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题一课:提升学生自主能力的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

2021-09-07徐红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一题能力数学

徐红娟

摘要: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实现学生自主,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并付诸行动努力践行。本文以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复习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通过一组题的学习,不仅加深对算理的理解、熟练了算法,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地选择口算、估算、笔算,灵活运用合理简洁的方式进行运算,提升自主能力。

关键词:一题一课;提升自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4-0088

当下课堂个个教师都具备要提升孩子自主能力的意识,真正要实现也并非易事,还得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设计一组高质量的材料,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缓缓推进,依此达成教学目标。

一、问题研究的缘起

说起这节课,特别有感情,几年前因为它获得了奖,不过那时是新授课。如今,又重新捡起它,有熟悉感的同时,又有些忐忑,因为新授课不同复习课。

首先,学生在新授课时已经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法则。如果这节课还是仅仅为了做几道题,或者再次翻炒算理、计算法则这两盘冷饭,学生的自主能力何谈发展与提升,

其次,该怎样营造课堂气氛呢?学生对计算课更多的感受就是做题,加上又是计算复习课,更没了兴趣。

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就在想,如何将这口算、估算、笔算糅合在一起,有序前行,逐层递进。是否可以借助一题一课,设计一组好习题,既巩固了四基,提升了运算能力,又能发展孩子的自主能力。

二、定位:教什么

内容梳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任何一堂课的展开都需要回归教材,分析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定位教学目标,对教学的展开才会有全局的把握。

三、解读:怎么教

学情诊断:教学生所需,使学生学有所增。了解学情,可以帮助我们明晰教学方向。基于教學分析,发现孩子对算理理解性错误很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算法,自主选择算法的能力比较缺失。如何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开始三算复习,循序渐进中巩固三算技能,春风化雨中发展三算能力,潜移默化中提升自主能力。也为笔者展开教学确定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一题一课:提升学生自主能力的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

1.概念内涵

(1)“一题一课”是指通过一堂课中一个主题或一组习题的研究,达到“学一题、透一点、通一类”,构建丰富联系的知识系统和完善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

(2)“自主能力”一般是指遇到各种困难都靠自己解决。

2.效果分析

运用一题一课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前后,看看孩子们的变化。根据教学反映可以看出,实施一题一课复习后,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的能力变强了,对计算复习课多了一份兴趣,极大提高了孩子们课堂参与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3.一题一课:学生自主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细细品味着,思考着,教师们都希望自己的课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然而现实是一提到数学,多数人感觉枯燥乏味。如何让一串串跟数字有关的计算复习课,变得生动灵性起来,让学生易学、乐学?如何设计一组题,能将复习目标都融合起来,以点带面,既能对复习的内容起到巩固,又能深化孩子们的思维,提升孩子们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

(1)新颖情境,提供自主生成的空间。传统的计算复习课模式是“出题———练习———讲评———矫正”,在算理的理解以及计算方法的掌握方面,基本是拿一些典型的错误集体讨论,再一次强化巩固。这样的出场方式,一开始就被规定好了,学生都在给定的题目下操练着,整一个学习过程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没有主动参与感。为了改变孩子心灵的厌倦感,把出题的权利交给孩子们,让孩子根据区间范围自己出题,同学们为了使自己的出题符合要求,已经在脑袋中自觉运用估算了,同时能把自己出得题目拿出来作为教学资源,供大家一起思考讨论,孩子心中的自主意识油然而生。

(2)问题驱动,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教学中尽可能呈现触点式与开放性材料,改变一刀切,齐步走的状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既能体现为巩固而选,也能体现为策略性思维展开而选。

(3)洞察内隐,提供自主挑战的空间。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身上也肩负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纵观很多的计算复习课只是为了练而练,很容易让学生失去练习的兴趣。这时不妨淡化一些操练元素,增加一些洞察元素,极大促进学生学会自主挑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解决597×54精确结果到底比30000大还是小时?当学生出现列竖式解决时,脚步并没有停止,而是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自悟、自辨、自醒,终于发现597估成600,估大了3个54,54估成50,估小了4个597,总体还是估小了,所以结果比30000大。

(4)变式练习,提供自主链接的空间。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单一知识教学时,学生比较容易清晰明了地接受并储存,在相应的练习中准确率也很高。但是同一模块、多个知识点的混合叠加后,错误率会迅速增高,这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去思考研究的。所以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机渗透,通过变式练习,丰富多元表征,揭露知识的本质特征,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再来求解597×27,597×9,210×31,105×31时,更多的孩子运用597×27是597×54的一半,597×9是597×27除以3来求解。210×31是420×31的一半,105×31又是210×31的一半。根据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要除以几.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得出来的,不再列竖式计算。到此时,脚步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乘胜追击,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假如这几个因数是长方形的长和宽,那么597×54、597×27、597×9和420×31、210×31、105×31,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再用几何画板直观验证,丰富数形在孩子脑袋中的表象。

(5)编题创造,提供自主提升的空间。现在的课堂中,小碎步练习无处不在,对于教师来说,比较好操作,对于学生而言,失去更多的是整体意识,养成学生机械地、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思考能力的发展。充满联系的数学才是好的数学。练习的过程,其中很重要的价值,是帮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系统思考,协助学生提升思维的力度,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练习———巩固———再学习”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变式中体会,变不是目的,不变才是核心。万变不离其宗,紧紧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将知识在联中变厚,提炼思想,才能厚积而薄发。从尽可能小到尽可能大,孩子们从写出更多的可能性,到锁定最小,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所在,再到找尽可能大的时候,时间缩短了,数感明显增强了。

复习课不仅仅简单的重复,练习的设计要从物以类聚到一脉相承,努力实现复习教学求知求联求发展的总目标,精心设计有效的数学题组,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孩子的内需,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孩子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俞正强.种子课2. 0-如何教对数学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2]袁晓萍.学会向学生借智慧[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文思小学 310000)

猜你喜欢

一题能力数学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基于一题多解构建知识体系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