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中安全意识的渗透策略*——评《全球化语境下的语言规划与安全研究》

2021-09-09莫纪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母语语言表达暴力

书名:全球化语境下的语言规划与安全研究

作者:陈新仁,方小兵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155710

出版日期:2015年8月

定价:42元

安全意识是每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国民都应具备的基本意识,国民不仅要关注自身安全与社会安全,更要关注国家安全利益。安全意识看似没有太多具体内容,但是其对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语言领域的安全意识,它对观念认知的渗透与影响是深刻的。或许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语言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潜意识以及安全行为方面则表现出了相关的特征。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应重视安全意识的渗透,引导学生意识到语言安全的重要性,基于语言安全意识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维护母语安全。

在国家整体安全观理念下,语言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内容得到重视。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已逐渐开始关注语言安全对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具体影响,中国也不例外。想要加深语言安全问题的研究与认知,可以阅读《全球化语境下的语言规划与安全研究》一书,毕竟语言安全问题需要放到全球化语境下进行思考,方能凸显其意义。在该书导论部分,作者集中阐述了一个核心观点:语言安全在国家整体安全战略中具有独特且重要的地位,然而语言安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需要改变,重视语言安全是完善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的重要部分。该书共4章,第1章为语言规划与母语安全,主要从民族语言、各地方言等角度来阐述语言规划对语言安全的影响,在中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语言发展规划对语言安全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文化冲突,或者导致某些语言文化的消亡;第2章为外语教育与母语安全,主要从英语教育和应用角度探索母语安全,该书作者认为对英语教育应该有一个相对理性的认知,强调英语学习和应用的工具性特质,而不应该有“语言优越感”,在基础教育领域,应有意识地提高母语教育的地位,维护母语安全;第3章为机构话语与主权建构,主要涉及对外语言交流以及官方媒体报道语言方面的安全,语言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有力武器之一,尤其是涉外语言,既要体现态度,又要维护利益,需把握好尺度,更要具有明确的立场和态度;第4章为语言滥用与国民安全,这一问题与大部分国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系,尤其是语言暴力,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能威胁到普通国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有必要消除语言暴力,并引导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从而创建一个安全良好的社会语言应用环境。在书的最后,该书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语言安全的建议与方法,颇具实用价值,引人深思。

该书作者指出,在现代化国际竞争格局下,母语安全拥有独特的地位,一个语言文化处于弱势的国度,其国际话语权也会较弱,无法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安全实际上深度关联文化安全。在国际交流中,语言代表一种文化软实力,而母语安全则意味着一个国家语言安全问题,也渗透着家国情怀的本质精神。中国正在致力于本国的文化复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致力于汉语的世界传播,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可以通过汉语学习认同并传播中国文化。对中国人来说,要时刻重视母语教育,因为它是家国情怀最重要的载体与文化纽带。走遍世界的中国人,只要心里记着汉语,就会时刻有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认同与向心力,对祖国怀有一种共情,这就是家国情怀。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甚至是传承和凝聚民族文化精神特征的核心纽带与关键因素。然而在人类历史中,有许多古国文明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而这个国家文化传承彻底消亡的标志就是语言的消亡。或许这个国家消亡过程中,该国的人口迁移到别的地区生活,但是语言的消亡使得他们不再成为该国家文化的传承者,而是接受了另外一种语言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传承数千年的古文明,跨越古今,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语言传承始终未断,因此文化传承也就一脉相承。即便是现代人,也能够看懂千年前古人留下的各种文献资料。汉语是中国的母语,也是连接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纽带,即便是在海外拼搏多年的华侨华人,在听到熟悉的汉语语音的时候,也会油然而生一种文化亲近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安全教育是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最佳手段之一,教师应通过事实案例告诉学生,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汉语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甚至海外华侨熟悉使用的语言,维护汉语安全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使命。尤其是在国际交流中,一定要重视汉语文化表达的价值。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由于比较重视英语教育,甚至不少人偏离了英语教育应用的初衷,反而产生一种错误的“英语优越感”意识,在日常表达中,喜欢中英夹杂表达,认为使用英语有一种文化优越感。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交流和学习其他文化,语言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鉴于母语是个体生存文化的载体这一特殊地位,我们反而更应该具有“母语优越感”,这就是在国际重要发言中,发言人一般使用其本民族语言的重要原因,它代表着一种文化认知和文化立场。在当今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应渗透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真正从文化安全的角度去思考语言安全问题,并且意识到母语安全是家国情怀维护和传承的关键因素,从而自觉地成为母语文化安全的坚定支持者和维护者。

