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对策

2021-09-08李克乐杨宏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治理厕所

□文/李克乐 杨宏力

(聊城大学商学院 山东·聊城)

[提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内容之一,也是“十四五”期间重要战略任务,事关农村居民的根本福祉。借助课题组2020年对山东、河南和贵州三省的调研数据,梳理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并通过农村居民对人居环境治理满意度的评价,揭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短板,提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内容之一,关系着农村居民的根本福祉。本文基于课题组调研数据分析当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以及存在的短板,继而提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参考。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评价

(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情况。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关系着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2018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其中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为重点任务,这三项任务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难点。笔者为了详细了解当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的进展以及效果,课题组于2020年10月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山东、河南和贵州等三个省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三个省份隶属东、中、西不同的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1份,有效率为81.83%。

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农村生活垃圾是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垃圾量大、覆盖面广。在未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之前,农村生活垃圾乱丢、乱倒现象严重,村民经常将生活垃圾倒入河流或者池塘,造成河水以及地下水污染。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是农村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村民对于生活垃圾无处倾倒,只能选择低洼处进行就地处理。表1的数据显示,山东、河南和贵州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比例分别是86.39%、77.73%和68.54%。这表明,东部地区的代表省份山东省的生活垃圾处理比率最高,中部地区的代表省份河南省的生活垃圾处理比率次之,西部地区的代表省份贵州省的生活垃圾处理比率最低。同样,基于2019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山东省、河南省和贵州省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比率分别是99.87%、82.36%和77.89%,也是山东省的垃圾处理比率最高,河南省次之,贵州省最低。(表1)

2、农村厕所废污治理情况。自习近平提出的“厕所革命”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旱改厕工程,不断提高我国卫生厕所普及率,厕所废污治理成为破解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表1关于2020年山东、河南及贵州的调研数据显示,三省的厕所废污治理比率分别为84.35%、80.91%和79.03%。位于东部地区的山东省农村厕所废污治理比率最高,然后依次是位于中部的河南省和位于西部地区的贵州省。表2中数据表明,山东省的农村厕所废污治理比例最高,贵州省的厕所废污治理比率最低。但是,厕所废污治理比率都达到了80%以上,充分显示“厕所革命”在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村庄面貌。(表2)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排水还有部分牲畜尿液等。农村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门的管网收集,造成村民乱排、乱放,严重污染地下水,形成黑臭水体,影响村民的人居环境,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表1的调研数据显示,山东、河南和贵州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比例分别为27.89%、12.72%和17.74%,三省的污水治理比率都比较低。表2中数据同样显示,三省的污水治理比率不高,治理比例最高的山东省还未达到30%,全国的农村平均污水治理比率也只有18.21%。与上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厕所废污治理比率相比,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还比较低,治理强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表1 2020年黔鲁豫三省村庄治理调研统计情况表

表2 2019年全国及部分地区村庄治理情况表(单位:%)

(二)农村居民对人居环境治理水平评价。农村的人居环境如何,农民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满意度是最客观公正,最好的评价标准。表3显示的是根据调研数据整理的关于山东、河南和贵州三省的农村居民对人居环境满意度的统计分析。表3显示,山东省农村居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满意度最高,贵州次之,河南最低。山东省人居环境满意度较高可能原因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人居环境治理投入力度大,从而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强了农村居民幸福感。贵州省的人居环境满意度较高可能原因是自政府大力扶贫以来,贵州省各色产业大力发展,加上自身生态文明优势,改善了人居环境,极大地提高居民获得感。张萌等(2018)研究结果表明,制约人居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在生态环境方面,贵州省的空气质量最优,村庄企业污染程度都是低。其中,村庄空气质量评分为8.16,高于河南的7.98和山东省的7.75;村庄企业造成的严重污染只占4%,而山东和河南严重污染比例分别达到13.08%和9.09%,这充分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贵州省取得显著成效,也充分证明了为什么贵州省的生态文明满意度在全国能居于第二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山东省最完善,建设比例最高。无论是在天然气安装、取暖设施安装,还是自来水安装,交通便利程度,都要优于其他两省。在衡量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四个二级指标中,自来水安装比例最高,三省平均达到87.25%,天然气安装比例最低,平均水平只有36.75%,因此这也是今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重点,为建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提供参考方向。(表3)

