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是中国女排 这也是我们

2021-09-07

中国银幕 2021年8期
关键词:陈可辛巩俐郎平

电影:《夺冠》

纪录片:《我们》

“题材也好、类型也好,只是一个载体或者一个形式,到最后还是要表现人物、表现故事。对我来讲,《夺冠》还是通过体育、通过女排去讲人的故事,或者说不止人的故事,而是中国的故事。”——陈可辛

2020年9月,电影《夺冠》上映首日就“抢”走《八佰》日票房冠军的位置。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这部影片用平实的镜头语言和叙事记录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不屈不挠的传奇历史。几天后,电影《夺冠》幕后纪实《我们》上线网络,以一种更为广阔的视角揭秘电影的创作历程,将焦点对准这些幕后创作者——揭秘导演陈可辛的创作心路、审美观念;揭秘巩俐等一众主演如何“还原”人物;揭秘主创团队为实现时代真实感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这是电影《夺冠》的精神主旨,也是纪录片《我们》之名的来源。女排精神对电影《夺冠》创作者的引领与振奋,以及主创们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对女排精神的探索与分享,尽数体现在这影像当中了。

回到80年代是可能的吗?

场景       当陪打教练走进漳州球馆

1979年,年轻的陪打教练陈忠和(彭昱畅饰)走进福建漳州排球训练基地。推开球馆的木门,眼前便是一个长方形的排球训练场馆。阳光从旁边的玻璃窗斜着洒下来,年轻的女排运动员们身穿各色运动服,在馆内跃动。陈忠和一边躲避迎面而来的排球,一边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对面的墙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分外醒目,下面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标语和“时刻备战第三届日本女排世界杯”的条幅。女排的领队带着他穿过训练队员,给他介绍每位女排队员的基本情况和打球特点。镜头给到每位训练中的姑娘身上,给到她们认真专注的神情和纱布覆盖的各样运动伤口上面。一旁,还有一位尚未参与到小组训练的女排队员,她在单独训练负重,扛着杠铃一遍遍练习蹲起,她就是郎平(白浪饰)。

这时,主教练袁伟民训话的声音响起,“起来!你们越觉得累就会越累,人是有惰性的”,看到姑娘们疲惫的姿态和哭唧唧的表情,他又补充道“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当一位姑娘负气要走掉时,主教练及时制止。姑娘较起劲来,拼尽全力接起一个个大力发过来的球。其他队员站定,被眼前的情景感染,继续投入到训练中去。

幕后解密

在《夺冠》中和陈可辛合作的摄影师是赵晓时,这个和第五代导演合作多次的摄影师,被评价为“是能把那个年代的氛围色彩和气质拍出来的人”。《夺冠》的故事横跨了将近40年的时间,在影像呈现上为不同年代做出区别,是电影能否成功的关键。赵晓时老师给八十年代的故事制造了一种怀旧的暖色影调,他选用丝袜套住镜头,将暖黄的地板,场馆墙壁和服装太饱和的绿和蓝收入镜头中。这个色调后来被观众交口称赞,是带领观众瞬间回到80年代的影像密码。

不仅如此,老女排训练的场地和布景也是道具组精心布置的。影片中漳州排球训练基地场馆的地板,是从原老女排的训练场地上“平移”过来的(现实中老女排的训练场地已经拆掉),地板已经被汗水沁透,上面甚至有80年代的倒刺。整个训练场馆更是严格按照原训练基地进行1:1复原。《夺冠》的排球指导何云舒(老女排运动员)走进基地时,瞬间被眼前场景震撼,惊呼“毛孔全竖起来了!”

