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
2021-09-10刘存明
刘存明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急需新鲜感更强、趣味性更高、更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自身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广泛优势,从而实现语文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语文为学科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为主要话题,以应用策略为主要目标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有效融合
前言: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这一時期的语文学习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之所以称之“承上”,是因为它是对小学语文学习进行检验、巩固的时期;之所以称之“启下”,是因为它是为日后的高中、大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时期。基于此,这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可以说是至关重要。那么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得教学模式更加与时俱进、更具新鲜感、趣味性呢?笔者认为,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借助、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定会有所提升。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景色、抒发情感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不但语言十分优美,所描写的景色也颇具魅力。然而,在以往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这些文章中的风景美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语言讲解,学生自己的想象力来加以感受。在现阶段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文章中所描写的风景美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等加以展示,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生动”的课堂,吸引学生兴趣。
例如,在学习《黄河颂》这篇文章时,教师即可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对黄河图片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通读,使学生对文章中黄河的描写形成初步了解。而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生动的、波澜壮阔的黄河图片、视频等内容。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刚才自己所看到的黄河图片、视频等内容,再对文章进行朗读。如此一来,通过黄河图片、视频的展示,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黄河颂》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黄河颂》这篇文章中表达出的对黄河的思想感情。
二、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文章重难点内容
在语文文章学习中,文章中的重点部分、难点部分一直是广大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花费最多时间与精力的部分。然而即便教师在重难点部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将文章学习中的重难点内容理解透彻。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再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中的重难点内容。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其教学重难点便是在引导学生了解济南冬天景色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作者景色描写背后的对第二故乡的爱的怀念。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对家乡的爱,教师即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济南冬天的雪景,帮助学生感受景色的同时勾起自己对故乡雪景的记忆,从而更好的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爱,实现课程重难点内容的学习。
三、借助信息技术,扩充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语文知识的呈现将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学生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得到提高。此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扩充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教师即可借助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首先,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解读这篇文章,实现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后,教师即可借助信息技术,和学生一同查阅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所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对鲁迅先生形成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索更多鲁迅先生的文章,和学生一起品读,一起分析,感受鲁迅先生在创作过程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如此一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不但帮助学生对鲁迅先生形成了更加具体的认识,还进行了鲁迅先生其他作品的品读,扩充了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说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总结: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是“好处多多”。实际上,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大势所趋”的必然要求。相信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定能得到稳步提升,在未来语文学习道路上也会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申文彬.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结合的策略[J].学周刊,2021,10(10):119-120.
[2]王艳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语文学习方法[J].课外语文(上),2021(3):106-107.
青海省西宁市五一学校 8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