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大后,学习真香

2021-09-08陶紫东

第一财经 2021年9期
关键词:错位成年人小提琴

陶紫东

8月15日,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发了条征集,想知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家最想去学些什么。

这个话题的起源,是家长朋友们最近关心的“双减”政策。不论政策出发点为何,最后的执行方法难免给大家长久以来的价值观带来一阵恍惚:多学习到底是对是错。当然,一切或许不会就此停下。某种意义上,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减少,意味着孩子们的时间将有更多被分给个性化教育。但据有娃的朋友说,小孩子嘛,不管学什么心情都是有点沉重的。于是此处便产生了一种错位:大人为孩子着急,孩子们却想着逃避。

其实,这种错位不仅发生在两代人身上,更多时候是在跨越时空的自己身上:小时候觉得学习是烦恼是负担。长大了觉得学校是温暖的港湾,假设能有机会学点什么,简直浑身充满了动力。

这一结论源于我们一位编辑的观察:她家中的一位長辈,自从在老年大学学摄影后便一次都不肯缺课,甚至孩子们请她去旅游她都不乐意。而这位编辑的朋友,长大后终于圆了儿时学小提琴的梦想,连出国旅游时,都不忘带上小提琴每晚在民宿勤学苦练。

从读者朋友们的反馈来看,这种学习的“错位”现象也并不少见。有些人小时候被爸妈逼着学画画学钢琴,因为怕吃苦半途而废,或者是家里根本不给机会,长大后方知一门才艺的重要性。“遗憾”“后悔”是留言里的高频词。有些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遇到难题才知晓世界之大,恨不得不吃不喝,24小时都泡在知识里。

还有一些朋友想学的东西,可以说是成年人才会有的感悟。比如几位读者提名的“学习谈恋爱”。其实也不难理解,小时候总被家长嚷嚷着别早恋,长大后却猝不及防被催婚,谈恋爱这种“高难度”关卡怎么过,还真没人教过。

学习的错位就在于,在最好的学习年纪,我们不懂人生。只要清晨走进公园,看到那些能歌善舞、吹奏悠扬丝竹的叔叔阿姨,在小区健身园看到轻松推拉着健腹轮、露出8块腹肌的大爷,你一定会重新定义人生的精彩,进而开始提前替自己后悔,当我老了,我可能啥也不会。

从小到大,我们听了无数遍“学习是为了自己”。遗憾的是,听得最多的那些年,作为一个小孩子,我们既没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也难以形成价值判断,实在难以共情。所以,我们总能在琴房里看到孩子委屈地边哭边弹。因为对于此刻的他,学习就是不明所以的练习、毫无概念的紧迫以及家长难以理解的生气。

学习的另一层错位在于资源。读者指出,市面上的学习机构大多面向小孩和老人,很少有专门针对青壮年的。说来也是,好不容易下决心走进一家钢琴培训班,却被告知周围没有和自己同一年龄段的学员,听上去多少有些尴尬。不过从另一角度看,或许也是个新的创业机会呢。当然,也有留言一针见血地表示,长大后想学的东西太多,但大多数只是三分钟热度。如何在拥有学习热情的同时保持专注,这其实也算一种学习。

当然最重要的错位还是在于认知。很多成年人都对学习热情高涨,但往往被“学习速度慢”“记性不好”等惯性思维绊住了脚。千万不要灰心。北卡罗来纳大学心理学教授黛娜·图朗曾做过一系列试验,她发现60岁以上的成年人经常低估自己的记忆力,因此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导致心智和能力无法发挥最大效用。久而久之,连热情也一并丧失了。

你看,还是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想学东西任何时候都不晚。So,让我们看看大家最想学的都有什么吧—别忘了马上行动哦。

猜你喜欢

错位成年人小提琴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有趣的错位摄影
成年人的辛苦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错位教育”要不得
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