笔者认为,语言安全意识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尤其是在语文作文教育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语言安全表达习惯。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安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由于网络语言的匿名性特征,以及在网络发言中有一种心理安全距离,因此很多人在网络语言表达中往往充满了暴力色彩,这就是网络语言暴力相对较多的原因之一。网络暴力语言中所蕴含的攻击性因素以及暴虐情感因素,对被攻击对象来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极大伤害,很容易造成其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最终演化成为社会层面的现实安全事故。尤其对中学生来说,在日常表达中有必要养成良好的语言安全意识,即便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语言表达也需要谨慎,注意安全,不要成为网络语言暴力的使用者,更要谨防自己成为受害者。虽然网络语言的交流双方并不会呈现面对面的现实交流状态,但是语言表达背后呈现的思维与理念却是能够影响交流双方的。网络语言暴力在世界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甚至引发过一些严重的网络语言暴力安全事故,一些遭受网络语言暴力攻击的人甚至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应对。中学生日常语言以及网络语言的安全应用意识,应该从语文教学中获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语言表达是一种情绪传达和观点表达方式,若是使用不当,则会对语言交流对象造成精神层面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某些意外安全事故。中国古语有云“祸从口出”,实际上就蕴含有日常语言交流安全的意思。在现实中,经常会有人因“出言不逊”而导致语言甚至肢体冲突,而当事人也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包括经济、名誉甚至是生命健康层面的代价。中学语文教育对学生日常语言安全意识培养,可以从作文表达入手,使学生尽量养成一种理性、客观的语言表达方式,规避充满攻击性的暴力语言描述方式。若是教师发现学生在作文表达中有语言暴力倾向,则应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语言表达中存在的安全意识问题并督促其改正。

笔者强调,鉴于语言安全对于国家安全以及国民个体成长安全的重要性,语文教育应当成为语言学习与成长的主要科目,而在语文教育中渗透语言安全意识是必要且合理的。语言安全意识这一概念相对抽象,中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因此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各种实际案例来展示语言安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主动收集语言安全的具体案例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感悟语言安全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语言安全意识。语言安全意识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位具备语言安全意识的学生,在未来参与国际交流过程中,就会意识到语言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表达上会更加谨慎。实际上,国际文化竞争与冲突背景下,语言的交锋对国家的国际形象影响颇大。国内有些学生,因为缺乏语言安全意识,在网络平台上语言表达不当,或许是对于国内社会文化现象有不理性的批评因素,从而给国际媒体攻击中国文化留下了口实;或许是对国外文化评价的语言尺度不当,从而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不管是哪一种行为,对国家安全战略实施都是不利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安全意识渗透是必要的,它既符合中国整体国家安全战略发展的需求,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益,更有利于和谐平安社会建设事业的推进。

随着社会安全意识的发展,语言安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语言安全与国家整体安全利益,文化安全层面的家国情怀,以及社会日常语言交流安全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的核心科目,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一定要主动渗透安全意识,让学生们懂得语言安全的价值,并且在语言表达与交流过程中也呈现安全特征,培养他们热爱和维护母语安全的意识。尤其是在全球文化深度交流的时代背景下,语言安全对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也对扩大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母语语言表达暴力
反性别暴力
母语
“暴力”女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母语
暴力云与送子鹳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向暴力宣战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