表3 2020年黔鲁豫三省村庄居民对人居环境评价调研统计表

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政府多年来一直关注农村问题,不断加大农村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不断出台相关农村福利政策,对建设生态美丽乡村发挥巨大作用,极大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但是,农村治理是一个复杂问题,在人居环境治理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存在诸多短板。

(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政府的资金投入解决部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比如2019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显示的全国有73.87%的村庄进行了垃圾处理。但是,同时又会发现生活污水的处理比例相当低,有相当比例的村庄基本不存在污水处理设施,农户生活污水基本还是乱排乱倒。即使有村庄存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也只是对城市污水处理的管道方式照搬到农村,并未考虑农村的实际特点,并且对污水的处理技术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标准,基本都是简单处理。在村庄的基础设施方面,全国村镇地区的天然气普及率要明显低于自来水与卫生厕所普及率。因此,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明显的资金缺口。

(二)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完善的机制体制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治理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当前,我国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还存在运营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问题。在运营机制方面,虽然建立了一些相关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但是许多形成了摆设,并没有真正地利用起来,缺乏相应的运营组织方案。在监督机制方面,人居环境治理的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项目的后期运营过程中,监督机制更为重要,更能有效保证项目的有效运行,真正做到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很多的治理项目基本都是政策引导以后未得到有效地利用,最后人居环境治理项目成为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三)村民主体参与意识差。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的主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靠政府和村民合作共同努力。所以,要不断发挥村民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政府不断推进,但是村民主体参与性不高,成为了局外人。比如,在生活垃圾和废污治理方面,许多村庄设置了垃圾箱,但是村民由于过去的行为习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依然存在垃圾成堆,乱丢乱放现象。他们本身并未意识到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因此,下一步应该做好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唤起民众的人居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识,增强主动性,参与到人居环境的治理中来,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治理好本村的人居环境。

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建议

针对当下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短板,为加快完成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本文适当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监督。(1)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多部门、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所以既要加强合作,又须合理分工,做到既有统筹,又各司其职,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2)强化评估与监督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质量与领导干部绩效挂钩,实行奖惩制度。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细分,分工到个人,每期末对工作完成质量进行评估,以作为当期的考核评分。(3)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项目工程建设强化监督,保证项目建设切实为群众服务,避免“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出现。项目运营后,对后续的整治效果进行评估,保证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

(二)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发挥村干部和乡村精英带头作用。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主体是农民,政府主要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所以要治理好农村的人居环境,最主要的还是调动农民主体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是为了谁的利益?(1)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主要是营造良好氛围。村集体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组建本村村民微信群、QQ群等,定期在群内分享有关生态保护的内容,分享国家有关政策,提高村民认知水平及增强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2)农村是一个集体组织,在人居环境治理中,应发挥村干部和乡村“能人”的带头作用。对这些带头人,乡镇政府可以组织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且将人居环境治理纳入对他们的期末绩效考评。(3)村集体可以组织开展村“环保卫士”评选活动、“植树达人”评选活动和有奖“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村民对人居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增强参与意识和自身责任意识。

(三)科学核算资金投入,精准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农村的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地理条件不同,造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内容存在差异。因此,对农村的人居环境治理要坚持因地制宜。首先,要摸清当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明确下一步需要进行的人居环境治理内容。其次,根据治理内容,坚持科学配置,分清主次,分地区、分类别的治理原则,制订详细科学的治理方案。最后,做到精准治理,精确核算治理资金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面对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健全,政府应当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的环卫治理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燃气、取暖、安全用水、网络等生活基础设施搭建,建设完善村庄健身、阅读以及老年人娱乐基础设施。

(四)加大宣传教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健康人居环境的基础,是人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1)农村的生态环境与城市相比,没有遭到很大的破坏。所以,在未形成较大破坏的情况下,更需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积极践行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议将农村的路面、河边、池塘边等适于树木生长的地方改为非承包地,由村集体进行植树造林,并且禁止乱砍乱伐,禁止买卖。(2)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广大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低,对生态保护没有意识,所以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环保教育宣传,让村民认识到污染环境带来的危害,破坏生态造成的后果。每年植树节,可以由村委干部带头组织村民在本村合适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样既增强了全村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活跃了村民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治理厕所
厕所囧事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警惕厕所性猝死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人居环境
从人体内环境治理解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