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年故事会

2021-09-07徐利智张芳史书文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节目单故事会小宝

徐利智 张芳 史书文

在以往的表现类节日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下面问题。

●孩子专注于自己所演出的节目,对同伴的节目关注不多。

例如,孩子会主动说:“老师,我讲的故事名字叫《小兔子找太阳》。”老师问:“你知道好朋友萄萄讲什么故事吗?”孩子迟疑地摇摇头说:“不知道,她没告诉我。”

●孩子只专注于自己的表演,成人负责活动的各类准备。

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在出场顺序、节目单设计、舞台背景、场地布置、道具采购等方面精心策划,孩子被排除在这些活动之外,只负责表演。

●表演结束即活动结束,孩子对自己的经历和付出很少有回顾和评价。

例如,我们很少在活动之后问孩子:“这次大家一起做了哪些事情,你还记得吗?”同样的,我们也很少让孩子说说对自己表现的看法。

这一次的新年故事会,我们希望孩子们能真正成为迎新年故事会的小主人。通过环境营造和机会创造,激发孩子的互动性、参与性和行动力。

我们期待:

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活动。比如,期待新年故事会的发生和到来,用自己的方式和符号表达对故事会的期盼。

以连续性课程的方式让孩子们深度参与活动的各项准备,在行动过程中思考和学习。比如,表演的时候需要哪些道具,出场顺序如何确定,如何布置新年故事会?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所经历的事情和行动能有自己的表达和评价。比如,问问孩子们:在故事会中,有没有让你难忘的事?你给自己的表现打几颗星,为什么?除了讲故事,你还想怎样迎新年?

破冰 生动有趣的节目单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节目单吗?

萄萄:节目单就是一张纸,上面写着节目的名字。

教师:你在哪里看到过节目单?

年糕:妈妈带我去听音乐会,音乐会有节目单。

教师:大家觉得,我们的新年故事会需要节目单吗?

(孩子们纷纷点头,表示需要)

小宝:可是我们都不会写字,怎么做节目单呀?

在师幼谈话中,我们发现孩子对节目单有着自己的认识,他们知道节目单由文字组成。但是他们提出了自己的困难:小朋友不会写字,怎么做节目单呢?这个问题成为孩子和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也成为支持和推进孩子的关键性提问。

关键性支持与引导

在《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前书写”部分中提到:5岁左右的孩子能够发现汉字“一字一音”的特点,能够使用图画、符号、文字等多种形式,创意地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原来,不会写字没关系,我們可以用图画等方式告诉别人自己的节目。孩子们知道这个方法后,都跃跃欲试。

在尝试用画画写写的方式做节目单时,孩子们展现出了积极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行为倾向。例如,有孩子问:“《三只小猪》的‘只怎么画呀?”同伴支招说:“你可以画一杯果汁呀,你画果汁,我就知道代表的是《三只小猪》的‘只。”又有孩子问:“《找太阳》的“找”有点难,帮帮我吧!”好朋友快速反应说:“可以画一个放大镜代表‘找。”

成果及给家长的启示

生动有趣的节目单出炉后,成为孩子们信息交流与分享的中心点,也成为故事会话题不断扩展的源头,迎新年的故事会开始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萄萄:哇,这是我们做的节目单!

小宝:沐马,你的节目是哪一个呀?

沐马:我是第6个,你的呢?

小宝:我和年糕一起,是第10个。

沐马:你们演的是《小猫钓鱼》吧?

小宝:是呀,没错!

看到孩子设计的节目单后,家长们很惊喜。一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节目单可以由孩子来做;二是他们觉得孩子们制作的节目单比成人制作的有趣多了。

原来,只要我们足够了解孩子,为他们创造合适的活动和环境,在这些真实的问题和场景中,孩子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分工合作 我们是故事会的小主人

当新年故事会成为班级中人人热议的话题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挖掘活动中的教育价值,推进孩子们的深度参与?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深度参与活动的背后,孩子的思维力、合作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得到提升?

教师:新年越来越近了,故事会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阳阳:我们准备了故事,还画了节目单。

教师:是的。

八哥:我们在哪里表演呀?

多多:我觉得音乐厅很好,爸爸妈妈经常和我们在那里做游戏。

阳阳:如果在音乐厅表演,我们怎么布置呢?

