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一个都不能少
2021-09-10
本刊记者
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
我党历来高度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明确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为全国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实现“十四五”规划开好局提供了重要遵循。
新华社报道称,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科学谋划部署,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该报道指出,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即将完成。历经艰难险阻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
宏观谋篇,微观布局,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无不情系民生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特别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后,人们发现,在规划中处处都充满了对民生的关怀“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由此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由此开启。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答卷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人民的生活也必然会越来越美好。
走向更美好,一个都不能少
“十四五”开局,关注民生幸福,还有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他们是在党和政府大力帮助下刚脱贫不久的群众(注:本刊2020年上半月刊第12期以《收官不收兵——写在脱贫攻坚之际》为题,专题报道了我国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的话,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习近平總书记还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赤溪村是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下辖的一个畲族行政村,山环水绕,风景如画,这里的脱贫攻坚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据新华社报道,有“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赤溪村,是一个地处闽东大山深处的畲族行政村。30多年来,赤溪村历经“输血”式就地扶贫、“换血”式搬迁扶贫、“造血”式“旅游+产业”扶贫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脱贫路。赤溪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事业结出了丰硕成果,当地的村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据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020年12月3日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把贫困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一起过上好日子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协同发力、合力攻坚,东部西部守望相助、协作攻坚,广大党员、干部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牺牲奉献精神。
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兜”住了最困难群体,“保”住了最基本生活,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十四五”期间及今后的美好生活中,脱贫群众也“一个都不能少”。
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一步一个脚印,党领导人民踏实有力地从美好走向更美好。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撰文指出的那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人民生活提高,赢得国际高度评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报告在论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中,特别强调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事实上,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下,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在提高。其中,脱贫攻坚8年来,中国所取得的脱贫攻坚成就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不得提升,赢得世界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据《人民日报》报道,任教于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巴西外教若泽·达席尔瓦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8亿多人摆脱贫困,这在一些国家贫困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更彰显了中国减贫成就的难能可贵。
“贫困始终是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之一。2015年,联合国通过以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20年,中国将提前10年完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是中国的一项伟大成就。”若泽·达席尔瓦说。
达席尔瓦说,多年来,中国政府坚持消除贫困,持续开展以农村扶贫开发为中心的减贫行动,带领贫困地区民众实现脱贫致富。基于精准扶贫理念,中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有效而持久的解决方案。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曾担任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和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英国财政部商务大臣。在2001年,他最先提出“金砖”概念,并预测金砖国家占全球经济比重将大幅上升,被称为“金砖之父”。
据新华社报道,奥尼尔说,过去40多年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对其取得脱贫成就非常关键。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工业化、城镇化、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这几方面可能共同促成了中国的脱贫成就。他认为,如果中国的成功经验能在拥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国家推广,成果将会是令人赞赏的。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中国工业化进程为中国脱贫事业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