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征程 共创新未来 携手谱写交通强国航运新篇章
2021-09-08赵冲久
赵冲久
航运业在支撑对外贸易、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海洋权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以来,航运业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和部分领域适度超前的奋斗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航运业发展,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为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我国航运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航运大国。
一流港口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是港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分别占8席和7席。二是港口枢纽作用更加凸显。明确了11个枢纽海港、63个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的发展格局,“十三五”期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23%。内陆服务网络和无水港布局不断完善,港口功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三是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建成了一批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自动化码头设计建造营运技术、离岸深水筑港、港口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世界领先。
海運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一是海运船队保障有力。我国拥有世界第二大规模的海运船队,国际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二是海运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我国港口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港口建立了航线联系,班轮联通指数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三是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国际海运业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海南自由贸易港航运创新政策逐步推进落实,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内河航运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一是内河货运能力不断提升。2020年我国内河货运量完成38亿吨,货物周转量1.6万亿吨公里,长江干线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二是内河航道网络化进程加快。截至2020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1.6万公里,航道网络不断完善,跨水系运河连通工程加紧推进。三是内河船舶的吨位结构持续优化。与“十二五”末相比,“十三五”末内河航运企业数量、内河船舶数量分别减少8.8%、21.9%,内河船舶总载重吨、平均净载重吨分别增加9.4%和31%,规模化、专业化、大型化水平显著提升。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航运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因时因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航运业化危为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落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要求,强化“人物同防”,印发了船舶船员、港口及其一线人员、客运场站和交通工具等一系列疫情防控指南,并通过IMO向全球航运界分享。
我们全力做好水路运输服务保障,落实水路“四优先”措施,发挥国际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作用,成立24小时工作专班,多措并举保障我国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为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大力推进网上订舱、港口作业单证电子化,推广“零接触”和无纸化办公模式,减轻疫情对航运业影响。
我们关心关爱航运一线人员,积极协调我国港口一线人员、国际船员、验船师等接种疫苗,高风险岗位人员基本实现疫苗应接尽接。持续完善船员换班保障工作机制,优化船员换班出入境防控措施,确保中国籍船员换班“应上尽上、应换尽换”。
航运业是服务内外经济循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国家战略,既充分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又妥善应对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融合发展、坚持共建共享,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善于作为、积极合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强化支撑保障,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走在前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共创航运业新的美好未来。
开启新征程、共创新未来,我们将不断攻坚克难,推动航运业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新作为。
一是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以港口、海运业务为核心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通过设点、连线、成网、布局,积极推进海上互联互通,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畅通,助力打造开放共享、覆盖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二是当好对外开放合作的“主力军”。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运基础设施的“硬联通”,积极参与国际航运治理,推动海运政策、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开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合作互利共赢、成果经验互鉴共享的航运开放合作局面。三是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集聚和要素配置能力。推进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相关航运财税政策,支持长三角地区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发展航运金融、保险、海事仲裁、航运交易、航运信息咨询等现代航运服务业。
开启新征程、共创新未来,我们将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航运篇中实现新突破。
一是补齐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干线航道扩能提升工程、支流航道提等升级和拓展延伸工程、运河连通工程,推进“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建设,启动“湘桂赣粤运河工程”专项研究。二是推进航运业统筹融合发展。坚持陆海统筹,促进航运业与其他运输方式融合发展,推进航运业与旅游业、造船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航运业上下游产业链、主业与辅助业之间融合发展。以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征程中走在前列。三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发展铁水联运、水水中转、江海直达,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由公路向铁路、水路转移,推动物流业结构性降本增效,降低物流成本。四是深化改革创新。深化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推动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港口协调发展。加快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为主体、重点监管、信用监管、数字监管协同发力的新型监管机制。
开启新征程、共创新未来,我们将坚持创新引领,为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加快航运数字化转型。推广5G、大数据、北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航运业深度应用,推进智慧港口、智能航运、智慧航道建设,推动航运全产业链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二是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推进绿色船舶、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运输组织方式,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力度,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船舶能源供应体系,建立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航运力量。三是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扎实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化安全领域改革,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加快推进航运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水平。
开启新征程、共创新未来,我们将继续弘扬丝路精神和航海精神,凝聚起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不断丰富航海精神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同舟共济、尚新图变”的航海精神内涵,开展向时代楷模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精神学习活动,不断丰富航海精神内涵。二是传承发扬航运历史文化。高质量编纂《中国水运史》《中国港口史》《中国运河史》等,全面梳理中国水运历史发展脉络,传承发扬优秀文化,从历史中汲取推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航海意识、海洋意识和蓝色国土意识。三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和创新船员、港口作业人员、现代航运服务人才等航运从业人员的教育培养方式,打造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释放人才资源的强大活力。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未来要求新担当。作为新时代航海人,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作者系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