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2021-09-08黄晓娟
调查显示,高校大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贫困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但是还有一些经济困难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缺乏积极的价值观、缺乏崇高的道德素质、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的问题,应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强化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对于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正视现状、明确价值、践行诚信、心怀感恩、报效祖国有重要意义。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调查
为了解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我们以宁夏医科大学的经济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3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802份,占调查问卷总数的96.6%。
(一)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经济困难学生中女生所占比例较高(67.3%),目前宁夏医科大学经济困难学生中男女生的比例达到1∶2;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来自农村(83%),父母的职业主要为农民(72.6%)。宁夏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生源以宁夏本地学生为主,2020年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中,宁夏生源的学生占到了75%。区内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为到外省上学花销大等原因选择在本地上学,这也是我校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高的原因之一。
(二)思想方面的情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及时了解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73.6%)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想法,相信困难是暂时的,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经济困难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变得多元化,功利思想较为普遍,许多学生上大学主要是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以个人为中心,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去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经济困难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让他们把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良好地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调查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宁夏医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评价不错,60.4%的学生认为“很好”和“较好”;经济困难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87%的学生认为能感受到人文关怀。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积极的价值观
高校大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贫困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但是还有一些经济困难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没有抵挡住错误、腐朽的思想对自己价值观的影响。很多经济困难学生利己主义思想严重,比如现在很多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要求入党,他们的入党动机不单纯,入党就是为以后就业、走仕途增加砝码;为了在评比奖学金、助学金的时候加分,他们只参加能加分的活动,不加分的讲座、志愿服务等活动主动参加积极性不高。面对社会的不良现象,有些经济困难学生不能正确看待,思想和信念不坚定,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面对生活上的困难,当他们觉得不管自己多么努力可能都超不过比自己条件好的同学时,他们的心理平衡被打破,变得束手无策,他们会埋怨家长、学校、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不利于他们未来在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健康发展。
(二)缺乏崇高的道德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已不再是“象牙塔”,学生受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多,个别经济困难学生由于过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加上受到“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偏差,对物质有强烈的欲望。
有的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羡慕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而盲目攀比,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不顾父母辛苦的劳作,在异性面前虚构自己的家庭,出手大方,穿着时尚,骗取对方的好感;有的忘记了道德规范和做人准则,做出不诚信的事情,为了获取国家和社会的各类资助,故意夸大和虚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同情;还有的幻想一夜暴富,加入传销组织,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和长远发展。
(三)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
个别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他们把自己定位为弱势群体,接受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没有感恩之心。有的经济困难学生即使家里凑了学费也不交钱,等待资助;到了每年评助学金的时候,有的经济困难学生就向老师哭诉自己家里有多么困难,拿到资助就心满意足,如果没有评上,就向老师反映评比不公平,恶意中伤其他同学。当学校给他们提供一些校内外勤工助学的岗位时,他们要么嫌报酬少,要么嫌工作累,不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不仅要摆脱经济贫困,更重要的是摆脱“精神”贫困,[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以学生为本”,深入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大学,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明确人生的价值。比如,在新生刚入学时,让高考成绩优异的经济困难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并表扬和奖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认同,为实现自我价值而继续努力。在毕业前期,就业指导部门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到社会需要的是能力突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邀请已经有成就的往届貧困毕业生与在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交流,用身边的事例激励他们依靠个人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其次,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理想信念。多年来,宁夏医科大学围绕建党、建团、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契机,开展了一系列以理想信念为主线的活动——“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红色五月”纪念五四运动主题活动、“学团章、知团史、明团情、促团建”团报设计大赛、建党文艺汇演、“党史长廊”大联展、“高举旗帜跟党走 勇于担当铸医魂”——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使经济困难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二)开展诚信教育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重要特征”,把诚信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奖助评选等工作过程中,很多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受到了考验,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资助,不惜失去诚信。在调查中,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中,有86.3%的学生表示“一定会按时偿还助学贷款”,7%的学生表示“有钱就还,没有就不还”,6.7%的学生表示“能拖就拖”,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具有诚信意识,但是我们看到依然有一部分学生不讲诚信。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重利轻义,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势必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所以,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仅关系到助学体系的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首先,高校教师要处处讲诚信,做表率,以身作则,带头践行诚信,以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如积极宣传教师拾金不昧、严守学术诚信等故事,让学生信服,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
其次,利用课堂教育强化诚信意识。一方面,高校都开设了《思想品德修养》课程,将课本内容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结合,通过课堂教育让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业、经济、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重诚实、讲信用,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的观念;另一方面,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也要向学生宣讲诚信做人、做事的原则,珍惜个人信用,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为以后从事各种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宁夏医科大学以通过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各类学习、讨论活动,如学习吴孟超、陈树兰等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感受榜样的力量;进行“身边的诚信故事”征集、“文明宿舍”评比、考试诚信签名等工作,让经济困难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把诚信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三)深化感恩教育
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感恩意识不强,在调查中,对于获得的各种资助和帮助,72.3%的经济困难学生认为“是国家和学校对我们的关心和爱”,13%认为“无所谓”,10.5%认为“占到是便宜,没有就吃亏”,还有4.2%认为“太少,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一些经济困难学生只索取、不付出,不懂得知恩图报,所以,高校要把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作为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着力提高受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着重培养他们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2]
宁夏医科大學每年五月都开展“孝敬父母月”系列活动,邀请身边的师生讲述他们孝敬父母的感人经历,让经济困难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亲手做一件礼物,以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引导受助经济困难学生主动向大夏、燕宝等资助方写感谢信,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平时还举办受助学生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经济困难学生在受到帮助后学会感谢别人。另外,学校还开展了受助学生义务奉献工作,学校、学院设置服务岗位或者个人主动寻找岗位,获得各类助学金的经济困难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为师生服务,根据受助金额的不同,设置不同级别的积分要求,完成的积分越多,在次年评选各类助学金中会优先考虑,表现优秀的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以参评学校“义务奉献工作先进个人”;对于不积极参与义务奉献工作、未达到积分、甚至有攀比、浪费行为的经济困难学生,将取消次年受助资格,情节恶劣的将停发助学金并追回已发助学金。义务奉献工作不仅可以培养经济困难学生自主、自立的品格,还能让他们学会接受别人的帮助后,再去帮助其他人,形成感恩社会、服务他人的良性循环。
(四)开展“铸魂先锋”红色文化活动创新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宁夏医科大学积极用行动迎接党的百年华诞,护理学院开展“铸魂先锋”红色文化活动创新工程,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让经济困难学生成为“四史”的宣讲员,挖掘并宣传家乡的红色文化,讲述身边的故事,很多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国家脱贫攻坚的亲历者,看到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感受到自己的生活逐步改善,从小山村到实现梦想的大学校园,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引导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谢映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7):121-123.
[2]郭欣瑜.资助育人模式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以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06):8-9.
作者简介
黄晓娟 宁夏医科大学副教授,护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