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媒融合背景下广东省非遗工艺传承保护的策略探索

2021-09-08谭晶晶

天工 2021年8期
关键词:广东省文化遗产物质

刘 宇 谭晶晶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人们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艺术价值;二是处于濒危的状况;三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物;二是如何选择继承人;三是如何对无形的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开发,使其不仅能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革新的生成物,又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有良好的相互作用,从而起到双赢。近年来,我国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不遗余力,前后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还设立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题展等,多举措、多方位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图1 广东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石花盆景实物

图2 广东省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濠泥鸡的上色过程

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主要面临着市场缺失和传承人缺失两大挑战。以广东省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石花盆景和广东省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濠泥鸡为例。玉石花盆景传统工艺目前面临着“市场缺失”的问题,据传承人介绍,玉石花盆景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市场问题,市场环境的低迷也影响到了玉石花盆景的销路。镇濠泥鸡目前面临着“市场狭小”的困境——“市场太小,利润太低”,曾经做泥鸡的工艺人现在也进了家附近的工厂工作,加上吹泥鸡的传统慢慢遗失,市场也随着慢慢萎缩。传承之路上,如何打开更大的“市场”,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须解决的问题。[2]

另外传承人的缺失,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各类自媒体中更好地传播,如何更好地拉近人们与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距离,以艺术的多样性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工艺,提高文化创意产品与传统艺术的传承有效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产媒融合背景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经验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总共有3145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42项。其中广东省所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项目总计147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总计132人,在全国排名前列。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11个专栏36个项目,其中重点从大湾区青少年文化培养、艺术交流活动、公共文化设施、特色旅游设施和旅游人才发展方面做了规划。[3]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应该是绿色产业,符合我国生态系统的发展目标。[4]

(一)数媒融合,市场创新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广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民歌为例,在2020年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的围楼旅游文化节上,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彩石古道·山里行谣——过山瑶民间民俗传统情景音乐会” 以融合展演、展销、展览、巡游的“非遗盛宴”,展示区县的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特色。

在传播途径上,广东省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宣传模式上的创新。广州作为全国的直播之都,充分将新型直播形式为主的宣传模式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中。在20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上,主办方设置了6个直播间,快手、淘宝、拼多多、抖音等16个平台都对当天的活动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直播。此外,2020年首届广东非遗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如“非遗少年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广东“首届非遗购物节”、广东“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等主题活动逐一亮相。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模式”“云逛展”“云办公”“云约会”等新的数字化宣传模式,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数字产业背景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更具活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缺失”的问题提供了与时俱进的解决方案。

(二)产教融合,助力传承

产教融合是指根据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将行业与教学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使学校成为人才培养、科研、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经营实体,形成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5]。广东省积极推动将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保护结合起来,促进产教融合。

惠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三位一体”的模式,即企业导师、艺术大师、学校教师共同搭建一个独特的教育平台,学校积极与古镇文化大师对接,联合研究、规划,并开设公共选修课,使学生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弘扬优秀文化。由此该学校还举办了“客家民歌进院落”“东江木雕艺术周”等活动,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工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持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韩山师范学院开设了陶瓷艺术设计(枫溪瓷烧制技艺)、雕塑艺术设计(潮州木雕)、服装设计(潮州刺绣)、烹饪工艺与营养(潮州菜烹饪技术)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卡通朝菊”是韩山师范学院发起的科研项目,该项目将潮剧与动画完美结合,为潮剧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喜爱潮剧。该项目的发起人在此基础上创办了潮州动画工作室,至今仍在为潮剧和童谣的传播而不懈努力。[6]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了“客家民歌”“花波戏”等课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通过“传帮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率,并尝试与政府合作,通过订单式培训开展五年制学校模式。

在媒体融合时代,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借助了新兴的传播方式、教育渠道和技术应用。通过媒介的整合,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此外,广东省重视产教融合不仅可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素质和技能,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缺失”的困境提供了解决路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更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猜你喜欢

广东省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