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建模技术在传统镶嵌雕刻作品中的应用分析
——以镶嵌雕刻作品《雪蝉》为例

2021-09-08西安美术学院

天工 2021年8期
关键词:玉石珠宝雕刻

刘 竹 西安美术学院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数字雕刻技术逐渐应用到了传统手工艺行业中,这是可喜的现象,时代发展与工具的革新是分不开的。金镶玉工艺俗称镶嵌,是一种传统珠宝制作样式,是由玉石与贵金属等综合材料结合而成。作为珠宝的载体,其有独特的造型和功能,可名玉镶金,也可以笼统地称为镶嵌类珠宝。

镶嵌是我国古代玉器雕刻门类中甚为特殊的一类,历史悠久,发展演变脉络清晰,独立成系。金镶玉原本因弥补贵金属与玉石的材料特性无法达成的造型或样式而作,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非日常生活所需,随着历史发展,其形式逐步丰富完善。

其中,最为出名的当数现存于日本及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洛阳金村大墓出土的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的镶嵌或错金银作品。

一、案例分析——以翡翠镶嵌雕刻作品《雪蝉》的制作为例

在缘起之处,自然要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何会设计这样一款珠宝作品?这样一件对中国古代玉石雕刻及其概念进行尝试再现的、动物题材形式的、具有哲学思考且运用现代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辅助制作的珠宝作品。

《雪蝉》 材质:翡翠、 20k黄金、钻石、蓝宝石

当我们仔细玩味它带给观者的体验感之后,有两个方向可以解说:一是作品(作为造像形式类的珠宝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比如颜色、构图、线条、氛围、意境,进而涉及珠宝类雕塑的材料(玉石、黄金、宝石等)以及创作和欣赏时的环境场合及佩戴者的性别、年龄等;二是作为一件珠宝类的雕塑作品,《雪蝉》所描绘、呈现的是一种精致的、栩栩如生的、具有美好寓意的动物形象。有此两个方向(作品与真实)的思考也就基本说明当下我们创作艺术类珠宝作品的要旨。

在以往传统玉石雕刻镶嵌作品中,我们会先雕刻好主体——玉石部分,把需要使用金属塑造的部分预先留出,待玉石部分完成,再用蜡在玉石上塑造出金属部分的形状,最后把完成塑形后的蜡从玉石上取出,根据不同的形状亦可分段取出,再使用失蜡浇铸法浇铸出金属部分,打磨抛光后安装在预先设计好的玉石之上。整个流程下来,我们在设计稿绘制完成之后仍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体力去雕刻蜡模,耗时费力。然而在今天,计算机三维雕刻打印技术的成熟,使在制作金银玉石镶嵌作品时可将完成后的玉石部分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数据扫描并输入计算机,然后在玉石三维数据基础上去完成蜡模部分的数字建模,最后将建好的数字模型进行等比例大小的蜡材质模型打印、浇铸。这个过程将大大缩短蜡模雕刻的时间,减少工艺缺陷,对工艺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传统镶嵌工艺与现代技术背后的造型审美观

当下整个工艺美术行业都在强调精湛工艺,作为一个设计师或雕刻师,更应该有一种磊落不群的精神,那种与庙堂之气、行家之气相抗衡的气度。工艺美术作品没有工艺,没有手上功夫,必无所成,然而珠宝玉石雕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心灵的掌上雕塑艺术,光有手艺,难有作为,必须要有对这个世界独特的解读视角,而且与手艺相比,人对世界的感受力甚至比工艺本身更重要,艺术创造必须超越技巧、超越手上功夫。

清代的戴熙说:“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惊,是人们看到新奇的事物而产生的惊讶之态;喜则是由作品的美感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思则能荡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回响。

《雪蝉》是用什么材料雕刻制作而成的,材料又是什么性质的,这属于科学的态度;作品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但是当我们开始不在乎作品本身是用什么材料雕刻而成的,又或者不关心它有什么样的用处,只是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作品,并发现作品呈现美的形式,给观者带来美的体验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的态度中,作品成为表现人们特殊情趣喜好的一种形象。

在上述对《雪蝉》的第三种态度(审美态度)的描述中,作品是为了要呈现人的某种情趣、喜欢的事物的形象或物化后的意象。不管是形象也好,物化的意象也好,最终也不过只是一种符号,符号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其意义在于表现某种情感,是人的思想或意念的物化。当然,符号本身的含义是被赋予的,只具有指代功能。

其实,符号说并不是一切作品的最终属性,或成为归纳一切作品的某种观点。就像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雪蝉》归类为虫鱼鸟兽类题材的玉石雕刻。假如我们只是为了表现一只蝉,为了蝉而雕刻蝉,那就太单调乏味了,那这样的雕刻还有什么魅力?这样的珠宝类镶嵌还能是作品吗?所以,其主旨本就不是在描述某个动物或花鸟的形象。 我们知道,五代以降,中国古代艺术的主流观念更倾向于“境”的创造,而不是情感的直接抒发,更不是对现实景象的描写。所谓“境”的创造,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创作者个人的自我生命体验、生命发现的结果。借用中国古代绘画或艺术理论,“境”的概念是我们归纳对作品的三种态度之外的第四种态度。同时,这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家们争相推崇的一种艺术境界。

另外,《雪蝉》不仅仅是镶嵌、金器,更多的是一件器物,源于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它所呈现的是循环往复的、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流转。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理解的器物并非止于物体本身,而必须是知识与思想的载体。中国古代人作器抑或用器,目的并非仅限于器物本身,而是以器载道。世间事本就无须字字叙述,明之以器,全在不言。这也显示了中国古代先民的超凡智慧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综上所述,传统玉雕镶嵌工艺在中国发展了三千多年,是一种丰富而复杂的历史现象。它在每一个时期都有新的样式和概念呈现,一直到近现代都是一种重要的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本文仅仅对古代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科技工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前进进行了举例描述,不涉及所有的传统玉雕镶嵌工艺种类,其目的是引出更广泛和更深入的研究,促进对中国美术独特性和丰富性的进一步发掘。

众多传统金工金器的艺术形式看起来也许有些“老气”或者“很土”,但这些与本土美术共生的文化精华,藏匿于其中的温润的、有深度的、有底蕴的、有诗意和情怀的雕刻艺术表现形式,相信未来一定会被年轻人所接受、理解并喜爱。但愿我们的工作能够有效推进这个喜爱的进程。没有过时的雕刻艺术,雕刻艺术也不会过时。让我们打开通往古代本土美术的大门,穿梭在历史文字记录与那些现存于博物馆、美术馆中藏品的转换之间,感受中国古代工艺的魅力与深沉的力量,尽我们所能去做更精彩的当代手艺人!

猜你喜欢

玉石珠宝雕刻
丢珠宝的人
On art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珠宝被劫案
珠宝鉴定师
二石
珠宝的 YOUNG AND CHIC
审人之美
玉石和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