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2021-09-07陈雅琪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陈雅琪

摘   要:商业银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在我国的经济资源配置和金融支付系统运转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但在商业银行有序运转中,不良贷款的出现阻碍了其良性发展,且潜在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系数,不利于我国未来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因此,围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因素进行探讨,进一步分析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对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管理;信贷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3-0106-03

过去40余年来,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主导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是多元化和叠加式的。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良性经营会对国家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带来直接影响。贷款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可以为其带来良好的经营收益。但是,不良贷款的出现不但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其经营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分析不良贷款产生的内外部原因,协同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制定应对措施,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提高信贷从业人员质素,多方法、高效率地摆脱自身因不良贷款发生而面临的困境。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

(一)银行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体现在银行内部违规操作以及违约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等方面。银行在对贷款人进行审查的时候缺少规范性,甚至还会出现个别银行违反正确贷款程序的情况。这些银行既没有认真审查贷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合法性、抵押物真实性等,也没有对担保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为不良贷款的形成埋下了深深隐患。违约风险管理可以實时监测市场变化情况,了解行业的投资级别,通过全面分析借款人的具体资料来判断违约概率,预测银行贷款损失率与挽回率,从而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发生。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缺少完善的评估工具,既没有优质的贷款数据信息库,也没有科学稳健的信用风险模型,这就会导致商业银行在贷款决策方面出现偏差。

(二)银行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体现在体制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首先从体制方面看,目前很多人的固有思维模式中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念,认为银行和客户之间会存在一些距离,这就使得银行商业化、贷款市场化与交易诚信化原则不能在申请贷款时贯穿始终。随着贷款数量的增加,不良贷款出现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以至可能长时间积累大量的不良贷款。其次是从法律方面来看,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不能有效控制套取银行信用、逃避银行债务等行为。由于有关商业银行保护的立法规定不够全面,银行作为债权人缺少足够的权利对债务企业进行严格监管,以致不能够有效保护银行债权。而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也为信贷活动带来很多风险,以至不能确实有效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运行。不断累积的大量抵押贷款容易因法律保护力不足而转为不良贷款,为了从根源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必须加强债权的法律保护。应根据不良贷款引发的常见问题去完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破产企业重组方面,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规定,明确必须进行破产清算的企业和资不抵债企业两者之间的区别,因为个别企业会利用破产重组进行整顿再生,而资不抵债的企业却无法利用此法再生。同时,这也为判定企业无法按时还贷是否应归类为不良贷款提出了一个判断依据。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

(一)不良贷款不利于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盈利,进而为其长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这也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首先,商业银行如果出现了不良贷款,就无法正常按时收到这些贷款资金的利息收入,更加严重的则是贷款本金都无法全额收回。其次,若商业银行无法有效控制住不良贷款的产生,那么不良贷款的数量和资金总额便会持续增加,使得银行承受更高的经营成本和经营压力。商业银行的发展规模和资金实力密切相关,所以,商业银行如果出现不良贷款就会导致可用资金的减少,从而削低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而支付能力的下降或不足可能会引发市场挤兑风险,造成不可修复的信用危机,此局面又会导致目前的银行体系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这将很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

(二)不良贷款会引发国民经济波动

金融因为其自身性质,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核心地位的杠杆作用。而金融体系的市场主体则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关系到金融体系的建设,也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良贷款的比例超出一定范畴,势必会造成商业银行体系的信用危机。而且由于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渗透,信用危机的出现将会造成国民经济的波动,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例如,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巨大波动。

三、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策略

(一)完善不良贷款内部管控制度

想要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发生,保证商业银行的经营利益,就应当积极构建一个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管控制度。商业银行在处理信贷管理方面应该严格遵守已成文的贷款流程,并且做好风险情况的防范,以便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进行控制和事后补救。商业银行在接到借款人的贷款申请之后,需要进行“5C”审查工作(“5C”包括借款人的品德信用、能力、资本、担保和经营状况),整合相关的资料分析判断,采用量化方式测算借款人的贷款风险。如果在审查工作中发现异常因素,应当及时终止贷款流程。各个环节都要严格审查,避免向不符合贷款资格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资金,以免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和贷款资金的收回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贷款发放之后需要建立相应的事后补救环节,如果贷款期限已满,借款人却不能保证按时归还本金和利息,商业银行就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以尽可能减少自己的经济损失。不仅如此,商业银行还要对内部审计和监督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信贷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与职业能力,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自身利益受到威胁。因此,加强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将会为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不良率农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