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乡村文化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基于嵩口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
2021-09-09张怡高婷婷游泽伟丁元吴婷薇
张怡 高婷婷 游泽伟 丁元 吴婷薇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文化治理相关阐述
(一)相关概念分析
1.农家书屋
作为五大农村文化惠民重点工程之一,农家书屋是为了充分满足乡村农民的各种文化生活需求,建在各个行政村且由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文化政策支持,指导其公共服务和文化管理,拥有一定规模数量的各类图书、报刊等文化资源的一种公益性大型文化场所,是基层文化治理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地。2005年乡村农家书屋工程正式开始全国试点,2007年全面深入推开,到2012年,农家书屋工程覆盖了全国具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
2.乡村文化治理
文化治理以文化为中心,是将乡村文化延续好,发展好的治理机制。乡村文化治理是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经济体制、人口结构、文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集中表现为治理主体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对乡村文化生活或受文化制约的乡村社会秩序进行规范的过程。
3.农家书屋与乡村文化治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农家书屋工程是乡村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域,一方面,书屋拥有的图书、报刊等资源是乡村文化的载体,农民通过阅读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接受乡村文化,达到传承的目的;另一方面,以书屋为场所中心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吸引周围农民参与,从而达到传承和发扬农村文化的目的。因此,建设农家书屋工程是促进乡村文化治理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文化治理是推进农家书屋工程的目标,是最终实现的成果。
图1 农家书屋与乡村文化治理关系图
(二)理论基础
多元主体参与理论要求政府、市场及社会团体等社会多元主体力量合作共治,政府不再垄断公共事务的管理权,主张多元主体之间构建伙伴关系,从而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本文将运用该理论分析嵩口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多元主体的作用,分析政府与不同主体构建的合作关系是否能有效促进书屋建设和发展,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
二、嵩口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文化治理现状
(一) 嵩口农家书屋建设概况
嵩口农家书屋位于福建嵩口古镇的古街区,于2017年4月22日建成开放,并在2017年获评“全国示范性农家书屋”。书屋公共馆舍的总建筑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馆内设有开放式的图书阅读室及阅览区、书报展阅览区及电子报刊图书阅览区、电子图书馆及阅览室、棋类游戏区及户外活动区、借阅区及图书工作区等不同适合使用者的区域。并且,以书屋为活动场域,当地会定期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二)嵩口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文化治理已经取得的成效
1.提高当地儿童文化素质
嵩口农家书屋自开放以来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获得了当地青少年儿童的青睐。例如,农家书屋与嵩口镇区的多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联合共建“阅读联盟”,将全民阅读教育活动广泛推广普及到各个社区,极大程度丰富了当地儿童的阅读资源。以嵩口农家书屋为据点展开的乡村文化活动填补乡村孩子的空闲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孩子的文化素养和有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丰富当地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千年古镇嵩口目前是福州市唯一中国省级历史民俗文化名城古镇,但在2017年4月之前,当地严重缺乏公共文化交流场所,而嵩口农家书屋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这一空白。在获得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7000册捐赠图书后,农家书屋的藏书逐渐丰富,至今约有一万四千册藏书,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免费阅读资源,且书屋开展的文化活动也成为居民的宝贵文化资源。
3.系列活动构建良好乡村文化氛围
嵩口镇农家书屋自创办以来,坚持积极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和优质服务。农家书屋请来镇里的老人和孩子担任“嵩口故事会”项目主讲人、义务志愿者,贫困户与老人任职乡村农家书屋服务管理员等,大家共同管理农家书屋的日常运营工作。在这样一个“有温度”的文化理念系统引导下,嵩口古镇农家书屋已经成了嵩口古镇上最具人气的地方——周末民俗文化汇演活动不断档,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三)嵩口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文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1.农家书屋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1)农家书屋藏书资源、设备有限
