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初中生物创新实验教学实践
2021-09-09余丝莉
摘 要:以“观察鸡卵的结构”为例,应用信息化教学,探讨如何开展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创新实验教学。教学内容涵盖了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拓展三大板块,采用提问、讨论、拍照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UMU互动学习平台;初中生物;创新实验
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的转变。“智慧课堂”主要应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创建最佳的教学环境,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1]。“智慧课堂”应用于教学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效果[2]。笔者以实验“观察鸡卵的结构”为例,阐述如何将UMU平台应用于初中生物创新实验教学中,构建智慧课堂。
一、UMU互动学习平台简介
UMU是知识分享与传播的学习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在电脑端登陆UMU互动学习平台,也可以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APP进入平台。在UMU平台中,教師创建课程,根据需要添加课程内容和互动,学生输入访问码或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内容。
二、创新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根据教材,学生对卵黄膜的认识缺乏物质支撑,对卵壳上气孔的认识和卵壳的保护作用也缺乏实验依据。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完善实验内容,并通过UMU平台呈现于实验课堂之上。
(一)课前活动
1.创建“课前预习”清单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在UMU平台上添加“视频”“文档”“提问”和“考试”四个小节。
其中“问题与思考”部分,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实验方案。①如何证明卵壳上气孔的存在?②单手用力握鸡卵,能否轻易握破?说明卵壳的作用是什么?③卵黄和卵白界限分明,是否存在一种透明结构?如何证明?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输入课程访问码进入课程,进行课前预习。
(二)课堂互动
1.学生签到
学生进入实验室,扫描课程二维码完成签到。
2.教师讲解
指导学生阅读文档《观察鸡卵的结构》,明确实验操作步骤及内容。
3.学生实验,展示成果
(1)动手实操,拍照上传
每个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并将成果拍照上传到平台。
(2)分组创新实验,完成AI作业
为了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和创新的喜悦,本部分实验分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将成果拍照上传,并填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3)教师展示成果
通过图文功能,教师将自己的创新实验成果展示在大屏幕上,并介绍实验方案。
4.过程性评价
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有差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进行个性化指导,如用iPad拍下学生不规范的操作,通过图文功能展示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结合视频进行评价。
5.共享成果,总结反思
(1)学生为优秀的个人成果点“赞”,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获“赞”数量最多的前六名作品。
(2)根据评分表,各小组对创新实验的成果进行组间互评,将得分填入“学员互评”栏中,按分数高低选出最好的小组。
(3)结合教师的实验成果,学生讨论,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探究的不足,选出最优的创新实验方案。
评价学生,教师应从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出发,对学生认真思考、努力创新、积极参与实验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团结互助、不畏困难,体会小组合作、共享成果的喜悦,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三)课后拓展
添加“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辨别鸡卵是否受精?”和“鸡卵孵化的条件?”这两个互动话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添加“视频”——“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诞生记”,揭秘无壳孵化小鸡的过程,感受生命科学带来的奇迹,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
三、UMU互动学习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一)提高学生参与度
利用UMU平台,学生在课前反复观看视频,理解实验操作的关键点。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二)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在UMU平台中,教师根据后台提供数据分析报告,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另外,通过“拍照上墙”,学生的实验成果即时呈现于大屏幕,教师随时监控学生的实验进程,对有困惑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三)有利于开展课外实验
教师通过UMU平台向学生发布实验任务清单,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工具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收阅后进行评价,学生之间进行“学员互评”,丰富了生物实验的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是学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孙天祥.关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3):3-5.
[2]卢施恩.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高中地理微课程教学实践[J].新作文·教研版,2018(7):244-245.
作者简介:余丝莉(1985—),广西梧州人,中学生物一级教师。
基金资助:中山市教育科研2018年度一般项目“运用UMU互动学习平台创新初中生物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B201809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