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讨
2021-09-08程玉梅
程玉梅
摘 要: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营造一种绿色的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产环境提供保障。造林绿化并不只是简单完成造林目标,而是需要实现整个生态绿化。造林绿化之后,还需要完善很多后续工作,特别是林业技术工作,因为该技术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造林绿化之后的林业技术,为有关单位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造林绿化;林业技术;生态环境;建设
造林绿化包含很多形式,比如花卉、草坪、林木分种类栽种等,这些都是造林绿化的主要形式。我国的整体绿化面积不足,因此有效提升绿化面积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加绿化面积,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造林。需要以造林的方式改变生态环境,以此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 绿化造林与林业技术概述
绿化造林是建设生态环境的关键。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各地区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林木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资源,在给人们提供优质居住环境的同时,对空气和大气环境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森林资源种类丰富,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林木的增长和消耗也一直维持在平衡状态。简单来说,我国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其质量也在逐渐提升。所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充分利用林业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实现持续发展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
虽然我国林业技术发展极为快速,并且该技术自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然而林业技术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该技术今后的发展。当前,我国林业技术贯穿在树木和植被种子选择及造林管理中,但是该技术的实际应用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发展理念。除此之外,我国在林业方面的投入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阻碍林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林业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通常只是应用在面积比较大的森林中,不适合应用在面积比较小的区域[1]。因此,我国还需要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只有对技术进行优化升级,才能将其更好地应用在林业发展中。
2 造林绿化过程中林业工作问题分析
2.1 林木砍伐严重,生态建设地域发展不平衡
现阶段,我国还存在乱砍滥伐的现象,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这也是我国造林绿化工作的常见问题之一。在造林绿化过程中,当地人对造林绿化的重视程度不足,随意砍伐已经长好的林木,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导致天然林中的林木快速减少,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
同时,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使乱砍滥伐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我国在建设造林绿化工程时,大多数种植地是平原地区,这些地区水土资源丰富,适合开展造林工程。西北部的丘陵、山坡较多,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造林绿化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生态建设地域不平衡的情况,不利于造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
2.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不足,市场资本入驻不足
我国大多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人员是当地的农民,这类人群的资金有限,当地政府和国家财政部门虽然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给予了相应的资金补贴,但是落实到林业管理人员身上的资金较少,这些资金无法维持该人群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资金量不足导致很多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速度缓慢,各基础设施极为落后,该情况的出现对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另外,市场中的资本入驻渠道不畅通,导致很多资本难以进入相关领域,从而影响了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展速度[2]。
2.3 发展模式相对单一,未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现阶段,造林绿化所种植的树木品种较为单一,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为经济林,一种为生态林。针对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人们在造林绿化时通常大规模种植一种树木品种,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使用。
目前,我国种植的树木种类以生态林居多,而经济性林木较少,从国外进口的树木较多。同时,生态林中的树木品种也过于单一,树木在生长期间很容易出现集中的病虫害问题,降低了林木质量,不利于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3 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分析
3.1 提升森林免疫力
森林病虫害通常具有较大的传染性,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情况,相关人员必须及时开展森林虫害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林区的免疫力,从而实现隔绝树木和植被病虫害的目的。在提升我国林业综合免疫力方面,营林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主导作用和指导作用。利用营林技术防治森林病虫害,需要从基础做起。
在抵抗虫害能力方面,选择生命力强和抵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对树苗进行严格把关与筛选,以便从根本上降低虫害为害树木的可能性。在育苗阶段,相关人员还需要对幼苗的生长环境进行优化,将病害林区和幼苗区进行区分和隔离,因为树木幼苗相对脆弱,采取好的隔离手段能够预防幼苗被有害生物侵袭。树木移栽之后,相关人员需要对病区和树木进行隔离,还需要正确处理带有病虫害的树叶,对树木进行科学施肥,从而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2 规范苗木种植规格
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有必要进一步规范苗木的移植规格,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更为翔实的规划,从而确保移植工作顺利开展。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同苗木植株在移植过程中对具体规格的要求具有一定差异,如果忽视这些差异,则容易导致苗木在移植之后难以存活[3]。例如小型乔木的移植规格通常为40 cm左右,如果移植的目标苗木体型较大,其移植规格则需要提升到120 cm左右,在这一规格之下推进移植工作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植株的成活率。
此外,在实施造林工程的阶段开展相关工作,不仅需要对苗木的规格进行严格要求,还需要将其与工程的具体设计和状况进行有效结合,在必要的情况下对苗木的移植规格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提高苗木与造林工程之间的契合度。鉴于此,在工程开展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对当前造林工程的整体规模进行全面把控,并以此为基础建设规范的种植规格管理体系,最终促进造林工程和造林目标的实现。
3.3 提高林业相关部门对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视度
相关部门对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林业有害生物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成为阻碍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使用能够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营林技术,能够提高林业相关部门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意识,使其认识到林业管理的问题所在。林业相关部门只有通过强化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力度,才能够有效对林业有害生物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应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将营林技术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点,针对林业病虫害的治理调整相应的防治措施,优化营林制度,从而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控制,改善林业环境,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4],同时让更多的林业管理人员认识到营林技术的应用价值即森林保护的重要性,为后续林业防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4 利用高新技术强化林业绿化建设
目前,林业市场的竞争不单是物质资源的比拼,还需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林业绿化技术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了林业绿化苗木的存活率和苗木对于病害的抵抗能力。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林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动。首先,需要坚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造林绿化的技术含量。当前有很多林业技术应用在了造林绿化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次,需要提前做好林业技术宣传工作,建立相关专业技术团队,为林业绿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再次,需要加强各单位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建立相关专项资金,对于作出贡献的优秀工作人员给予一定奖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林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技能,让其更好地投身于林业绿化建设工作中[5-6]。
4 结语
造林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林业技术的支持,二者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相关领导人员需要加强对该工作的重视,为林业技術工作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在应用林业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引入先进的技术,为造林绿化工作开拓新局面,为林业经济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为生态环境和人类友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 1 ] 刘喜社.试论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J].农业与技术,2019,39(19):76-77.
[ 2 ] 侯长良,王永亮,房凤文,等.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认识实践[J].花卉,2019(14):193-194.
[ 3 ] 李成彬,郭玉婷.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2):94-95.
[ 4 ] 韦海丰.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0(1):124.
[ 5 ] 陈芬.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J].新农业,2020(24):54-55.
[ 6 ] 张晓敏.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要点[J].乡村科技,2020,11(3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