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简·爱》中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

2021-09-08蒋雨辰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罗彻斯特简·爱里德

蒋雨辰

本文主要以簡·爱本人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从她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解读简·爱骨子里对独立、自由、平等的新时代女性的追求。逆境并没有让简·爱失去自我,而是成为她一次次坚定自己内心的力量,并且最终塑造了一个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独立女性。

一、引论

带有自传性质的《简·爱》一书,反映了作者夏洛蒂及当时社会新型女性的呼声,同时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声之作。

《简·爱》塑造了一位经历坎坷但内心坚定、敢于与命运相抗争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她对命运的不屈和对独立、自由、平等的执着追求使她成为新时代独立女性学习的楷模。本文正是以简·爱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从她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去解读其骨子里对独立、自由、平等的新时代女性精神的追求。

《简·爱》一书在当时的社会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不得不说,它确实是对当时男权主义社会的一种挑战。与当时的传统女性不同,简·爱面对仇恨时选择原谅,面对爱情时坚持平等,面对逆境时并没有失去自我,而是使逆境成为她一次次坚定自己内心的力量,并且最终将她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独立女性……

时至今日,她的故事依然呼唤着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自觉意识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内在动机。具体来说,是让女性了解自身特点,能够自觉地意识到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人生义务,让她们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

二、简·爱成为独立女性的发展史

(一)在盖茨黑德府的10年

身为孤儿的简·爱从小在舅舅家寄养,舅妈里德夫人的刻薄与刁难让她的童年几乎失去了亲情的滋养。与此同时,在里德夫人的影响下,她的孩子们对简·爱自然也满是欺负和嘲讽。舅舅去世以后,儿子约翰成了大家族里唯一的男性,里德夫人的宠溺更是让他在盖茨黑德府拥有了极高的地位,变成了家庭的中心。因此,他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惩罚地随意殴打简·爱。

在饱受欺辱的10年里,简·爱没有因周遭而改变自己,而是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她不愿成为像里德夫人那样无情狠心、生命没有任何价值的女人。简·爱对盖茨黑德府里的亲人一如既往地善良、宽容,她与命运抗争,用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她始终相信逆境不是她的枷锁,而是给予她成长的能量。她更加向往独立的不依附于任何人的生活,她更加渴望性别与权利的平等,追求人格的自由与平等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幼小的简·爱心中扎根。

(二)在罗沃德孤儿院的8年

舅妈里德夫人对简·爱不满,并且不想再让她寄养在家,于是把简·爱送到了罗沃德孤儿院,并对院长说她是个不好管教、惯于说谎骗人的孩子。面对院长刁难、食物缺乏、环境设施简陋、教学条件差等重重困难,简·爱并不觉得受挫,她在强权面前从不屈服,相反,她更加努力地学习画画、法语、钢琴等技能和才艺,为她追求的自强自立的生活奠定基础。正是逆境塑造了简·爱的独立与顽强。

简·爱没有浪费她人生中的任何一段时光,是因为她心中对独立、自由、平等的信念比任何人都深刻。她自幼就明白,想要拥有精神世界的独立,首先要实现经济独立;想要实现经济独立,那必然需要生存技能,只有自己变得更好,人生才能过得好。所以,她在该奋斗的年纪尽己所能,为了日后的独立、自由、平等添砖加瓦。

(三)在桑菲尔德庄园的1年

简·爱在罗沃德孤儿院学习并教了两年书,之后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在桑菲尔德庄园的一年光景里,简·爱与男主人罗彻斯特相爱了,这是简·爱生命中拥有的第一回真情,但或许这还不是正确的时间点,所以上天又跟简·爱开了一个玩笑。

在简·爱与罗彻斯特的相处中,罗彻斯特的一次次试探让简·爱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时候两人的爱情是不对等的。但她没有丧失自己,也没有违背自己的内心和放弃先前长久的积淀,她明白她要的是平等、相互尊重的感情,并且在感情中她的人格必须是独立的,不会在精神或是经济上依附于他人。

因此,虽然爱情的兜兜转转和罗彻斯特的转变让简·爱渐渐放下防备,接受了罗彻斯特的求婚,但是在婚礼当天,简·爱在得知罗彻斯特是有妇之夫以后,她依然坚强且执着地选择了离开。简·爱没有办法背叛自己向往独立、自由、平等的内心,即使她真的很爱罗彻斯特。

