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媒介素养创建维度实证研究
2021-09-07陈默
陈默
摘要:本文综合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媒介与信息素养评估框架》及国内专家学者对媒介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重新构建创建维度的指标体系,进而设计、细化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中意见表达的测量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量表中的表达方式、道德素养、表达能力、动机态度等四个维度相关指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进一步用于大学生媒介素养创建维度的精准测量。最后将测量量表具象成调查问卷并对287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创建维度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 媒介素养 社交媒体 意见表达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遍应用,自媒体的崛起,使受众与媒介的关系从获取到使用发生了根本变化,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成为社交媒体使用的主力,同时具备了较强的媒介使用能力,由于旺盛的价值认同需求,青少年意见表达的意愿相较于其他年龄群体尤为强烈。随着互联网舆论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力,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中的意见表达能力和素养对于改善网络舆论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媒介素养尤其是其中单一维度方向的研究在国内尚未引起全社会广泛、足够的重视,关于大学生意见表达的研究大多处于理论性探讨,较少有实证性研究和严格的模型验证。基于当下的媒体环境,本研究开展媒介素养创建维度的实证研究,编制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社交媒体意见表达量表及调查程序,并对媒介素养创建维度现状进行探讨,以期能够评估媒介素养创建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探索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和方法。
一、媒介素养中的意见表达
媒介素养有很强的时效性,新媒体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对传播环节每一个节点的媒介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初的获取、评估维度扩展了对创建维度的要求,即对意见表达、发布信息的要求。意见表达是媒介素养中创建维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以公共事件为核心,在社交媒体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见和看法。这与传统的面对面表达有本质的区别:一方面,传统的面对面表达需要线下私人环境,传播速度较慢,难以形成大范围的意见交流,而网络意见表达兼具了私密性和公开性的特点,有利于将私人讨论转化为公共讨论,私人讨论和公共讨论并存,对社会议题更具影响;另一方面,在传统的面对面表达中,双方能够互相观察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而网络意见表达多运用视频表情文字等主体的匿名表达形式,降低了人们对表露内心想法这一行为的抗拒程度,更低的社会成本使意见表达更加畅通和活跃。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原住民,在社交媒体中表达个人意见和看法是他们抒发情感、阐释观点的主要形式。网络上的虚拟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大学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自我表达和思想交流更加便捷和自由。但由于大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在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时,个体在“信息茧房”的作用下,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媒介评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出现非理性的、偏激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从而加剧突发事件的舆情演化。
二、问卷设计及信效度检验
笔者从意见表达的角度对媒介素养中的创建维度展开实证研究,通过设计评估量表、根据量表设置调查问卷并进行信效度分析调整,最后大样本测量并做统计模型分析得出结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研究。
1.问卷编制。借鉴国内外有关“意见表达”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归纳和比较关于意见表达的概念、结构和因素。结合在校大学生、家长、老师及相关专家的访谈,收集、概括和总结当前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意见表达的主要内容、形式和因素,将“社交媒体意见表达”凝炼为可测量的维度和指标,最后具体化为相对应的初始问卷。先对273名大学生进行试测,根据试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每个题项进行检测和修改,并完善大学生意见表达量表,最终确定正式调查问卷。
2.测量对象选择。选取部分高校3082名大学生为测量对象,回收问卷2876份,回收率为93%;其中男生占比47%,女生占比53%;一年级占比29%,二年级占比28%,三年级占比25%;四年级占比18%;文史哲法专业占比31%,理工农专业占比34%,经管类专业占比17%,其他专业占比18%。
3.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对问卷的结构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信度、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AMOS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结构进行验证。
(二)效度检验
确定调查问卷设计方案后需进一步进行问卷的效度检验及调整,以提高调查问卷的效度质量。
1.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量表的一些题项进行删除和修正,经过五次探索分析后,最终确定17个题项,进一步对问卷的17个项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转的因子分析可得:①量表KMO值=0.822,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1367.860,df=120,P=0.000,这表明问卷极适合做因子分析。②特征值大于1。③结合碎石图发现有较大幅度的拐点。④最大方差旋转后提取4个主因素,4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达到64.299%,从专业角度考虑,4个公因子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因此接受此结果。⑤一个因子至少有3个以上的题目。⑥每个项目的载荷都大于0.4,并且只在一个因子上。说明量表项目设计较为合理,具有较好的效度,4个主因素对全量表有较强的代表性。第一个因子有6个题项,因子的特征值为5.401,解释率为20.087%,此因子反映了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中意见表达的形式,即参与方式;第二个因子有3个题项,因子的特征值为2.257,解释率为17.625%,此因子反映了大学生意见表达的相关法律德道知识,即道德素养;第三个因子含有4个题项,因子的特征值为1.491,解释率为14.606%,此因子反映了大学生意见表达的表现能力和显示能力,即表达能力;第四个因子含有4个题项,因子的特征值为1.139,解释率为11.982%,此因子反映了大學意见表达的动机和态度,即动机态度。
