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型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1-09-08张竹波

安家(建筑与工程) 2021年7期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问题与对策水利工程

张竹波

摘要:近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水利运行管理正大踏步向信息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但中小型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本文对中小型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为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 信息化系统 问题与对策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经历了学习、跟跑、领先超越三个阶段,其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相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滞后较多,地区差异较大,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水旱灾害预防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不相适应。

1.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现状

2000年前后,我国的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走上了快车道,水文测报、大坝安全监测、水环境监测和闸门泵机控制实现信息化的范围越来越广,信息化覆盖面从大型向中小型水利工程快速推进,覆盖领域越来越全,新技术新材料应用越来越多。利用信息化技术获取水利工程运行实时监控数据,进行防洪预报与调洪演算,实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而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实现水资源保护与优化配置、预测预警与风险管控、大流域和跨流域联合调度,更是未来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发展的方向。

2、中小型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问题分析

就中小型水利工程而言,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以后,水管单位人员锐减,工程运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逼迫水管单位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得以上马,既为水利工程现代化、信息化运行管理提供了大量经验,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下面从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2.1设计问题分析

设计是源头,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项目建成以后的运行效果。當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很大,设计任务很重,设计能力等问题凸显。一是专业融合能力不足,设计审核机制不健全。相当一部分设计单位受限于人员编制、市场份额,不同程度存在设计人员少、专业配备不合理,信息化和水利专业不能有机融合,缺乏有效的系统规划、集成、审核机制,导致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从源头上出现问题;二是设计深度不够,系统功能伸缩性很大。目前,大多数设计单位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设计比较粗放,尤其是软件工程的设计深度一般达不到实施的要求,系统功能多以模糊概念化的描述代替设计应用效果,实施过程中伸缩性很大;三是设计的前瞻性不强,系统建设成效存在偏差。有些设计单位为了节省人力资源、追求效益,照搬照抄已有的设计成果,设计人员设计理念和知识更新跟不上信息化发展步伐和要求,导致设计与实际应用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偏差。

2.2系统建设问题分析

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多,主要有:一是体制上重建轻管、建管分离。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筹划过程中,建设单位往往提出概念性需求,由设计单位分阶段进行深化设计。为了追求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建设单位对设计审查不能充分重视,依赖专家给予把关,忽略了管理单位的实际情况,导致建设内容与实际管理需求存在偏差;二是缺少系统性规划、模块化开发。一个系统,尤其是集成系统从需求分析,到系统成熟应用,耗时耗力。施工企业不注意积累,缺乏同类功能项目模块化、标准件的开发利用,导致建设成本高、周期长,运管单位不满意;三是专业配备不合理,系统分析功能低下。企业引进人才偏重信息化相关专业,人才结构难以满足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施工需要,系统分析功能的高低更多取决于建管单位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系统建立以后,一般只能呈现原始数据和浅层分析,远远达不到规范要求。四是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性得不到保证。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硬件集成缺乏工业化质量控制条件,供电信号传输接点多,设备兼容性缺乏试验和测试控制标准,软件漏洞不时呈现,死机、断网、丢包屡屡发生。

2.3对工程运行管理进行分析

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在运行管理上普遍存在前期介入不足、管理和专业人才缺乏、运维资金不足、采用现代化数据化管理模式动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信息化系统运行不稳定,功能单一不能达到运管单位预期,甚至于把系统当作摆设,实际工作仍然沿袭传统运行管理模式。前期介入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运管需求在项目筹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另一方面运管单位主动介入意识不强,不愿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发现不了系统中的问题,不能持续改进,形成恶性循环。

3、对策

3.1发挥主管部门引导和服务职能

主管部门不仅要发挥项目审批和监督作用,更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职能,整合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社会资源,引导施工企业对共性化模块、分析模块进行定型,建立水利工程信息化标准化模块库。培育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专业测试市场,开展系统适用性评价、鉴定等,从根本上解决建管过程中运用测试能力不足的问题。

3.2提高设计质量

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设计质量是关键。首先应强化设计人员规范标准的学习,将运行管理规范标准融合到设计中。对规范标准掌握的熟练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成熟性与标准化,有利于设备选型不出现偏差,有利于软件系统细节的把握,如监测数据保留小数位数等。其次,要引导设计人员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特别是跨专业跨领域综合业务能力的提高。随着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涉及范围越来越广,系统集成化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信息化专业知识,还需要一定的水文、水工、水环境,甚至于美工等专业素养。要对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加强了解,追踪研究前沿设计成果、了解国内外先进技术,如光纤感测技术的应用等。三是要注意总结已运行信息化系统的情况,加强需求分析。前期调查研究是否全面,对水利工程建管单位的需求分析是否充分,对设计的深度有着直接影响。与具有丰富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经验的实际管理人员加强勾通交流,吸纳其建议,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系统兼容性加强统计分析,可以减少设计责任转嫁,提高设计深度和保证设计质量。

3.3加强建设过程控制

加强建设过程控制,一是要发挥运管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吸纳运行管理的建议与经验,根据运行要求对系统不断优化,同时通过对系统的试运行发现漏洞并及时修改,提高系统利用率,少走弯路。二是施工单位应注重系统开发的经验累积,增强系统规划与模块化开发,对同类功能项目进行标准件开发,可提高系统集成效率,同时通过不断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让系统日趋完善与成熟,如均质土坝渗流监测分析模块。三要加强系统分析功能开发,除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以外,应配置水文、水工、水环境等应用专业人才,特别是注意引进有一定实际经验的技术人才。四是探索引入EPC总承包建设体制。EPC是指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强调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主导地位。设计单位对工程性狀、监测、运行、管理需要实现的技术路径,把控更加精准,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3.4加强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

信息化系统,特别是软件系统从开发到成熟应用,最重要的是实际应用。运管单位除加强对重点、价值高的设备加强保护,加强对信息化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外,还须在软件上加快试运行进程。由于建设工期一般较为短暂,即使有综合专业能力强和实际运管经验的人员跟进,也无法解决系统实际应用中的所有问题,更多的需要运管单位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打磨。就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软件工程而言,与游戏发布前的测试(游戏测试从开始到上线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封测、a测、b测、公测、正式上线)相比,大部分项目验收时软件仅仅达到游戏封测阶段的成熟度,与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的重要性不匹配。运管单位可以借用专业测试队伍,完成对系统漏洞与不合理设置的不断修正,加速系统运用成熟。

结束语

尽管我国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系统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过近年来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利用必将为水利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瑞. 土木工程项目自动化现状与适应技术分析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00254-00254.

[2]耿楠, & 应博. (2016). 自动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引文版:工程技术, 000(003), P.248-248.

[3]郭健, and 万伟. “泵站自动化研究现状与技术分析.” 科技创新与应用 000.009(2017):228-228.

合肥市滁河干渠管理分局 安徽 合肥 230000

猜你喜欢

信息化系统问题与对策水利工程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协同变革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