农家书屋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因区块划分问题,实际可用面积小、可容纳人数少,受场地限制,单次进入农家书屋的人数有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家书屋面积小,不利于发挥其阅读的功能以及活动的开展。农家书屋藏书以社会捐赠为主,儿童读物在后期的捐赠书物中作为主体,使得农家书屋藏书资源较为单一,阅读受众较小。在实际调研中,触摸阅读设备并未使用,电子阅览使用率低。
(2)农家书屋能量辐射范围、能力受限
嵩口镇社区公益图书馆辐射范围主要集中在嵩口镇中心地区,受山地崎岖、路途遥远的限制,对较远村落难以起到服务作用。
2.文化活动居民参与度较低
由于嵩口存在的农村人口普遍性流失问题——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大量城镇青年创业、劳动力流失,导致农村“人口空心化”,人口结构严重失衡,以独居老人与学龄儿童人群为主,且农家书屋对于文化活动的宣传以线上宣传为主,这就导致嵩口农家书屋的影响对象和范围较小,对于处于智能化边缘的独居老人和儿童的宣传效果较差。而当地青少年普遍存在使用互联网、智能设备的时间过长的情况,书屋的文化活动与互联网相比吸引效果较差,形成“挤出效应"。
3.农家书屋的特色程度不足
农家书屋开展的活动虽强化了嵩口镇的文化氛围,但对于嵩口本土特色文化的融入程度欠佳。农家书屋的系列活动更多立足于儿童教育,对于如何联系古镇文化、充分展示乡村魅力等方面缺乏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对于乡村文化的宣传和弘扬能力。
4.农家书屋管理评价反馈渠道单一
据调查,书屋工作人员由当地政府安排,工作人员表现情况主要由书屋的读者进行评价,缺乏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以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农家书屋缺乏长期的民意收集,部分村民表示缺乏多元反馈渠道、解决问题的时间跨度长。而且组织管理不到位和人员素质欠缺,导致农家书屋发展及需求的一手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反馈和及时转化,这将影响书屋的发展进程以及服务质量,不利于发挥农家书屋的公共服务能力。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政府管理理念有所滞后
1.服务理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化政府治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由于政府基层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缺失,嵩口镇政府在对农家书屋进行建设时,着重于“管理”,而弱化了“服务”,忽视人民文化需求。据调研结果,当地在2017年前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严重缺位,体现政府在公共文化供给方面服务意识淡薄。从2017年建馆至今,政府仅在基本资金保障、人员聘任方面起到部分作用,对于农家书屋的建设相对被动,无法高效服务于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2. 质量理念
质量理念是作为一种对公共服务组织及其提供的公共服务物品和其他公共服务产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最终获得企业顾客整体满意效果为最终目标的质量管理指导方法、管理规则理念和法律制度,正被逐渐引入政府工作中来。树立质量理念,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改变以往履行职能时只注重过程而轻视结果的工作方式。在进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大多数嵩口镇村民表示对当地农家书屋不太了解,并且希望政府加强宣传力度。同时,书屋面积狭小,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低,这都反映出基层政府在压力型体制下为了完成“硬指标”而进行盲目建设,重数量而轻质量,忽视农家书屋是否发挥了应有效能。
(二)宣传机制不够健全
1.嵩口镇人口结构失衡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口增多,农村就业空心化发展问题日益严峻,留守农村人员主要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该类群体知识储备不充分,文化层次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总体偏低,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于信息接收不够及时、信息解读不够完整,阻碍了书屋及其活动的相关宣传,使得农家书屋辐射范围较小,不利于书屋的发展及嵩口文化的传播。
2.文化活动参与的社会动员和宣传不够
据调查,大多数居民对于书屋的概念不够了解,源于政府和书屋管理人员在宣传上投入不足,在宣传方式上,主要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方式缺乏多样性,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宣传方式收效甚微。其次,政府及书屋管理人员对当地居民参与农家书屋及其日常文化活动的动员不足,很少主动挖掘“新血液”,使得来书屋进行阅读的人们往往是固定群体。
(三)资金投融资方式缺乏创新
1.财政投入力度不够
书屋资金来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政府资金投入和社会公众捐助,而社会捐助具有不稳定性。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政府对农家书屋投放资金较少,这是由于基层政府难以负担农家书屋长期管理的财政投入,且财政支持没有制度化的保障,通常由农家书屋自主申请经费来保障活动的开展,从而出现政府对农家书屋的财政投入力度不足的情况。
