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职业青年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比较

2021-09-07余幕英

传媒 2021年16期
关键词:长镜头悬念纪录片

余幕英

摘要:湖南卫视的《路过零点》与日本NHK的《人生规划U-29》都属于以职业青年为题材的人物纪录片,以激励年轻人为主题,拥有较好口碑。本文从叙事情节、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语言四个方面对两部纪录片进行分析,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并试图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创作策略,期望能为此类题材人物纪录片的创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职业青年题材纪录片 路过零点 人生规划U-29 叙事策略

青年是国家和家庭的中流砥柱,是应该精力充沛地参加社会工作的重要群体,但近年来在中国和日本,脱离正常生活轨道的青年人的数量却逐年增加,给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相同背景下,中日两国关于职业青年题材的人物纪录片应运而生。日本的NHK教育频道从2014年开始推出纪录片《人生规划U-29》(以下简称《29》),该纪录片以29岁以下青年的职业规划为主题,记录新兴职业青年的奋斗故事。主要瞄准的职业有女装化妆师、恋爱游戏插画师、临终关怀护士、潮人服装店店长、茶农家等。每一集时长在25分钟左右,每集聚焦一个人物的故事,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2019年,在湖南卫视开播的纪录片《路过零点》(以下简称《路》)以午夜新兴职业人物的奋斗故事为主题,关注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第一季主要选取了六个职业群体——夜航工作者、午夜餐厅老板、陪跑师、摄影师、深夜倾听师、客途体验者,每一集25分钟左右,每集讲述两个人物的故事。开播后屡获好评,并获得了2019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荣誉。

好的人物纪录片可以使观看者的视野超越他所生存的狭小空间,去发现与了解广大世界中的优秀个体,接受他人生命的启示,享受生命的美感。两部纪录片聚焦于小人物的故事,以小见大,传播新时代的正能量。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纪录片的发展,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实施“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的通知,新时代青年题材的纪录片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这些年纪录片的受众渐趋年轻化,如何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给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挑戰。笔者试图从叙事策略角度出发,对《路》和《29》两部纪录片进行对比研究,挖掘其闪光点,以期为青年题材的人物纪录片制作提供参考。

从叙事学角度看,纪录片是反映生活中真实事件和情景的叙事艺术。如何在短短的10~20分钟内完整表现一个人物的故事,对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叙事策略主要包括叙事情节、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语言,笔者从以下这四点展开详细的阐述。

一、《路》与《29》的叙事情节比较

情节关系到“怎样讲”和“讲哪些”,为了避免平铺直叙,拥有叙述魅力,纪录片常常并不追求故事的明晰性,往往颠倒故事的自然时序、隐瞒原事件的起因和关键环节,通过制造悬念和出乎意料来吸引受众的注意。

制造悬念是《29》叙事情节的最大特色。比如,《原宿二手服装店店长》这一集的主角是MUYUA(むゆあ),片头一开始是老板的发言——超过25岁就很难再站在店头工作了,透露了这个行业的残酷现实。MUYUA也对未来陷入了沉思。接着通过疑问设置了大悬念——这个潮人店员的未来又会怎么样呢?对于未来,其他员工都有清晰的规划而MUYUA却说只想过好当下。这是第一个小悬念。老板委托他策划两周年店庆活动,给他一次锻炼领导能力的机会,而他却对自己没信心。这里设置了第二个小悬念——是止步于领军店员,还是能够掌握牵制别人、影响别人的能力,对于MUYUA而言,这关乎他以后的人生。其后MUYUA召集店员开了一次没有老板参加的会议,讨论店庆活动方案。店庆当天分工明确,客流量是往常的两倍以上,大获好评。通过这次活动MUYUA增强了自信,透露了想开一家更面向男性的新店的想法。就这样,叙事者在内容叙述的过程中设置大悬念和小悬念,以提问的方式吸引观众进入设置好的信息链,一环扣一环地解扣。

