打造集种植、养殖、餐饮服务、励志培训、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在邓迎香带领下,麻怀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变,不仅退出了贫困村行列,正稳步的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上。

四、走向未来,中华民族的世界历史使命

现在中国已经实现脱贫,在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道路上再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悠久的历史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民族主义。不管是在弱小被列强欺辱的时代还是在强大处于盛世的时代,我们的主体意识和民族主义从未动摇,这也是为什么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从未中断的文明轴心国。早在《礼记·礼运》一书中,中国人就描述了“大同世界”的美好蓝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更为庆幸的是,当下的中国已经逐渐实现了对中华民族主义的超越,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首次提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自此"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不断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中国人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肆虐了一年有余的新冠疫情让全世界蒙受劫难,中国在这场与病毒的战役中再次展现了大国担当,中国新冠疫苗已经作为世界公共卫生产品。目前已向53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疫苗援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仅是扶贫事业,相信未来的中国将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继续昂首前行,也会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展现更多中国担当!

合肥行知学校 230000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历史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新著
季札挂剑
新历史
热热闹闹过大年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