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舌对27份宫保鸡丁样品进行味觉品质分析
2021-09-09汪长钢贾红亮潘妍于佳宏
汪长钢 贾红亮 潘妍 于佳宏
摘 要:实验通过电子舌对27份宫保鸡丁样品进行味觉测定,对测定的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找出其中影响宫保鸡丁味觉质量的指标。实验发现苦味是27份样品差异最大的味觉参数,相关性分析发现苦味和苦味回味极其相关,甜味与苦味、苦味回味显著相关,涩味和涩味回味显著相关,鲜味和酸味显著不相关。结果表明,4个主要成分能够表达宫保鸡丁的味觉指标信息,主成分PC1、PC2的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45.7%、18.6%。影响PC1的味觉依次苦味、酸味、苦味回味、甜味、丰富性,这些味觉指标决定了宫保鸡丁的味觉品质。
关键词: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宫保鸡丁
电子舌由人工脂膜传感器阵列、模式识别系统、数字信号采集系统3大部分组成。电子舌通过3大系统模拟人舌作用,对检测样品进行识别、分析,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所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对检测样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人工脂膜传感器可以检测待测样品溶液的酸、甜、苦、咸、鲜及后味,检测结果呈现数字信号,电子舌也是近些年快速发展得到应用的食品分析检测仪器[1-2]。
目前,电子舌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食品技术领域。可以被用来辅助新食品的研发、食品质量的控制、食品的溯源。市场上已被应用且评价不错的设备有法国Alpha MOS电子舌和日本Insent电子舌。其中日本Insent公司的电子舌被研究工作者应用到啤酒、日本米酒、液体乳等多种食品的品质分析[3-5]。电子舌还可以被用做饮料的辨别、植物油的识别、茶叶品质评价、肉类和牛乳等品质区分以及食源性致病菌和农药的定性定量分析[6-8]。除此之外电子舌技术还能够快速区分鸡肉品质等级和品质,被看作是鸡肉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证明电子舌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潜力[3]。
中国烹饪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已形成独有的餐饮文化。随着餐饮业的发展,对菜肴工业化的需求越来越大。菜肴工业化中菜品的研发又是重中之重,研发中感官评价目前依靠人的舌头品尝,人舌感官评价受许多种因素影响,使感官评价的判断结果并不稳定,时有误差。随着电子舌分析技术的成熟,将其用到菜肴的研发和生产中,必定会对菜肴工业化生产有积极作用,为人们规范菜肴味觉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电子舌分析检测技术在很多领域被运用,但尚未在菜肴的味觉分析中运用[8]。电子舌利用其味觉分析的优势,可以改变通过舌头对味觉辨别以及对味道喜好的评价方法。电子舌对菜肴不同味道的测试,进而获得数据,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处理,从而评判菜肴等级。电子舌还可以被大型酒店、餐饮连锁店对菜肴味道的监测和调节味型,可以替代传统的菜肴调味技术,从而实现菜肴成品味觉的标准化。将电子舌运用于中式菜肴加工,对菜肴标准化、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10]。
本文通过电子舌对27个宫保鸡丁样品进行味觉指标分析,找到味觉指标中各个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确定不同菜肴差异显著的指标。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到影响宫保鸡丁味觉的主要味觉参数,并验证电子舌对宫保鸡丁味觉测定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
宫保鸡丁,从本地区27个不同饭店取样,并记录为1~27号样品,样品不冷藏不冷冻,3 h内制备成待测试样。
试剂:Reference溶液(人工唾液/参比溶液):氯化钾+酒石酸;负极清洗液:水+乙醇+盐酸;正极清洗液:氯化钾+水+乙醇+氢氧化钾,均来自日本INSENT公司。
1.1.2 仪器设备
日本INSENT公司TS-5000Z电子舌、Eppendorf 5920 R高速大容量冷凍离心机。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的制备方法
宫保鸡丁样品溶液的制备:①将成品菜放入打浆机中打碎;②用天平准确称取样品10.00 g放入烧杯中;③加入200 mL蒸馏水,盖上玻璃盖,放在电炉上煮沸,煮沸后,计时2 min取下;④对样品液进行过滤,滤液收集到锥形瓶中;⑤用吸量管吸取50 mL滤液到离心管中,记录剩余滤液数;⑥对样品液离心管用蒸馏水进行配平;⑦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10 000 r/min,持续15 min;⑧离心完成后,将样品液过45 ?m水系滤膜,取滤液10 mL用蒸馏水稀释到200 mL,标记样品待检测。
1.2.2 试验设计
试验选取宫保鸡丁作为试验菜肴,因其在中餐中具有代表性,制作过程添加调料较多,味觉较为丰富。人们对不同餐馆相同菜肴的评判标准基本是好吃或不好吃,而量化判断无从下手,试验试图通过味觉指标来判断菜肴好坏。
电子舌测定原理:电子舌首先测定参比溶液的电势Vr作为基准电势;然后测定样品的电势Vs;用参比溶液清洗;再次测试参比溶液电势Vr*进行回味测定;用专用洗净溶液彻底清洗传感器。试验能测出9种味觉指标,分别是酸味(Sourness)、甜味(Sweetness)、苦味(Bitterness)、咸味(Saltiness)、鲜(Umami)、丰富性(Richness)、涩味(Astringency)、苦味回味(Aftertaste-B)和涩味回味(Aftertaste-A)。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2016进行数据整理,比较不同味觉指标的相对强度。并通过RStudio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PCA)筛选核心宫保鸡丁核心味觉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宫保鸡丁样品味觉指标相对强度
将制备的27份宫保鸡丁样品用电子舌进行分析,分别测出9种味觉指标。将得到的数据用Excel2016绘制箱线图(见图1),并剔除其中的异常值。由图1可知,27份样品测试后,差异性最大的为苦味,其次为甜味、酸味、苦味回味、咸味,涩味、涩味回味和鲜味差别不大。电子舌技术指标显示,测定的相对强度指标大于1时能够被感官评定识别出来,表明27份样品在被品尝时苦味、酸味、甜味的差别能够感知出来。由图1可知,苦味差别非常显著,不同的烹饪工艺中,苦味差异最明显。