2.筹资方式较为简单
农家书屋日常运行所需的资金主要通过企业、组织、社会人士的捐赠以及政府小部分拨款的方式来筹集,资金筹集方式较为简单。农家书屋每一次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提前联系政府,才有资金注入,以保证活动的顺利举行,而在日常工作中,鲜有资金流入。书屋应改变原有资金筹集方式,多角度、多方面、创新性地吸纳资金,以应对日常运行中可能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
(四)政府回应机制不够完善
1.缺乏有效的反馈渠道
村民缺乏有效的反馈渠道进行态度表达和意见反馈。嵩口农家书屋在运行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收到村民反馈意见时,需由书屋管理人员对政府进行报备,再由政府进行解决,中间程序较为复杂冗长,村民缺乏意见直达通道,这就导致政府对于村民需求把握不准确,容易产生设想与实际错位的问题。据调查,书屋中虽设有意见反馈箱,却形同虚设,长此以往,阻断了书屋服务对象的意见表达,对于书屋的提升产生了极大阻碍。
2.解决问题效率低下
面对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出现较难处理的问题,需由书屋人员报备,再由政府接受处理。在此过程中,政府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缺乏了解书屋建设与运行中存在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反馈上来的问题无法得到最优解决。此外,政府没有深入了解村民实际需求,剖析、解决问题不够全面,对于相似问题常采用相同的解决方法,在创新方面未能提升,因而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较为低下。
四、嵩口农家书屋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振兴能够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精神抚育和有力支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源的根、发展之路的魂和民生应有之义。本文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理论,从因地制宜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倡导良性互动等四方面提出建议。
(一)坚持因地制宜管理理念,推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
1.融入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
嵩口农家书屋的发展应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为引领,大力回归本土化教育,融入区域文化特色。嵩口农家书屋应结合当地的人文资源和观光景点等推出特色文化活动,组织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乡村文艺展示集会、传统手艺人的讲堂等文化活动,其发展重心不应只局限于孩童教育。农家书屋应成为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主战场”,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经典书目的推广来促进乡村文化治理,不仅可以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还可以集中记录文化资料并加以传承。
2.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营机制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第3条明确指出,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原则组织实施。根据多元主体参与理论,农家书屋发展需要联动社会各方力量,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将政府、社会组织、农民等各方纳入到农家书屋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书屋治理格局。嵩口农家书屋要因地制宜,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营机制,为活化农家书屋提供有效路径、增添农家书屋的服务方式,同时要跟随社会信息环境的变迁不断地转型。
(二)提升服务意识,引导多元参与
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一环,政府应加强其主导作用,提升自身服务意识,在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中激活农家书屋,在协同多元主体治理中提升书屋使用效能。
1.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村民参与
当下,受文化服务单一、管理人员不专业、乡村居民缺乏阅读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农家书屋普遍营运不佳,大部分书屋都是被动等待民众前往,而非主动思考如何将农家书屋的服务带到民众面前,这就导致书屋的影响范围狭小,价值难以得到最大化发挥!嵩口农家书屋作为新生的农家书屋,管理人员有激情有热情,但长期有效的运营还需提高自身服务质量,营造阅读氛围,特别是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和管理队伍,积极宣传农家书屋,将书屋带到百姓的家门口,以促进村民广泛参与。首先,应完善监督考核制度,在政府主导下,制定管理考核细则,定期督查农家书屋的工作,并与书屋管理人员的绩效挂钩。其次,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选送管理人员前往图书馆或高校接受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完善绩效机制以鼓励其工作,增强工作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形成专业运营管理团队,提高书屋服务质量,增强书屋对农民的吸引力!
