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种小麦新冬43号精量穴播高产栽培效果比较研究

2021-09-08周李强聂迎彬孔德真

种子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

周李强 聂迎彬 孔德真

摘    要:为了降低杂种小麦生产用种量,加快新品种新冬43号的示范推广,设置了机械精量穴播和条播两种播种方式3个种植密度,进行田间取样考种和实收产量核算。结果表明,新冬43号精量穴播较传统条播降低播种量50%~62%,田间出苗率提高24%~28%,增产579~639 kg/hm2,节本增收2 655~3 090元/hm2;精量穴播有利于杂种小麦个体优势与群体优势协调,表现出明显的节种增产效果。

关键词:杂种小麦;新冬43号;精量穴播;高产栽培

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杂种一代不仅在产量上优于亲本,而且在株高、品质、抗逆性和个体发育等方面优于亲本[1-2]。1965年原北京农业大学蔡旭教授从匈牙利引入T型材料,开始了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通过多个“五年计划”和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多种胞质、多种途径”的杂种小麦利用局面[3],主要的技术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4],选育的京麦6号、云杂3号、云杂5号、绵阳32号、绵杂麦168、西杂1号、新冬43号等品种通过了国审或省审[5-6],但目前小麦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占有份额较少,原因之一是生产上杂种小麦比杂种玉米和杂种水稻用种量大,导致用种成本较高。

目前,新疆小麦大田生产上冬小麦播种量在375 kg/hm2以上,春小麦播种量高达450 kg/ hm2,种植密度过大容易导致小麦株高增加,穗粒数、产量下降[7-8],同时会造成用种成本加大。研究表明,低密度种植有利于杂种小麦个体优势和群体产量优势的发挥。为此,本研究以小麦杂交种新冬43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精量穴播发挥小麦杂交种的个体优势,实现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发育,达到高产和节本增效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新冬43号,该品种是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是新疆审定的第1个三系杂种小麦新品种,品质达到了国家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高抗叶锈病、白粉病。

1.2   播种时间和播种方式

试验于2019—2020年在新疆禾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良繁基地北二区4号17.33 hm2地上实施。2019年9月18日播种,随播种机铺设滴灌带,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详见表1。精量穴播机由新疆禾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见图1),条播机采用昌吉金世通2BF-24谷物播种机。

1.3   田间水肥管理和调查内容

整地前施基肥磷酸二铵225 kg/hm2,返青后喷施矮壮素4 500 g/hm2、2,4-D丁酯1 200 g/hm2。精量穴播和传统条播田间管理按统一方式进行,具体水肥运筹见表2。田间定点调查基本苗、收获穗数;室内测定千粒重。成熟后,按照试验处理采用约翰迪尔910联合收割机分别收割,运到中粮八一面粉厂收购过磅后核算实收产量。

1.4   小麦精量穴播机工作参数

小麦精量穴播机工作播幅为3.6 m、24行,播4行为1组,组间距为24 cm,组内小麦行距为12 cm、穴距5.2 cm,密度为127.5万穴/hm2,每穴播2~3粒种子,播种深度3~4 cm,每组在中行的行间铺设1条滴灌带,远离滴灌带的两行小麦与滴灌带的距离为18 cm;穴播器的播种动穴嘴分左右布置,该穴播器前后交错安装在精量穴播机的多排耧架上,多排耧架前端安装分组推土起垄板和分组苗床镇压辊,对苗床分组进行仿形、平整、起垄、镇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方式田间出苗率

两种播种方式和3种播种密度田间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结果见表3。

(1)精量穴播94.5 kg/hm2,选用每穴两粒穴播器,获得基本苗168.6万株/hm2;籽种田间成苗率为168.6万株/hm2÷94.5 kg/hm2×0.05 kg/1 000粒=89.21%。采样点平均每行出苗数28.1株,变异系数35.89%。

(2)精量穴播124.5 kg/hm2,选用每穴3粒穴播器,获得基本苗231.6万株/hm2;籽种田间成苗率为231.6万株/hm2÷124.5 kg/hm2×0.05 kg/1 000粒=93.13%。采样点平均每行出苗数38.6株,变异系数17.91%。

(3)传统条播247.5 kg/hm2,基本苗322.8万株/hm2;籽种田间成苗率为322.8万株/hm2÷247.5 kg/hm2×0.05 kg/1 000粒=65%。采样点平均每行出苗数53.8株,变异系数35.23%。

由表3可知,两种精量穴播方式播种量低于传统机械条播50%~62%,田间出苗率高出其24%和28%,具有种子田间出苗率高的优点。精量穴播124.5 kg/hm2的出苗均匀性(变异系数小)远高于精量穴播94.5 kg/hm2和机械条播方式,可以作为优选的播种方式。

