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及对策研究
2021-09-09孙琳娜
孙琳娜
摘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学习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前适应社会生活,担当社会责任形成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00后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受时代、社会、家庭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着独特的心理情绪特征,越来越多的人存在人际交往困扰,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本篇主要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干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问题
人际关系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前提。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不仅能与他人建立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也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保持自我,同时也能够被周围人所理解和接受。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加顺畅、有效地与人沟通,从而有利于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態,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都具有重要 意义。
一、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现状及困扰
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各种问题的应对和处理中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进入大学之后,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多数学生处于渴望交往、渴望理解的心理发展状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与初高中时期显著的差别。大学生交往范围扩大,他们的交际圈子不再局限于同班同学,而是发展到年级、学院或者学校,甚至借助网络等手段接触到更多的社会人。同时大学生也渴望接触到更多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交往对象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理想性。交往频率也有所提高,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支配,他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和校园实践活动、娱乐聚会活动等进行自由交往。
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社交环境相对比较封闭,社交能力普遍较弱。部分同学因为较少参与到一些现实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对自己的合理评价,也就对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角色无法得到正确认知,从而产生多种交往困扰,严重者甚至影响心理健康。通过日常工作中的接触和观察,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困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交往意愿
这类学生由于受社会条件、自然环境或性格特征的影响,而形成一种孤僻心理,喜欢独处,不喜欢与他人交往,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经常独来独往,沉默寡言,他们或是高度专注于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人生规划,不屑于与他人交往,骄傲自负;或是对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规划,兴趣爱好比较少,性格内向,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不愿意敞开心扉。这样的学生往往感受不到人际交往带来的乐趣,缺乏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淡薄,容易形成网络成瘾、抑郁等问题。
(二)缺乏交往勇气
大多数学生都希望与人交流从而摆脱孤独与寂寞,融入某一集体,被集体接纳,但是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产生羞怯心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较为普遍。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与亲近的家人、朋友交谈时滔滔不绝,但一遇到陌生人,或者在正式场合发言,就会语无伦次、面红耳赤,从而错失很多交往机会。羞怯心理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活动类型,另一个就是后天的心理发展状况,而后者是主要因素。很多学生过于自卑,神经敏感,害怕自己在众人面前暴露缺点,期望值与理想值过高,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等交往心理障碍的怪圈。
(三)缺乏交往技巧
大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由于无法掌握有效处理人际交往问题的方法,缺乏交往技巧,而经常会导致沟通不畅、交流失败的问题。如无法克服自己的狭隘心理和嫉妒心理,害怕别人超过自己而不与人敞开心扉真诚交往,容易猜忌别人,敏感而易怒,深藏于内心的负面情绪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最后会以歪曲的形态爆发出来,表现为不愉快、敌视等问题。再比如有些同学虽然没有心理上的交往障碍,但由于个人成长背景、价值观的差异,而无法正确理解和感知他人的情绪,或是自己的情感无法通过正确的途径传递给对方,而导致沟通不畅,由此引发一系列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人际交往困扰成因分析
(一)个人因素
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完善时期,主客体自我、现实与理想自我正在逐步实现新的统一。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学生就会充满自信,精神饱满,有利于自身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就会产生自卑、自负、嫉妒等心理,严重影响个人的成长,也容易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无法合理认识自己和他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敏感、猜忌的心理。另外,这一代大学生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于千禧年之后,从小物质环境优越,父母长辈对其给予了无限关爱,在这样过分保护的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都比较弱,容易在遭遇人际交往不畅的情况下产生负面情绪。
(三)社会环境因素
在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未真正接触过社会。时代和社会对这一代大学生都倾注了无限希望和关怀,希望他们能成为栋梁之才,由于过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甚至给学生灌输“学习就是你的主要任务,别的什么都不要操心”的观念,导致很多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十分薄弱,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或者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交往。
(四)互联网时代弊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交往的手段日益多样化,交往范围越来越广阔,网络的应用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授课、网络办公一度成为常态化模式,网络信息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陷入信息爆炸的困境。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和交往经验不足,在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迷惑下,容易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同时,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与社会实际交往具有一定偏差,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正确掌握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造成现实生活挫败感,而转身投往虚拟世界逃避现实,但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却不能因此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人际交往困扰和障碍。
三、解决人际交往困扰的对策
(一)构建温暖和谐的交往环境
温暖和谐的集体环境会使人身心愉悦。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从自己的小家庭来到大学这个大家庭,又分别组成了不同的班级和宿舍,因此班级宿舍的交往环境对于大学生顺利、愉悦地度过大学四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努力培育优良校风、学风和班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健康、和谐的集体氛围,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交往意愿和勇气。
(二)完善心理辅导和咨询体系
面对有人际交往困扰的学生,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和引导。通过个别辅导来帮助学生分析困扰产生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有针对性的给出合理建议,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解决方案;通过团体辅导为学生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在模拟的社交情景中,学生尝试各种交往方法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心理卫生讲座、社交专题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科学看待心理困惑,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
(三)丰富人际交往平台
课外活动是大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社交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丰富交往平台和途径,通过实践来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因人际交往问题而产生心理困扰的学生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转移注意力,得到心灵上的释放。
(四)家校联动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大学生固然大多远离家人,但是并不意味着与家人的关系变得疏离,家庭关系的好坏依旧时刻影响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积极面对人生挑战的坚强后盾,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也更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人交往。同时,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应当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在了解学生成长背景的同时,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促进双向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四、結语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困扰,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但是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继续寻找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在原因,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探索更好的应对措施,充分利用好社会、学校、家庭的各类教育资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刘树芬.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及心理干预研究[J].青少年教育与心理,2020(08).
[2]姚玉坤.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探析[J].青年与社会,2020(06).
[3]汪小容,苟亚春,刘孝群,黄之恒.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