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检查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1例
2021-09-09徐庆玥黄备建王文平
徐庆玥,韩 红,黄备建, ,王文平,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032;
2.复旦大学超声医学与工程研究所,上海 200032
1 资 料
患者,男性,23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3个月”入院治疗。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及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在正常范围。超声检查显示左肾中上部有1个3.1 cm×2.8 cm的稍高回声团块,向外突出,内见多枚强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周边点状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pulsed Doppler,PD)测及动静脉频谱,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为0.56(图1)。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显示,造影剂注入13 s后病灶开始增强,18 s达峰值,增强程度稍低于周边肾实质,25 s开始减退,始终低于肾皮质,内部回声尚均匀(图2)。
图1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超声图像
图2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CEUS图像
腹腔镜下行左肾部分切除术。病理学检查:肿物大小4.5 cm×4.5 cm×3.0 cm,切面呈灰白、灰褐色,易碎,带包膜。镜下见肿瘤细胞部分胞质透亮,部分胞质嗜伊红,呈乳头状生长,可见散在分布砂粒体(图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0(+),CK18(少+),Ki-67(5%阳性),P504S(+),TFE-3(+),Vim(+),RCC(+),PAX-8(+)。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TFE3(+)。最终,病理学诊断为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
图3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镜下表现(H-E染色,×200)
2 讨 论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是一种以分子突变为特征的肾癌亚型,发病较早,包含Xp11.2易位肾细胞癌和t(6;11)易位肾细胞癌,分别涉及TFE和TFEB基因不同的基因融合[1]。
X p 11易位肾细胞癌在儿童肾癌中占20%~40%[2],t(6;11)易位肾细胞癌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0岁。Xp11.2易位肾细胞癌,大体上一般为棕黄色实性团块,常伴有坏死和出血,类似肾透明细胞癌。偶尔与切面呈灰白色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相似。显微镜下的典型表现为由乳头状和巢状上皮样细胞组成,胞质透明或嗜酸性,肿瘤细胞巨大,核仁明显,经常可见砂粒体[3],与本研究病例的镜下表现一致。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学检查,由于其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多种多样,必须进行FISH检测来确诊,但耗时较长。目前国内外的病例报道对其影像学特点的描述较少,以下超声声像图特征可能有助于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诊断:①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为少血供肿瘤[4],本病例CDFI仅在肿块周边见点状血流信号,且CEUS也表现为乏血供肿瘤,即肿块的增强程度始终低于肾皮质。② 病变主要位于肾髓质[4],也有部分位于肾皮质。肿块内常出现钙化,典型表现为环形[5],本病例也有明显的钙化。③ 有不完整的假包膜,因而在CEUS检查时可以表现出清晰的边缘,且在肿瘤内部减退后仍能显示较清晰的包膜[6](图2)。本病例造影剂注入13 s开始增强,至最后病灶内廓清,始终可见较清晰的包膜,且在常规超声检查时边界不清,说明该肿块有不完整的假包膜。④ 因肿块发现时常较大,内部常出现出血坏死区,CEUS检查后坏死囊变区周围也会表现出持续高于肿瘤内部[6]。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好发于儿童及年轻人,虽然病程缓慢,但经常发生转移[7]。临床上,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文献报道,还没有建立标准的治疗方案。目前,以单纯的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案,化疗是一项已知的危险因素[8],分子靶向疗法或将有望提高治疗效果。本病例仅行左肾部分切除,术后未进行其他辅助治疗,目前已随访13个月,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