《茶农家》的主角高桥在广岛世罗尝试不依靠农药、化学肥料培植茶树,制作能够保持原来味道的茶。片头首先是他的自述:今年第一次用这种茶叶制作煎茶,很好奇会是什么味道呢?引出了整个故事的大悬念。今年的霜冻来得迟,现在茶树已经长出新芽了,如果全部都遭受霜冻的话就比较麻烦,生计都没办法维持。这是第一个小悬念。新茶制作完成后在商场举办试喝。高桥表现出了不安,这时片中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高桥追求的强烈的香味和味道,能否传达给客人呢?这是第二个小悬念。客人试喝后都给出了正面的评价。一直担心的霜冻也没来,新芽顺利成长,茶园也迎来了摘茶体验的14名客人,至此悬念全部解开。

制造悬念不仅有利于增强叙事的节奏,还有助于深化主题。总结而言,《29》中悬念的设置不仅能吸引观众的注意,还有助于凸显激励年轻人的主题,给予那些“啃老”的年轻人、那些深陷困境准备放弃的年轻人以榜样的力量。

与《29》相比,《路》则淡化情节。叙事一般从傍晚开始,跨过零点,按照自然时序将人物的工作场景、职业的特点娓娓道来,没有明显的冲突,如午夜般平静。例如,夜空摆渡人主题,按起飞前、飞行过程、飞机降落后三个阶段为观众详细呈现了机长俞佳杰和乘务员向思齐夜间航班的工作流程,以及与白天航班相比需要克服的额外困难。解忧杂货铺主题,按照时间的推移描绘了兼职心理咨询师汪文博下班后倾听他人烦恼、开导他人的情景;另一位人物戏剧倾听师窦晨倩白天帮助特殊儿童通过戏剧表演融入正常的生活,晚上则为年轻来访者举办戏剧派对,通过戏剧的方式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故事并且重新认识自己。

《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中提到“困难与障碍”是主角需要的,天气、疾病、战争、自我怀疑、缺乏经验、傲慢——这一切是主角在努力实现他的目标道路上的障碍,是表达张力的方式。综上所述,《29》与《路》相比,主角跨越障碍的过程让人物形象变得更有张力、更为饱满。

二、《路》与《29》的叙事结构比较

叙事结构服务于叙事情节。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一般分为阶梯递进式、中心线串联式、板块式、漫谈式、绘圆式、套层式。

《路》属于板块式结构。板块式是指事先确立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然后将几大块相对独立的内容并列组织在一起,来说明和印证这个主题。板块式有并列式和递进式,《路》属于前者。每一集都有明确的主题,中间运用一句话过渡,将同一主题的两个不同人物故事串联起来。

《29》则属于阶梯递进式结构,按照事件进展情况或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每一集以人物的成长为轴,以人物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来展现人物的成长。同时,阶梯递进式是一种便于设置悬念的结构,因此其有助于推进《29》的情节展开。

三、《路》与《29》的叙事视角比较

视角的选择决定了叙事的重点和非重点,并且表明了对叙述内容的一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叙事的客观、真实和完整性。一般有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内外结合视角四种类型。《路》和《29》都选取了内外结合视角。

内视角主要由主角自述及周边人物对主角的评价构成。例如,在《路》午夜食客坊主题中,内视角表现的是深夜酒馆老板肖竹在镜头前讲述酒馆的客人类型、深夜酒馆的意义。另外,客人们真诚地对肖竹和酒馆进行了评价。观众从自述和评价中能深刻体会深夜酒馆给孤独的人们带来的莫大慰藉。外视角表现的是客人的年龄职业以及光临酒馆的频次,酒馆设置门锁、不设酒单的经营特色等。《29》以恋爱游戏插画师为例,内视角的表现是主角德丸小姐的陈述以及前辈的评价。德丸小姐陈述了当前的职业困惑、初中时代封闭自我的经历;听到参赛作品被总监否定后的自我分析,表情由微笑渐变到严肃;通过第一轮评审后,她又表达了自己的不安。观众通过她的陈述和脸部表情真切地了解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面对挑战的勇气。外视角则体现在通过解说词介绍德丸小姐的收入、开销及一周安排。她每月开销15万,其中3万用于购买漫画书及同人志。每天下班后花两小时以上学习绘画。这种用客观数据呈现的外视角表现为观众展示了德丸小姐热爱工作、努力向上的一面。

综上所述,两部纪录片内外结合的叙事视角既能真实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人物的形象更为立体饱满,又能客观记录人物和事件的侧面。

