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党史明理增信 讲思政培根铸魂

2021-09-09汤德东姚通红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8期
关键词:党史思政红色

汤德东 姚通红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进的光辉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襄阳市襄州区教育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制定《襄州区教育系统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制定长效机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引导广大师生学好党史、讲好党史、用好党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抓思政强学习,开好“党史课”

让党课触及党员灵魂。党课是“铸魂补钙”“提神醒脑”的精神大餐,为了让党课真正深入人心,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襄州区教育局根据师生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组织开展百姓宣讲团活动。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带头讲党课;区教研中心书记、主任分别到田家炳中学、区一中、区二中等进行宣讲,对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中国抗疫斗争中的民族精神等内容进行解读;副主任分别到区六中、实验小学、区中心幼儿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内容进行宣讲;支部委员分别到区四中、伙牌镇中心学校、朱集镇中心学校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进行宣讲。

上好“开学第一课”。2021年春季开学,区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各校围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组织上好“开学第一课”,如开展“致敬戍边英雄、传承英雄精神”“向阳成长、不负春光”“红船映初心、精神铸丰碑”“心怀爱国情、做最亮的星”“发扬三牛精神、不负韶华”等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从党的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历史中感党恩,从弘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铸就的伟大精神中听党话,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进程中跟党走。

一次次党史教育活动以理论联系实际,一堂堂精彩讲授深入透彻,一场场热烈研讨凝聚思想。通过学党史、讲党课,引领师生学懂弄通三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继往开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自觉性、坚定性。

抓典型强示范,开好“展示课”

襄州区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围绕学生办教育,让每一所学校有特色、每一名学生有特长。不定期地组织全区骨干教师到“学党史 讲思政”先进典型学校观摩研讨。

“大思政课”传承延安精神。区四中讲好百年党史,上好“大思政课”,坚持以“延安精神进校园”为依托,做到“六进”:“进”校园文化,把延安精神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校园处处凸显红色文化,形成浓郁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进”课堂,将延安精神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历史、语文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启迪;“进”阵地,利用襄阳市“红心向党 匠心育人”航模比赛平台,学生通过做航模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认识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进”仪式,充分利用学生团队活动、国旗下讲话、重大节庆等,融入延安精神教育;“进”班会,将延安精神教育与学生成人成才系列主题班会教育相结合;“进”心灵,评选校园“十好修身少年”,示范引领,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

学党史进课堂、入头脑。区实验小学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出亮点。采取线上自主学、线下集中学、专题讨论学等多种方式研学。充分利用思政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发挥语文、历史两门学科的作用,聚焦“三个一”:一本学习笔记、一个红色故事、一节好课;实施“三大行动”:“学习强国”每天学、“学习笔记”每周记、“红色故事”每月讲,以实际行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使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入脑入心。

以接地气的形式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天润小学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课堂教学等途径讲好党的历史、讲述卫国戍边英雄事迹;开展“童心绘党史”手抄报大赛、“学党史、感党恩”演讲比赛、“重温百年党史,天润浓情端午”书画比赛等系列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开展体验式红色教育。峪山镇中心学校结合各学段学生学习兴趣和特点,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有不同侧重,其中低学段重在听、看、唱;其他学段重在说、写、讲、演,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党史,更加爱家乡、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展“走红军之路 感红军之恩”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到襄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枪炮厂、红军医院等,重温当年红九军二十六师在苏区战天斗地、英勇奋战的场景,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师生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通過观摩学习先进典型学校的特色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学校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区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

抓活动强推进,开好“实践课”

“彩绘手抄”展现“爱国情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宣传党的丰功伟绩,区委文明办和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组织开展以“百年华诞 红心向党”为主题的手抄报大赛。全区4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创作活动,经过班级、学校层层评选,择优推荐参加区级评比的手抄报达12000余件。评审组最终评出优秀作品120件,评出优秀指导教师74名,优秀组织奖5个。一幅幅作品以小见大,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展现新时代青少年风采,引导青少年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名著阅读”塑造“最美少年”。为构建读书型校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形成“爱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新风尚,建设书香校园,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开展“过快乐暑假,读红色经典”活动,按照“学生主体,教师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原则,要求学生每天阅读2小时,暑假阅读2本书。活动要求学生对精美段落、读后感进行朗读,并录制朗诵视频,作为“最美读书少年”“最美领读教师”评选的依据。

“思政课程”育人“润物无声”。为了让广大思政课教师将平时的教学经验巧妙地转化为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襄州区教研中心开展思政课案例评选活动。活动的开展让更多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育人元素,弘扬正能量,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增强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

抓评比强实效,开好“主题课”

“三色”教育活动展示师生绚丽人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20年秋,区教研中心制定了《关于推进全区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活动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以革命红色教育为本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底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特色的“三色”主题教育活动。

2021年1月,40多名小学、初中、高中优秀思政课教师分别在田家炳中學、伙牌镇中心学校、襄州七中举行“三色”教育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开展高中生“红色教育”征文、初中生“红色故事会”比赛、小学生“我和我的祖国”绘画比赛、幼儿园红色歌舞比赛等系列活动,共收到征文(故事)1200余篇,书画作品280余幅,合唱、舞蹈录像作品40余件。区教研中心择优评出一、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生态课堂改革展示名校治校方略。区四中不断深化课改,推进“信息化背景下生态课堂”改革,开展各类教学竞赛活动,激发师生潜力,教育教学质量位居襄阳市公办学校前三强;双沟中学立足岗位、找准定位、主动作为,推进新课改,与城区优质学校并驾齐驱,创造出全市农村初中“低进优出”的典范。

襄州区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进新课改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特色教学模式,开展思政课创新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的功效。

恰是百年芳华,奋斗正当其时。襄州区教育局深挖红色资源,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壮大“主力军”、守好“主阵地”、唱响“主旋律”,为不断推进襄州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赓续奋进。

(作者简介:汤德东,襄阳市襄州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姚通红,襄阳市襄州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红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