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总有一条渡船
2021-09-09麦淇琳
●麦淇琳
缂丝,是一种流传数千年的丝织艺术,以“缂”为手法,在丝绸上绘织出犹如雕刻出来的花纹。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这门流传千古的织中之圣,以三条仿绢衣彩绘木俑缂丝在节目中亮相。作品的织造者正是缂丝技艺传承人——“85后”男孩郝乃强。
小时候,妈妈给郝乃强讲《红楼梦》的故事,讲到第五十一回,王熙凤送给袭人一件“石青八团”缂丝褂子时,他的心中便有了“缂丝”的概念。读高中时,郝乃强看到宋代缂丝名家沈子蕃的《梅鹊图》,匠人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把鹊鸟栖于梅树老干上啾啾鸣叫“刻”得极为传神。彼时,郝乃强心底只有一个声音:“我找到可以一辈子钻研下去的事业了!”此后,郝乃强历经三次高考才得以南下姑苏,考取了苏州大学染织艺术设计专业。
缂丝织造工艺流程复杂,缂织时,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或书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长约十厘米、装有各种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织。一件缂丝衣服需换上万次梭子,色泽选择范围多达上百种,层次分明,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盛名。
为了参加毕业作品展,郝乃强费时半年织了一张透着淡淡青绿色的缂丝茶席,一亮相就惊艳四座。因为以往的缂丝作品大都以棉、丝质面料为主,这张茶席却是以柳枝做纬线。为了用柳枝进行缂丝,郝乃强翻遍古籍,请老线厂的师傅指点,从折柳枝到褪柳皮的准备过程,就耗费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而这一个多月,从去皮、风干到织造,也仅仅织了一米多面料。数月之后,郝乃强成功了,这块茶席在上百件优秀作品中独树一帜。
毕业后,同学们纷纷找了设计相关的工作,只有郝乃强寻求指尖上的技艺,选择在苏州刺绣研究所里做一名学员。这意味着薪资低、没有响亮的名头,甚至卖掉的作品都撑不起一日三餐。但郝乃强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要对得起我心底里的声音,把缂丝技艺学得更好。”
此后,郝乃强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比起外界的关注与纷繁的节目活动,他更愿意整天坐在院子里,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中的梭子。有个在国外留学的女孩辗转找到郝乃强,请他帮忙复原一把故宫缂丝藏扇。复原百年前宫庭匠人的手艺,即便是拥有几十年工龄的老师傅,也不敢轻易上手。郝乃强本想婉拒,却经不住女孩一再恳求,最后凭着一张网上下载的照片,开始了艰难的复原。
几个月后,郝乃强制作好了人生第一把清宫团扇,但因为是初次尝试,其中有个细节与图片稍有出入。最后交付时,女孩拒绝收货。郝乃强虽然感到难过,但他转念一想,既然开始了复原仿清宫团扇,我又为何不做到极致呢?于是,郝乃强以故宫“清风徐来”藏扇展上的扇子为原型,进行了创作。经过苦心钻研,他将扇面改为全缂,扇托装饰则为刺绣,加强了织物的装饰效果,这样的创新使郝乃强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与关注。
在2016年的上海设计周展览,郝乃强联合品牌设计师共同设计的桃花源系列作品,再次惊艳时尚圈。2017年,郝乃强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国匠杯”最佳创作奖。
如今,从古雅的旗袍,到精致的手包,再到别具一格的灯具设计,郝乃强从缂丝的青涩学徒到中国非遗文化传承者,总有人会山高路远为他而来。郝乃强说:“生命里总有一条渡船,让你的每一岁都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使我们看见了更加光亮明朗的世界。而我要做的,就是做好坚守一生的准备,紧握住这触手可及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