2.2 基于宫保鸡丁味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用RStudio软件对27份样品的味觉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绘制热图。从图2可以看出各味觉指标的相关性,相关性的数字来表示,其中1表示显著相关,0表示完全不相关。结果表明苦味和苦味回味极其相关,甜味与苦味、苦味回味显著相关,涩味和涩味回味显著相关,鲜味和酸味显著不相关。在制作菜肴时显著相关的味觉指应相结合考虑。
2.3 宫保鸡丁味觉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通过RStudio软件中factoextra安装包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绘图,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简化数据集的方法,其通过线性变化来减小相关多维变量的维数。通过构造适当的值函数,低维系统进一步转换为一维系统。此变换将数据转换为新的坐标系,以便任何数据投影的第一个大方差在第一个坐标上(称为第一个在主成分上),第二个大方差在第二个坐标上(在第二个主成分上)。主成分分析通常用于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对数据集贡献最大差异的特征。
由图3可知,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4个主要成分基本能反应宫保鸡丁的味觉指标信息,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80%。结果中主成分PC1、PC2的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45.7%、18.6%。
图4直观的展示了宫保鸡丁各味觉指标在主成分PC1和PC2中的分布情况。颜色的差异代表了各味觉指标对PC1的贡献率大小,越接近圆周线的贡献率越大。贡献率大小依次为苦味、酸味、苦味回味、甜味、丰富性等。其次载荷图中各指标的向量解释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苦味及苦味回味、涩味和涩味回味正相关。甜味和酸味、咸味负相关。
试着用载荷图去解释味觉的增强、相消作用。味觉相消作用,有经验的厨师在制作菜肴时,如果烹调过酸或过咸时,适当的加点糖,能对酸和咸进行减弱。由于甜和酸、咸呈负相关,有味觉增强的作用,在咸味菜肴中加少量的食醋,就可以使菜肴咸味增强。
从图5可以看出,除了16号和17号样品、18号和21号样品有部分重叠外,其他样品均能很好鉴定分离出。说明取样的宫保鸡丁味觉指标能通过电子舌很好的区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样品被很好的分成了3类。这可能跟宫保鸡丁做法有关,这也说明采样的27份宫保鸡丁采取了3种烹饪方法。
3 结论
中式菜肴在全国范围内种类繁多,“八大菜系”声名远洋。近些年关于中式菜肴的创新、标准化生产发展迅速。中式菜肴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被广泛研究。标准化不仅涉及到生产工艺,还有产品质量检验。但长期以来中式菜肴的味觉质量检验都通过品评员的口进行评判,人有主观、易疲劳等弱点。所以创新中式菜肴味觉质量的检验方法非常重要。
本研究通过电子舌测定房山地区27家饭店所做宫保鸡丁的9种味觉指标。测定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描述性的统计。从相关性分析发现苦味和苦味回味极其相关,甜味与苦味、苦味回味显著相关,涩味和涩味回味显著相关,鲜味和酸味显著不相关,这些特点在主成分分析的载荷图中也得到证实。其次通过主成分的载荷图发现传统的一些烹饪手法,如菜肴过咸或过酸,可以通过加糖解决,这是理论层面首次验证这些经验。最后通过主成分散点图,发现电子舌能很好地区分27份宫保鸡丁样品,所以用电子舌来评判宫保鸡丁的味觉质量是可行的。实验尚有待完善的地方,即实验没有进行感官实验,如果能将感官实验评判出大众好吃的与电子测定味觉进行比较,能得出更有价值的信息。菜肴的味觉质量不简单是数据,而是能让人感到舒服愉悦的一种状态。
参考文献
[1]牛海霞.电子舌在现代食品科学技术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07(8):26-30.
[2]高瑞萍,刘辉.电子鼻和电子舌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J].肉类研究,2010(12):61-67.
[3]王霞,徐幸莲,王鹏.基于电子舌技术对鸡肉肉质区分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2,33(21):100-103.
[4]陈全胜,江水泉,王新宇.基于电子舌技术和模式识别方法的茶叶质量等级评判[J].食品与机械,2008(1):124-126.
[5]吴坚,刘进,傅敏,等.一种基于电子舌技术的绿茶分类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6(4):963-965.
[6]ANDREY L,ALISA R,YURI V,et al.Tasting of beverages using an electronic tongue[J].Sensors and Actuators:B.Chemical,1997,44(1):291-296.
[7]BURATTI S,BENEDETTI S,SCAMPICCHIO M,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classfication of Italian Barbera wines by using an electronic nose and an amperometric electronic tongue[J].Analytical Chimica Acta,2004,525(1):133-139.
[8]BLEIBAUM R N,STONE H,TAN T,et al.Comparison of sensory and consumer results with electronic nose and tongue sensory for apple juices[J].Food Quality and Perference,2002,13(6):409-422.
[9]胡茂芩,吳华昌,王卫,等.烹饪菜肴工业化加工现状及其安全性控制分析[J].中国调味品,2019,44(12):176-180.
[10]赵钜阳,孔保华,刘骞,等.中式传统菜肴方便食品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4):1342-1349.
基金项目: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院级课题“电子舌在菜肴工业化中的可行性研究”(XY-YF-16-26);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项目-打造技术创新平台-食品营养与安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PXM2021_157102_000005)。
作者简介:汪长钢(1986—),男,汉族,安徽宣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及食品检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