三、简·爱成为独立女性的辉煌史

(一)新时代女性的诞生

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后踏上征程,一开始她无处可去,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最后来到沼泽屋时被牧师约翰收留,在这里她受到了约翰一家的悉心照顾和热情款待,并拥有了一份在小学教书的工作。在这期间,简·爱的叔叔不幸离世,她也因此而得到了一大笔遗产,成了一个在精神和经济上都独立的人。变为富人的简·爱并没有被金钱和利益蒙蔽双眼,她依旧保持着纯洁、善良、坚强和独立的品质,始终知道自己要的是独立、自由和平等,成为一名新时代女性。

在与约翰一家相处的时光里,约翰发现简·爱具有的单纯、执着、勤劳和忍耐很适合做传教士的妻子和助手,于是他开始疯狂追求简·爱,想向简·爱求婚,希望简·爱同他去印度传教。

有目的的感情终究是苍白的,约翰的目光仅仅停留在简·爱的特点对他有何好处,而并不了解简·爱刻在心底的信条。很快简·爱便意识到约翰对她的感情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工作,而这样的感情对简·爱来说并不是她想要的婚姻生活,她要的是自由、平等、真挚的感情。这对简·爱来说无疑是一种束缚。和约翰在一起,她既不能实现精神层面的自由,还要去跟随他信奉教义,并且她也不能独立地做自己,而要随着他去印度乃至世界各地传教,这无疑与她的内心是完全相悖的。这样的爱情带给简·爱的只会是信念的破碎和阵亡,因此,不管约翰一家对她多么亲近与爱护,她也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约翰的求婚。

简·爱此举反映了她对传统宗教的反抗与质疑,真正展现了她对自由、平等、独立追求的果敢。简·爱也从此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新时代独立女性,她能够自由地做选择,不再在任何方面依附于别人,强权对她来说也无济于事,她能对自己的价值和情感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也有了与他人相互尊重、人格平等的底气和能力。此时的简·爱拥有的都是自己想要的,她真正活成了自己希望的样子。

(二)新时代女性的追求与实现

很不幸,桑菲尔德庄园被一场大火烧毁了,罗彻斯特也因火灾变成了一个残疾人。他双目失明,失去了一只胳膊,变成了一贫如洗的人。一把火不仅烧掉了“长满荆棘”的桑菲尔德庄园,也烧毁了存在于简·爱和罗彻斯特感情之间的不平等。

虽然简·爱现在相对于罗彻斯特来说已经算是一个富人,但是她并没有因为外在物质的转变而改变对罗彻斯特的看法和爱情。在得知罗彻斯特的消息后,简·爱坚定地去找罗彻斯特,不是因为同情或可怜,而是她对罗彻斯特的爱是干净纯粹的,没有掺杂任何物质色彩的。

在此刻,简·爱主动地表达了自己对罗彻斯特真挚的感情,这一次,她不再犹豫和退缩;这一次,她获得了她真正想要的爱情。在芬丁庄园,简·爱和罗彻斯特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在婚姻中各自拥有独立和自由。简·爱,这名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如她所愿,过上了她想拥有的幸福生活。

四、结语

小说《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以自身成长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经典长篇爱情小说。夏洛蒂·勃朗特透过她敏锐的视角关注女性,用敏感而细腻的笔触描写女性内心的独特体验,强调女性应得到应有的关注与尊重,表达了对女性自立自强的赞成与褒奖。她不赞成女性成为被社会一致认同的“家庭天使”形象,而倡导女性树立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追求经济独立和精神自由。

《简·爱》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主人公简·爱从小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新时代独立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有力地强调了父权社会中现代女性的反叛与颠覆。时至今日,《简·爱》仍然影响着当代女性:它提倡妇女追求平等、自由,以独立自主的心态依靠自身努力奋斗,并不断争取更多的合法权利,为自己的幸福添砖加瓦;它提醒妇女不能将自己的未来托付于男性、依靠男性,必须实现自身的独立,不能在经济和精神上依附于任何人。

夏洛蒂·勃朗特以独特的女性意识书写了这种新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生命的欲望,扩充了文学史上对于女性意识觉醒的文学作品的空白,也对社会心理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她所塑造的简·爱这一经典的人物形象不但展现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而且为后来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和作品的出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罗彻斯特简·爱里德
“港乐”第三只“指环”《齐格弗里德》再攀高峰
残缺也是一种美
——《简爱》中罗彻斯特的魅力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收藏球鞋的当铺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本性的回归与自我救赎
——罗彻斯特人物解读
宁静的舞台深厚的意蕴
“野兔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