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创新发展大势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2021-09-07肖敬东
肖敬东
在今年5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暨中国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问题,对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作出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精准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大势,将创新放在新发展理念的首位,吹响了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的号角,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展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实力整体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14位,是前30位中唯一一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也是连续多年进步最快的经济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将科技创新摆在了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等进行系统部署的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各地区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这为我们未来如何更好开展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镇江市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将科技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自觉履行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一是强化科技引领支撑。科技创新关乎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关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近年来,镇江市持续深化科技“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列第21位,在“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30强”中列第18位,在“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排名”中列第12位。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积极用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全面强化镇江国家高新区、丹阳和扬中省级高新区创新主引擎和创新策源地地位,推动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构筑创新发展新优势。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主动对接、高效承接先进地区产业溢出,争取更多创新要素及成果加速向镇江流动和转化。跟踪推进2021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暨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对接活动成果,继续强化与南京都市圈城市在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人才资源方面的深层次对接共享。加快探索创新券通用通兑制度,编制好“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实现伙伴园区建设上新的突破。加快推动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举办好“国家科技领军人才镇江行”等活动,在一体化大格局中集聚资源,在更高平台上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始终坚持“科技为民”,坚持人民至上,把惠民、利民、富民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围绕生命健康、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强化科技支撑,以更加优良的科技服务,真正让群众感到“科技就在身边”“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二是提升产业创新能级。近年来镇江围绕“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城市定位,不斷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生态,积极探索具有镇江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十四五”时期镇江确立了“四群八链”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智能农机设备八条产业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努力形成一批具备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精准发力、聚力攻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瞻技术研发,以及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针对产业链的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发挥江苏大学等驻镇高校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行业骨干企业技术定向攻关和成果转化作用,以及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的加速技术转移转化作用,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解决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难题,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积极探索“揭榜挂帅”制度,建立“寻榜、建榜、发榜、揭榜、评榜、奖榜”六步工作法,广发“英雄帖”、搭好“联姻桥”,鼓励国内外高校院所和创新人才攻关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动“四群八链”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不断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们要落实好“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正向激励企业创新”要求,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加快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认真落实好高企培育政策,着力“保存量、挖增量、提质量”,从“组织申报”向“定向培育”转变,引导企业按照高企标准和要求,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管理,开展好“一对一”申报辅导,推动科技企业“小升高”,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加大雏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梯队培育,统筹旗舰型科技高峰企业与“专精特新”高原企业培育。落实好“人才镇兴”政策、“金山英才”计划,推广科技创新券制度,探索专题科技计划项目扶持,适度降低政策门槛,加快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企业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引导,积极帮助科技企业争取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科技项目,引进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水平。帮助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对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争取共建更多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四是全面优化创新氛围。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转变作风,提升能力”要求,把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好镇江《完善科技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确保14条硬核举措落地落实,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把科研队伍蕴藏着的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开展好“科技金融助力企业”行动,开展“高企融资服务直通车”“科技金融进孵化器”“科技领跑者计划”等系列活动,引导金融活水向科技创新沃土“精准滴灌”,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展双创载体提质增效行动,结合产业趋势、人才需求,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围绕优势细分领域,建立更有针对性和更加专业的高质量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组建全市孵化器行业联盟,按照《关于加快镇江市科技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通过“考核推动”与“政策拉动”,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提升孵化载体建设绩效。继续发扬好科技部门服务企业优良传统,主动关心、及时回应企业的创新诉求,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添薪续力,释放创新主体的活力。落实“一线工作法”,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标“亚夫”履职践诺,大力推进“面对面”“保姆式”服务,主动到基层摸实情、找答案、解难题,推动全市科技创新更加“接地气”,为推进产业强市、建设“创新创业福地”、打造“三高一争”新镇江作出科技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镇江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张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