四、《路》与《29》的叙事语言比较

叙事语言一般包括长镜头、特写镜头、同期声、配乐、解说词等。笔者主要从长镜头、特写镜头以及解说词对两部纪录片进行比较。

1.长镜头。长镜头有利于保证镜头展现的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因而更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两部纪录片在讲述重要情节时都运用了固定长镜头。比如,夜空摆渡人中机长俞佳杰操作飞机降落时有一个大约20秒时长的长镜头,观众透过这个镜头看到了操作娴熟、专业冷静的俞佳杰。潮人店员MUYUA当听到老板委托他策划两周年店庆活动后,有一个长达20秒的长镜头记录了他的反应。他在抬头—低头—摸鼻子三个动作中循环,这个镜头语言将MUYUA的不知所措表现得淋漓尽致。

2.特写镜头。两部纪录片都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比如,《29》中对游戏插画师德丸小姐绘画时的脸部特写,充分展示了她对创作的专注。又如,临终关怀护士这一集,镜头对东山小姐使用精油帮难受的老奶奶温柔地按摩手背的一幕进行了特写。《路》中心理咨询师汪文博倾听来访者烦恼,对他倾听时的脸部表情、倾听结束后双手捂脸的动作都进行了特写。两部纪录片都通过对人物的特写展现了人物敬业、奋斗的精神面貌。

3.解說词。两部纪录片的解说词风格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路》的解说词充满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主要集中在片头语和片尾语。而且解说员声音充满磁性,与解说词的文学性相得益彰。比如,解忧杂货铺主题中片头的“在繁忙孤独的都市里,我们习惯把痛苦和烦忧调至静音模式,可当深夜来临,那些藏在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开始苏醒,我们渴望被听到,期待被理解,于是‘倾听师逐渐成为黑夜里最温暖的回音”。第一个故事末尾窗外雪花飞舞,解说词贴切地引用了王小波的话——“他们开始吃喝谈笑,度过漫漫长夜,当户外梨花飞舞,雪光如昼时,人们不想沉沉睡去,这种感觉,古今无不同”进行总结。

与《路》相比,《29》的解说词则显得十分口语化。解说员语调抑扬顿挫,运用了大量的语气词,不经意间还会出现笑声,整体显得自然和接地气,如用“哇哦,好引人注目啊”评价潮人店员MUYUA的着装,用“啊,好厉害”形容睡眼惺忪的MUYUA,并伴随着自然的笑声。对恋爱游戏插画师德丸小姐买了15本漫画书及同人志发出了“真能买啊”的感叹。

五、结语

《路》和《29》的成功离不开叙事策略的恰当运用。两者在叙事策略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共同点首先是两者都运用了内外结合的叙事视角,既保证了人物故事的真实又给予观众一定的解读自由和思考空间。其次,两者都在表现人物的重要情节上运用了固定长镜头,在体现人物细节上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差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在叙事情节上,《路》淡化情节,而《29》偏向于运用悬念增强情节性。悬念的设置不仅有助于吸引观众,还有利于塑造更有张力的人物形象,深化激励年轻人的主题。其次是叙事结构的差异。《路》主要采用的是板块式,《29》则采用了更便于设置悬念的阶梯递进式结构。最后一点是解说词的差异。《路》偏向于文学性,而《29》偏向于口语化。解说词风格的选择直接影响受众群体。文学性的解说词更容易吸引“文艺青年”,而接地气的解说词更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因而受众范围会更为广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日本人物纪录片对叙事情节的处理方式以及在叙事语言风格的选择上能够为国内纪录片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单位 广州工商学院

本文系2018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大学《基础日语》生态课堂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8WQNCX22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任远.纪录片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双颖.纪录片叙事节奏和悬念设置的方法探析[J].新闻世界,2013(06).

[4][美]希拉·柯伦·伯纳德.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第3版)[M].孙红云,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5]李劲松.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J].中国电视,2007(08).

[6]靳斌.真实如何呈现:阐释学视野下的纪录片叙事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编辑:沈金萍】

猜你喜欢

长镜头悬念纪录片
Rough Cut
浅议影视剧中的长镜头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等待
超级蚁穴
毕赣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档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长镜头美学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