2.2   不同播种方式田间实收产量和产量结构

由表4可知,随着新冬43号播种量加大,田间基本苗数呈增加趋势,变幅范围168.6万~322.8万株/hm2,基本苗成穗数随播种量增加而减少,不同播种方式千粒重较稳定。精量穴播94.5 kg/hm2的基本苗成穗数达3.4个,个体充分发育的优势弥补了与传统条播比较基本苗相差48%的不足,收获穗数与传统条播比较无差异,实收产量增产6.5%。精量穴播124.5 kg/hm2的处理群体均匀性和个体发育优势协调合理,基本苗成穗数达2.8个,收获穗数多达645.0万穗/hm2,实收产量9 481.5 kg/hm2,比传统条播增产7.23%。由此说明,雜种小麦精量穴播可以大幅度降低播种量,充分发挥个体发育优势,从而实现高产。

2.3   小麦精量穴播和传统条播栽培经济效益

与本试验中的传统条播相比,小麦精量穴播可节约种子123~153 kg/hm2,增产579~639 kg/hm2,3种播种量的种产比分别为1∶99、1∶76和1∶36,精量穴播种子投入产出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条播。3种播量全生育期灌水8 430 m3/hm2,灌溉水的水分生产效率(kg/m2)分别为1∶1.11、1∶1.12和1∶1.05,精量穴播水分生产效率优于传统条播。按照小麦养分需求规律3 kg纯N生产100 kg小麦籽粒计算,所施尿素量48.74 kg,折纯N 22.4 kg,则3种播种量栽培氮素生产效率分别为84%、85%和79%,也是精量穴播优于传统条播。由此表明,与传统条播相比,精量穴播减少了种子投放量(节种),提高了水分生产效率(相对省水),提高了肥料生产效率(相对节肥)。初步估算,本试验杂种小麦新冬43号精量穴播比传统条播节约成本1 110~1 380元/hm2(杂种小麦种子按9元/kg计算),可以实现增加产值1 545~1 710元/hm2(面粉厂优质强筋麦按2.67元/kg收购),节本增收2 655~3 090元/hm2。

3   讨论

研究表明,小麦行内与行间植株个体分布的均匀程度会影响作物的群体结构,在一定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植株非均匀分布加剧而降低。传统机械条播机受田间土壤疏松度及平整度的影响,其播种深浅很难控制,造成籽种投放量偏大、籽种成苗率偏低、籽种出苗不整齐、禾苗空间分布不均匀,导致禾苗群体光照不均匀,水肥利用效率低。小麦精量穴播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突破了小麦群体“不匀”的难题,特别适用于杂种小麦的高产栽培,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杂种小麦个体优势,构建均匀分布的群体结构,提高产量,而且可以大幅度降低用种成本,有利于杂种小麦的推广。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精量穴播机具有以下优点:①精准性高,将原有的籽种条播撒入改为穴播植入,通过小麦精量穴播机穴嘴的间距和长度,内置排种结构,实现了株距精准、播深精准、投种精准,分布均匀。②适应性强,穴播器独立仿地形起伏,紧贴苗床播种,机械通过性、平稳性好,播种深浅一致。穴播器前后交错摆放,行距可以调整。③操作性好,采用62.5 kW中型拖拉机悬挂24行小麦精量穴播机便可作业,操作及维修简便。

杂种小麦的群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合理群体结构也与常规品种不同。本试验只是初步研究了小麦精量穴播机在大田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需要深入研究杂种小麦个体和群体均衡调控高产机理与关键技术,以利于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

参考文献:

[ 1 ] 李振桥,王世来.杂交小麦“试杂4号”在海兴轻盐碱地试种成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15-18.

[ 2 ] 李桂萍,张根生,巴青松,等.杂种小麦品质性状的性状相关和主成分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6,28(9):1447-1453.

[ 3 ] 张爱民,刘冬成,聂秀玲,等.杂种小麦育种的战略[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5):42-48.

[ 4 ] 赵昌平.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2):5-8.

[ 5 ] 肖文静.国内外杂交小麦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2014,9(9):58-60.

[ 6 ] 聂迎彬,田笑明,韩新年,等.高产优质杂交小麦新品种——新冬43号[J].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1):1450.

[ 7 ] 周强,李生荣,陶军,等.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稀植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166-169.

[ 8 ] 柴芳梅,高甜甜,柴守玺,等.种植密度对甘肃不同生态区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雜志,2020(3):154-160.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
试论绿豆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北方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有机食葵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