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1-09-10李佳璐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调查研究大学英语

李佳璐

摘要: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战略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还要具有思想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文化素养,还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教育责任。大学英语课程需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既要获得教学实效,又要润物无声。需求分析理论是外语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借助学习需求分析理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基于调查结论,从教材、教师、教法三个角度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需求分析;课程思政;调查研究

引言

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大目标下,如何开展教学改革,更好地将大学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如何更好地兼顾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笔者借助学习需求分析理论,通过调查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从教与学的现实问题出发,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探讨。

一、“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学习需求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

本调查根据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的学习需求分析理论和陈冰冰构建的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从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两个维度,围绕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及现状,了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基础,为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1]。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发放

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蒙古不同类型高校非英语专业在校学生。通过“问卷星”共发放问卷460份,收回有效问卷421份,有效率为91.5%。问卷题目涉及调查对象学习期待、目标情景交际需求、学生现有水平、课程需求、学习过程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对学生目标需求的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动机和目标情景交际需求。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学生对“了解外国社会与文化”的兴趣大于“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在文化素养培育方面,以往的英语教学过分追求国际文化传授,强调文化输入,忽视文化输出,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意识相对淡薄[2]。

其二,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调查包括学习欠缺、课程需求、学习过程等方面。学生对外国文化习俗知识的了解及语言表达掌握情况较好,而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较弱,体现出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不对等,以及目的语与母语文化表达能力的失衡,从而造成所谓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阻碍中西方文化的双向传输和交流。

其三,在课程需求和学习过程方面的调查表明:听说技能仍旧是学生的短板,这方面的学习需求最为旺盛;社会现实性、突发性、重要性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及网络视频等具有现实性的学习资源最受欢迎;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法接受程度较高;。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建议

(一)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

教材是语言教学的载体,而教材的选题和内容将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施。第一,教材需要平衡中外文化所占比例。大学英语教材在选题上以西方社会、经济、文化要素居多,中国文化元素缺失严重,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母语文化存在疏离,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意识较为欠缺[3]。因此需要在教材中增加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有关的素材,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解决中外文化失衡问题。第二,教材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学生对于具有现实性的社会热点事件兴趣较高,在教材中可以增加相关素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适时补充英语时事新闻等教学资源,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进行价值观和公民意识的正向引导。

(二)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素养

英语课堂要担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立德树人是每一位教师固有的职责。大学英语教师同样要既做学问之师,又做品行之师。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树立“课程思政”的责任意识,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大学英语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擁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及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干劲和激情融入英语课堂。

(三)改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具有明确的需求和目标。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巧妙地将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政”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统一起来,避免“为思政而思政”的说教式教学,做到“润物细无声”。大学英语教师应坚持“以现实问题引领教学”的原则选择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关注两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一是学生实际的学习兴趣和关注点,二是热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教师可以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精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例如,针对大学生听说能力的短板,可以采用大量试听类的网络资源,围绕资源涉及的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设计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职业观,树立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5]。

三、结语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而且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前提和依据。只有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完善课程和教材,提升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让大学英语课堂成为育人的“责任田”,既培养技能过硬的语言使用者,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远大理想、家国情怀、社会担当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冰冰,王欢.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

[3]徐飞,马之成. 国内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研究: 回顾与启示[J]. 外语电化教学,2017( 4) .

[4]陈冰冰. 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 外语学刊,2010( 2) .

[5]从丛. “中国文化失语”: 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 [N]. 光明日报,2000-10-19( 1) .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调查研究大学英语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