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2021-09-07尹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

尹红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等文件的出台,政治认同感逐渐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學生发展需求,通过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深度剖析,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挖掘社会背后蕴含的情感,增强自身情感认知的同时,改善“教师主导”的教学结构,化“灌”为“导”,全面推进我国政治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政治认同感;培养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4-0064

引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国际形势下,教育部门对高中政治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肩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使命,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探究型的思想政治课堂,依托多种形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氛围,丰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涵与形式的同时,有效加强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促进学生政治认同感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后续研究提供一份参考。

一、现阶段高中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的影响

从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高中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道德品行、思想认知等方面的培育并未过多涉及。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碎片化的教学体系使得学生思辨能力、政治认同感出现偏差。其次,现阶段高中生思想认知、情感道德正处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年龄的增长使得他们的思维愈发活跃,但由于政治知识获取渠道的单一,他们思辨意识、政治认同感存在断点,对于时政热点、政治事件的认知流于表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形势的突出特点。两种模式相互融合必将推动人类在21世纪走向新的发展阶段。该背景下,多国政治、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信息数据愈发多元化,这不仅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而且大数据、多媒体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也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拓宽自身政治视野的同时,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跃迁。但网络环境的复杂,也对学生发展、教师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消极影响,一些负面价值观念,如: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都会使得学生价值标准出现偏差,加之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学生易困惑迷茫,进而消解了高中生对主导政治价值观的认同。

二、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具体策略

1.以情境为基石,培育学生政治认同

政治本身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之其知识的时代性,对学生政治素养的培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时事要闻,把握国内外政治要事,立足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创设多种形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度解读、综合分析,增强学生课堂体验感的同时,帮助其树立爱党、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加速其政治认同感的培育。

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课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两会的相关视频,并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两会的专题报道,例如: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人们代表大会所具有的权利、人民代表所具有的职权等内容,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设置多个导学问题,如: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知识以图片、影像等形式辅助学生学习。在多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不仅能够使学生灵活运用政治教材中的知识,而且在生活情境的引导下,还可以促进对我国时事政治的了解与把握,进一步了解我国国家基本制度,把握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涵,从而树立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增强政治自信,为日后学习铺路。

2.以议题为引导,提升学生政治认同

议题式教学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讨论与情境的有效融糅,使学生在学习、探讨过程中更为深刻地体会到政治知识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情感精髓,并在脑海中构建相对完善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将其中饱含的价值观念、思想品质等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可以以议题为中心,深度学习为导向,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断提升政治认同感。

例如教师在讲解“寻觅社会真谛”一课时,以我国国情出发,结合历史发展让学生探究社会活动本质以及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多个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人民群众的含义、社会发展的主体等。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截取《格萨尔王传》中的部分文章,让学生阅读后阐述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基本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梳理人民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使在不断思考与探索中把握社会本质,明确社会发展主体,进而形成正确政治观,促进自身政治认同感的提升。

3.融合教学评价,坚定学生政治认同

教学评价作为政治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现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教师教学工作的反馈。对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政治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把握教育核心内涵,优化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评价真实性与可靠性,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评价体系要具有实时性。由于学生自身认知、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以课前、课上、课后为分界点,根据教学环节制定不同形式的评价内容,并合理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阶段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偏离的思想观念,强化政治认知。

其次,评价标准要多元化。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成绩固然重要,但于其人生价值、未来发展层面来说,人生价值观则是发展重点,对此,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生活、学习为评价界线,从学生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再到社会“小公民”、家庭子女等方面设置不同的评价内容,并根据现阶段思想认知、思辨意识制定阶段性学习方案,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增强学生情感认知,从而更好地落实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

三、结语

由此可见,政治认同感的培育是开展有效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准把握课堂教学方向,引入时事政治、热点话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速政治认同感的渗透与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清泉.高中政治课堂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C].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 2019.

[2]陈文纲.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 2020(41):47-48.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432400)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
采用案例教学法,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时政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