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2021-09-10叶婷

红豆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摘要】心理健康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尤为关键。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俨然成为高校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助力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有着重大意义,也会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现状,指出了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为构建立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和谐开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立体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旨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养成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保障,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意志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以多角度与全方位的形式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高校实际发展的立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显得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益,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驱动力,对大学生的未来生活及良好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受当前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备受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的关注,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价值,有助于更加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是为了有效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对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显著价值。在高校教育中,引导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健全良好品格、塑造高尚品质。

二是基于医学健康需求,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为存在心理障碍及心理健康疾病的大学生提供实际帮助。基于医学范畴,面向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学生群体,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通过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根源,建立科学的心理辅导及治疗体系,鼓励学生面对高压力时自我调节及疏导,有助于收获更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益。

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更好地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日益频繁,或有可能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据此学校与教师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网络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自控力,逐步减少心理健康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自有其突出的研究价值。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可见该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却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着重体现在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方面。以下可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1.总体概况介绍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各大高校往往遵循以干预为主、预防及发展为辅的教育方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以及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建立,总体上仍较依赖于国家及学校层面对该项工作的重视,不同高校之间的发展水平同样也是存在极大差异的。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涉及组织管理、业务工作、人员培训及资格认证、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及反馈等内容,以宿舍、班级、院系、学生处、学校等为主的心理防护保障较为健全,有利于及时预警和干预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加强学生及时求助的心理意识,从上至下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方面,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急需完善与改进。该体系涉及的层级及人员较为广泛,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难度,难以收获预期目标的教育效果。

2.1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有待健全

当前各大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尝试采取各种方式推进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从最终成效情况来看,长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仍未健全,宿舍、班级、院系、学生处、学校等构成的心理防护保障体系流于形式,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益低下,难以达到规范有序、高效稳定的工作目标。

2.2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内容急需完善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情况,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形成初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成立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奠定良好基础。然而目前,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用的实际情况来看,未立足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来划分具体内容的通病却依然较为常见,横向与纵向层次的划分暂未予以落实,造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等基础性投入难以有效发挥其实际效用,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2.3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形式单一

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通常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为主,且倾向于发现及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缺少相关的体验式活动,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效益不佳。此外,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存在表现形式单一的问题,受到的传统心理学消极影响较为明显,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普遍,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

2.4多方合力效益有待提高

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父母的期望及来自家庭条件的压力,诸如此类的种种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存在显著影响。然而目前,教师、同学、父母等多方合力效益却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从家庭环境方面来看,父母的殷切期望难免会让一些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加之不同学生家庭条件的天差地别,部分学生也有可能会形成不平衡的心理认识。

三、立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對策建议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的高度重视,推进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显得至关重要。鉴于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设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尤为关键,对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了积极影响。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1.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在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相关内容,从管理层面、运行层面、支持层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一是管理机制的健全。按照由上至下的逐层顺序,落实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主管校领导担任小组组长,保卫处、学生工作处、校医院负责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等内部人员构成小组组员,明确组织机构、人员定编、经费来源等方面,依据计划要求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是运行机制的健全。为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顺利实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构建符合实际的5级联动体系,涉及以宿舍为主的心理信息员、以班级为主的心理委员、以院校为主的心理辅导员、以学生处为主的心理社团、以学校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通过合理分工,有序地聚集各个群体的力量,为学生心理防护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支持机制的健全。依据5级联动运行体系的具体要求,构建符合实际的支持系统,以自知自助、朋辈互助、家校联动、医校联动为核心,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性与稳定性作用。通过完善队伍分级培训机制,组织相应的专业培训、业务进修等活动,有效提升整个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及个别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实现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支持与助力的预期目标。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内容,应建立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其内容要领,便于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等基础性投入的实际效用,收获更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益。联系实际,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层次来划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内容,从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1基于横向层次

一是促进体育运动与心理辅导相结合。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导其学会正确控制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打造强壮的体格、提高其身体素质同样也应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如游泳、跑步、瑜伽、舞蹈、各项球类运动等,尝试通过运动排解不良情绪,实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共同发展。

二是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教学。面向生理与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大学生群体,秉持人人平等、诚实守信的教育原则,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引入一些生活片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建立对自身的认知,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借助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渠道,以学生难以解决人际交往问题为出发点,端正学生与他人相处的不良心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

2.2基于纵向层次

一是引导大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成长需求,及时地为其普及和介绍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如自我认识、不良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处理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活动,便于从根本上减少相关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

二是培养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维护技能。大学生实现自我调控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教给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善于思考,培养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逐步提高调控自我情绪的能力;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教会学生快速融入社会与集体,如人际关系的处理、周边环境的快速适应等,促使自我与社会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消除人际交往及适应环境的心理障碍,使其自信阳光、积极向上的健康成长。

3.充实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及形式

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及形式单一化的问题,创新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显得至关重要,便于收获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3.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在新生入校时,转变传统的信息记录方法,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并随机抽选学生进行约谈核实,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便于及时追踪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个人或班级为具体单位,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基本内容,如家庭背景、身体素质、学习情况、心理健康评估结果等,用于了解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变化情况,据此构建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资料的同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以心理健康中心机构为引导平台,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分析结果,精准制订心理辅导方案,同时做好相应的心理干预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从而进一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实际效用。

3.2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基础上,改变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创造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式,从而有效解决较为复杂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高该项工作的实际效益,也为强化高校实力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构建“互联网+行为式”心理健康教育干预体系,借助互联网开展线上教学,在学校团委第二课堂平台上推送相关课程,并借助APP开展线上讨论会,与学生共同探讨心理健康知识,便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通过构建“互联网+认知式”心理健康教育干预体系,利用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便捷,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建立线上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也能弥补线下人手不够的漏洞,更深层次的改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态度与观念。

参考文献:

[1]吴颖,王若霖,张玉平,李鹏飞.“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133-144.

[2]渠莉华.浅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西部,2020(02):141-142.

[3]相慧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国际公关,2019(12):90.

作者简介:叶婷,女,1993年12月,籍贯:广东湛江,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专长: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1442)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