2.量表各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来验证量表的结构效度。统计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大学生意见表达的各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243~0.462,大学生意见表达的批判与意见表达、法律道德素养、媒介使用主体意识水平与动机态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P值=0.000<0.01。说明大学生意见表达量表的结构符合量表编制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验证性因素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验证理论结构模型与实际模型拟合度的合理性,探索项目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用AMO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Χ2/df=2.022,GFI值=0.875>0.8,AGFI值=0.831>0.8,NFI值=0.850>0.8,CFI值=0.917>0.9,IFI值=0.918>0.9,NNFI值=0.900>0.9,RMSEA值=0.068,RMR值=0.065,均符合模型适配标准,说明模型各项指标拟合良好,各因子的拟合指标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三)信度检验
通过克隆巴赫a系数对问卷的总体信度及单个维度的信度进行检验,总量表的信度是0.904,大于0.9。各个维度的信度为0.730~0.941,说明意见表达问卷的各个题项及各维度的题项之间信度较好,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见表1)。
可见,大学生社交媒体中的意见表达问卷量表有着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中,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四个维度(表达方式、道德素养、表达能力、动机态度)具有很好的区分效度并且相互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该问卷有着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具备测量价值。
三、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中意见表达的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的差异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模型分析可得出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中意见表达的现状。
(一)除年级外人口统计学无明显差异
对大学生意见表达的四个因子在性别、年级、专业等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进行差异化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意见表达的表达能力维度(P=0.001)和动机态度维度(P=0.018)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两两比较发现表达能力方面,大一、大二、大四表现显著好于大三;动机态度方面,大四表现显著好于大三年级。这表明大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动机态度及表达能力提高显著。分析其成因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本身具有提高媒介素养的相关课程,如思想政治教育、图文驾驭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另一方面,青少年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行为较为自由,心智成长迅速,思想趋于成熟,主动独立面对环境的能力逐步增强,进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其动机态度和表达能力会有明显提高。
(二)意见表达的道德素质较高,但媒介素养相关能力欠缺
在各个题项中,大学生意见表达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尊重他人隐私方面得分较高,均在4分左右。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匿名情绪宣泄和观点经常随网络变化而变化得分最低,分别为2.63分和2.87分。各个维度平均值的大小依次为:道德素养(4.0129)>动机态度(3.3439)>表达方式(3.2256)>表达能力(3.0221)。
该数据表明,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中进行意见表达时,能够做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尊重他人隐私,有着相对较高的道德素质,但表达的动机和态度需要提高,一方面要培养青少年合理科学的媒介使用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要建构起批判媒介信息的辩证思想。
研究结果也表明,在表达方式和表达能力上有明显的欠缺,其决定因素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其影响因素均匀分布在各个影响因子。所以需要国家、社会、媒体、教育、家庭及个人层面共同作用,主要包括国家层面上对于网络言论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社会舆论环境的净化及严谨科学的意见领袖的培育、教育体系对于媒介素质教育的重视、家庭对于青少年媒介接近与启蒙的正确引导、主流媒体舆情反应及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及社交媒体的监管、个人道德水平的提高及情绪的稳定与兼容并包的客观价值观养成等。
(三)媒介素养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影响力显著
以媒介素养开设的课程为自变量,意见表达量表的各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量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媒介素养开设的课程数量对大学生意见表达均有显著的解释力。该结果显示P值=0.000<0.05。因此,媒介素养开设课程数量对大学生意见表达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重视本科教育阶段甚至是中学教育阶段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建设,在新媒体时代将媒介素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选择媒介渠道的能力及媒介信息的获取能力和评价能力,打破信息茧房,获取复合信息,并能客观综合评价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培养意见表达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进而提高运用新媒体手段冷静、准确表达个人思想的能力,同时增强其对网络环境的适应性。
作者系华北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副教授
本文系华北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编号:HKXNJG2021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宋红岩.中国网民网络素养测量与评估研究——以城市新市民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9).
[2]朱良明. 试谈当前主流媒体话语的困境与重构[J]. 科技传播,2019(22).
[3]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05).
【編辑:钱尔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