2.扩大受众群体,构建多元化阅读模式
嵩口农家书屋不应仅定位成为孩子们提供阅读和文化活动的场域,还应吸引当地居民乃至游客进入,充分发挥其效用。首先,改造硬件设施。对已有的硬件设施建设进行重新规划、空间改造,增加如电子阅读屏、饮水机等硬件设施,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营造出舒适的阅读环境。其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合理调配相对应的书籍,全方位满足各个层次人群的阅读需求。除了简单的阅读功能之外,增加一些适宜读者群特色的配套设施,拓展新功能,满足更深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多了解居民、游客阅读需求,创新服务环境和途径,以扩大书屋受众面,构建多元化阅读模式。
3.整合多方资源,企业事业联动
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理论,农家书屋作为公共服务产品应根据公益、开放的理论,整合多方资源,探索多元化、复合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形态,例如“农家书屋+村邮站”“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农家书屋+电商平台”等,以“农家书屋+”为路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书屋提质增效和服务延伸,这离不开社会各方资源的整合和注入,新功能、新业态的创建需要各方联动配合,开创农家书屋活力发展的新局面!
(三)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在农家书屋的发展中,政府作为主导者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以此完善农家书屋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供给的目标。充分发挥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作用,优化配置资源,实现资源配置有效利用,打通乡村文化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1.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内部设施建设
资金投入贯穿农家书屋建设的始终。嵩口农家书屋在政府支持、社会共建的情况下形成,就目前来看,社会捐助虽然是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但具有一次性的特点,缺乏长期性、重复性和持续性。而书屋服务对象的公众性和服务性质的公益性决定了它属于基础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因此,政府责无旁贷地成为投资和建设的主体,政府可以成立农家书屋发展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以此来保障财投入的制度化;各级政府应重视农家书屋工程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上级政府加大相关财政拨款支持书屋发展,而不是一味下发“硬指标”而忽视资金支持,总而言之,在农家书屋工程发展中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农家书屋发展。另一方面,农家书屋的发展还需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因地制宜,多角度、多方面、创新性地筹集所需资金。
2.搭建数字平台,引进优秀电子资源
目前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存在短板,对此,2019年中宣部等联合发布的《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提出“优化内容供给,有效对接群众需求。改进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评审制定工作,探索‘百姓点单’服务模式,加大农民群众自主选书比例,组织出版单位和农家书屋有效对接,开展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增加数字化阅读产品和服务供给。”因此,农家书屋建设应着力打造兼容开放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线上整合共享资源,创新服务供应方式,通过使阅读资源在乡、村、镇内部统一流转,让阅读资源在区域内联动共享,为群众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提高整体服务效能。
(四)倡导良性互动,依规治理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文化建设系统工程。除了制度保障、财政支持等基层政治运行机制,还需从全局的角度谛视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局限性,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部分决定权部分或逐渐交予村民,从而创建起良性互动的平衡局面,走互动化道路,即农家书屋与村民具有良好的互动,不仅要了解读者,还需要留下读者,这就需要农家书屋对读者需要有反馈与回应。
1.构建公共参与的评价体系,拓宽反馈渠道
不可否认,“展示性”现象在中国还很常见。在政府向下的考评、验收、访问过程中,一些农民被基层社区作为“托”暂时性地投入到农家书屋的受众当中,安静地坐在书屋里看书或接受相关组织的服务。为此,构建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坚持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客观性、可比性原则的公众参与的评价体系,在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有效拓宽群众反馈渠道,畅通村民的表达机制,有利于使农家书屋的使用落到实处,同时也能为农家书屋的发展出谋划策。
2.发挥村民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本地人才资源
村民主导建设农家书屋,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必须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农家书屋建设。一方面,要用最通俗的语言和形式,让村民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缘由、思想、政策、地方乡村振兴的发展举措,增强其信心,使其受发展前景感染,发自肺腑地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和有效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和配合,要充分发挥当地村民和人才资源的力量,依规管理农家书屋,从而建设一个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农家书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更专业、更规范的服务能力辐射城乡。
五、结语
文化兴,乡村兴。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在文化领域的载体,政府要抓住时代机遇,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优势政策,加强对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提升服务意识,引导多元参与,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农家书屋资源配置优化,推动农家书屋文化服务辐射范围扩大,引领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文化治理,着力打通文化振兴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