老女排队员是电影选角导演一个个选出来的。因为电影故事本身涉及大量打排球戏份,剧组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从全国范围内排球运动员里找寻演员的合适人选,最后从中挑选了十几个运动员。入选的演员每天进行四个小时“老女排运动项目”的训练,包括模仿老女排运动员的发球动作、垫球的姿势和球的弧度等等。短时间内提升一大块排球技术是不现实的,但思想、作风、拼劲、投入、专注和敬业精神是能够让全国人民看到的部分,也是直接体现在影像当中的。没有表演技巧,没有替身,所有的镜头就是一条接着一条拍,直到导演满意为止。

电影中饰演球员郎平的,是郎平的女儿白浪。“看到郎导女儿白浪的照片,我就觉得由她来演球员时期的郎平是最合适的”,事实也证明了陈可辛的眼光。作为母女,二人在外形上极度相像,同为女排运动员,白浪不仅了解排球的技巧、有能力演好打球的戏份,更重要的是,郎平的言传身教,让她对中国女排的精神有着独到的感悟。

白浪:“郎平本人曾经面临很多挑战,我把我减肥、学中文、读剧本都当作帮助我表演的一种挑战,而这些努力,也帮我成为了郎平。刚开始表演的时候我觉得我是我自己,到最后我觉得我和我理解的妈妈是在一起的。”

陈可辛:“我们写的台词、想象的表演,是戏剧的、是电影的、是加工了的。但她们演的时候把加工的戏剧变回真实,变回生活。”

复现郎平 复现中巴大战

场景       中巴大战前郎平鼓励队员

里约奥运会,中巴大战前25小时,郎平一个人坐在昏暗的体育场里踱步思考。楼上场馆亮着灯,她走上楼去。许多年前的训练镜头一一出现在眼前,那时,她们永远有一股向上的劲头,也从未惧怕过失败。郎平流下眼泪。随即,她给所有的队员集合到一起,说了长长的一段话“是我太紧张了……等有一天我们内心强大了,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的唯一价值……我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做什么事情身上都背着沉重的包袱……其实我就是放不下,放不下排球,放不下你们,我有責任帮助你们好好享受排球本身”。镜头给到每一位队员,她们无不热泪盈眶。

幕后解密

在陈可辛刚刚决定要拍中国女排的故事时,就觉得郎平饰演者非巩俐莫属。巩俐对郎平这个人物也很有兴趣,但她给陈可辛的回复是“直到我肯定我能演好,我都不会答应出演这个角色”。所以,陈可辛最早有意向合作的巩俐,也成为最晚答应陈可辛出演《夺冠》的演员。

为了郎平这个角色,在《夺冠》第二阶段拍摄筹备期间,巩俐跟着中国女排十几天,近距离观察郎平的特点,同时与身边的教练、球员反复交流沟通,对表演有用的提示记了满满一本。及至拍摄,巩俐一刻也不敢松懈,毕竟达到陈可辛导演要求的“你要别人觉得你像郎平,还要忘了你是巩俐”不是一件容易事。电影不是模仿秀,形体像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关于表演细节的拿捏,一些内在东西的自然流露。有着多年表演经验的巩俐自然明白这一点,她要让郎平长在身体上,而不是单纯模仿她。后来,和郎平朝夕相处的队员们,竟然将巩俐饰演的郎平错认为郎平本人,“她一走进来所有人都傻眼了,真的以为是郎导进来了”。

借由郎平本人的帮助,电影《夺冠》邀请到中国女排国家队的队员参与到电影拍摄当中。剧组紧紧抓住中国女排挤出的十天宝贵时间,拍摄了战前谈话、中巴大战等多个重要片段。那些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如同录像一般的比赛场景,其实是导演指导姑娘们对过往的复现。而“出演”自己,也让电影具备不同于其他影像的真实感。还有谁会比这些人更了解女排、更了解郎平、更知晓过去自己的心境的呢?

巩俐:“她(郎平)太出名了,我晚上睡觉之前必须要看着她的录像才行,因为我怕我状态跑了。要真的是装的话弄不了多久就跑了,一定要是长到你身上的感觉。”

张冀(编剧):“《夺冠》绝对不仅仅是一部体育片,你要写中国,写这个时代,写集体的记忆,而且要用这支球队、这两个人去映射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的变迁。它是很典型的那种以小见大的剧情片。在这部电影里,你会看到时代和人,看到这个国家的转变,时代让每个人都发生了故事。”

猜你喜欢

陈可辛巩俐郎平
陈可辛不再执导《酱园弄杀夫案》
郎平:要带还带中国女排
金城武手捧剧本羡慕嫉妒
看完片尾再散场
法媒称巩俐是好莱坞过客
郎平,永远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