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语”近人

2021-09-08小茹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21年8期
关键词:公心原典二程

小茹

古典名句,是五千年文明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习近平爷爷在很多重要讲话中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些金句吧!

【廉政】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等中引用

原典:“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清﹞张伯行《禁止馈送檄》

张伯行清廉刚直,从不收受礼物,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拒绝送礼者,张伯行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悄然离开了。

习爷爷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反腐,强调既防止“纵蝇为害”,也决不“养虎为患”;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并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既要经常抓,也要长期抓,“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立德】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

《二程集》是北宋思想家程颢、程颐兄弟一生传道讲学言论的结集,上面这段话是“二程”对《论语·子路》的解释,在他们看来,当政者是否具有公心,关乎国家兴亡。有了公心,可以使国家兴盛;没有公心,一切从私心出发,会使国家灭亡。

“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权力,掌管着公共资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为政操守。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

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我们党?就是因为在100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们谋求的不是党的私利,不是党员干部的特殊利益,而是“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

【敬民】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

公元前1620年,成汤征讨不祭祀的诸侯葛伯。他对伊尹说:“人从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从百姓精神面貌可以知道国家治理状况。”简而言之,就是“以民情为镜”。

人民,常常被比为载舟的水,喻为种子的土地,视为枝叶的根本。对于执政者,人民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现实中,不管是教育实践活动,还是更多其他工作,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多照照群众这一面镜子,多比比群众这一把尺子,才能真正回答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笃行】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上古时代《尚书·周书·周官》

周成王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和群臣一起总结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并向群臣说明设官分职用人的法则。他告诫“有官君子”(大夫以上有职事者):你们要认真对待你们的职责,不能怠惰疏忽。

不管是国家要实现振兴,还是个人要成就事业,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立志,二为勤勉。立志是前提,勤勉为保障,无志不足以行远,无勤则难以成事。习爷爷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这句含义隽永的古语,正表明立志与实干相辅相成的关系。

习爷爷的治國理念,大量地借鉴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华,并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牢牢记住习近平爷爷的教诲,从小学做人,从小学立志,从小学创造,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公心原典二程
整本书阅读教学下高中生原典阅读的困境及路径
人无公心:唐烜所见新政受挫之原因
莫以私事废公心
“公心治理”释放善治效应
理学体用论视域下天的重新发现:基于二程的考察
《宋元学案》中程颐思想的诠释与评价——兼论二程思想的比较及其分派
陈寅恪:读“老书”、读“原典”
现代化网民要有“仁心”“学心”“公心”
道统的重建——二程“道统论”的政治自觉及其限度
金 /玉 /良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