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年习俗知多少

2021-09-07王依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传统习俗新衣年糕

王依

年夜饭

年夜饭,也称为团年饭、团圆饭、围炉,是除夕的阖家聚餐,目的是在过年前一家团聚,对一家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顿晚餐。传统上年夜饭多在除夕祭祖后食用,意味着告别旧岁迎来新岁。各地年夜饭的时间不尽相同,较为常见是除夕日的下午到夜里开吃。但在中国极少数地区,年夜饭甚至有早晨吃的,如湖南湘西、湖北黄冈。

饺子与年糕

按照习俗,除了菜肴外,过年时,南方人要吃年糕,北方人要吃饺子。民俗专家表示,除夕吃饺子和年糕均有象征意义。饺子是时间的象征物,新旧年度的时间交替在午夜子时,“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吃饺子表示辞旧迎新,除旧布新,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另外,由于饺子形状像元宝,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而年糕有谐音“年年高”的意思,因此,南方人有在除夕必食年糕的风俗。年糕的样式、颜色很多,尤其是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金银财宝,寓意新年发财,财源滚滚。

扫尘

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农历年底的送神日(农历十二月廿四日)至除夕,人们会将全屋打扫干净,以准备迎接新一年的来临。年底的大扫除,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从正月初一开始,不许打扫,以保留“财气”,直到正月初五的破五节。

年兽出没

这是一个中国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年兽”,平时以捕捉动物为食,冬天时动物冬眠,食物短缺,尤其在过年时,年兽就下山吃人,老百姓被年兽惊扰,不得安宁。后来大家发现,凶猛的年兽也有弱点,它害怕红色、火光、响声,也不喜欢清洁的环境,因此大家就想出了对付年兽的办法,有了放鞭炮(响声)、贴红纸(红色)、点红色灯笼(火光)、大扫除(整洁)的习俗。

穿新衣

大年初一,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会穿上新衣裳,含送旧迎新之意。这是个古老的习俗,南北朝就有记载,元旦这一天“长幼悉正衣冠”。民国的时候,《平谷县志》也记载正月初一“卑幼盛装饰,拜尊长为寿”。所以,一过新年,大家都要穿起新衣。另外也有说法,穿新衣与中国古老的农耕社会有关。农耕社会,特别是黄河流域,一年一熟,也就是到年底才收获,因此,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

贴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年红”(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窗花等)中的一种。它用书法把贺年的吉利字词写在纸上,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国人过年的重要习俗。宜春帖,是春联的起源之一,又名“春书”,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是人们祈求招祥纳福的物品,于立春日用色纸剪成“宜春”二字,张贴在门柱上,也有一些是写成单句的吉祥话,贴于门楣上。

贴“福”字

贴“福”字是过年的传统习俗,是春节的象征。“福”字现在的解释多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也有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到)、福气已倒(到)”。

放爆竹

爆竹又称鞭炮、炮仗、纸炮仔等,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最初是为了驱魔避邪。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爆竹声震响天宇,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寓意旺气通天。但近些年,由于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很多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或对燃放时间和地点作了特别规定。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习俗,把传统习俗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传统习俗新衣年糕
年糕
年糕
墨小宝穿新衣
龙舟
巴铁
为我代“盐”
知了娃娃
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