在谈话中,孩子们提出要对舞台进行布置,可见孩子们的心里充满节日仪式感。为了活动顺利开展,孩子们开始进行精心和必要的环境布置。

连续性支持与引导

在《学前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人际交往能力”部分中提到:5~6岁儿童已经开始有固定的玩伴,能够主动发起或加入同伴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与同伴协商和讨论,共同完成作品。

舞台需要设计,场地需要规划,道具需要制作……这么多的事情如何安排呢?老师提出了让孩子们合作的建议。

小宝:对,我们可以分工完成。

萄萄:我们分组吧!

沐马: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老师的提议迅速获得了小朋友们的响应。经过讨论,成立了舞台装饰组、点心区设计组、观众席设计组。大家纷纷约上自己的好朋友,开始选择自己想做或者擅长的事情。接下来,老师做了以下连续的支持和引导。

①在真实情景中,支持孩子进行小组分工与合作,体会分工与合作的意义。

②让孩子根据自己选择的任务,尝试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老师将孩子的想法备注在设计稿上。

③组员之间交流自己的设计和想法,选出大家认可的方案。

④活动当天,为孩子创设向父母展示和介绍的机会。

成果及给家长的启示

活动当天,孩子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主人般地一一介绍着。

棠棠:妈妈,你看这柱子上的音符,是我和年糕、萄萄一起粘上去的。

恬恬:爸爸,点心台的马卡龙、草莓还有桂花年糕也是我们选出来的。

滴滴:妈妈,今天的音乐厅布置得多漂亮!老师就帮了一点点忙,我们厉害吧!

孩子们自豪的表情,自信的介绍,以及充满想法和设计感的故事会现场环境……我们的新年故事会从节目单这颗小种子开始,通过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努力,慢慢发芽、生长和开花,并在这一天的高光时刻,展现出了可爱的模样。我们精心准备了记录孩子分组设计、讨论协商、行动合作过程的视频,让家长较为全面地了解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

家长们很感慨,原来孩子的成长就在他经历的点点滴滴之中。看来成人也应该放手,让孩子参与家庭节日活动的策划和准备。原来成人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支持孩子将自己的设想变为现实。

回顾与评价 故事会的小路图

新年故事会活动进入尾声。如何让孩子对自己的参与和表现进行回顾和评价,将自己获得的经验迁移到下一次的活动呢?

凡凡:老师,故事会要结束了吗?(老师点头表示赞同)

小宝:好想再来一次呀。

教师:为什么想再来一次呀?

小宝:因为故事会里的很多事情,我都很喜欢。

歆姐:我喜欢一起设计节目单。

凡凡:我喜欢大家一起装饰音乐厅。

八哥:我还要和京京、汤圆他们一起演《拔萝卜》的故事。

(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对故事会的喜爱)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新年故事会活动即将结束的那份不舍。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是享受的,有成就感的。他们希望能够再经历一遍。孩子们能用可视化的方式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吗?回顾记录能够帮助孩子留下这段美好的记忆。

探索性支持和引导

《学前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自我意识”部分中提到:中班幼儿能根据自我外在表现的某个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不过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孩子的自我评价往往是活动中的难点。我们借鉴思维导图可视化的方式,尝试引导孩子回顾与自评,做了新的尝试。

我们将这样的经验回顾思维导图叫作“故事会的小路图”。我们在一起做了什么?它们的前后顺序还记得吗?你最喜欢哪个环节?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从孩子们记录的小路图看出来,故事会的活动过程已经印刻在他们的心里。在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用小路图的方式表示自己的经历,并给了自己一个较为精准的评价。比如,多多说:“我最喜欢在操场上给弟弟妹妹講故事了,但我有个地方没有讲好,还可以进步,所以我给自己打4颗星。”年糕说:“故事会的每个活动我都喜欢,大爱心是大喜欢,小爱心是小喜欢。我和萄萄的故事表演被选出来为全园小朋友表演,所以我觉得我们很棒,可以打5颗星。”

成果及给家长的启示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开启。元旦之后不久便是春节。结合这次新年故事会的经验,孩子们开始讨论新年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他们列出了11件迎新春可以做的事情,分别是:包红包、写福字、做灯笼、许心愿、放烟花、大扫除、穿新衣、唱歌曲、贴对联、亮灯光和团圆饭。看着孩子们一起完成的迎新春思维导图,可以想象他们寒假那忙碌而愉快的身影。

猜你喜欢

节目单故事会小宝
故事会影响对药品的选择
捉迷藏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幽你一默
到底谁先唱
最后一名
坐在节目单上
鱼腿
编读聊天室
众手浇开故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