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元年稷山集市贸易存废之争

2021-09-07

新晨 2021年7期
关键词:光明日报运城群众

改革开放,推进富国大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1978年,《光明日报》上刊登的一封不显眼的读者来信,将恢复集市贸易的大幕掀开一角,并最终促成整个山西省集市贸易的恢复。集市贸易的恢复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更使全国人民特别是运城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从“极左”的禁锢中醒悟过来。

稷山集市贸易的命运变迁,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对市场作用的定位不断突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并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部署。改革越全面深入,党对改革的根本目的认识也越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握住方向和源头,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

每天凌晨3时,山西运城市稷山县的两红市场就红火起来。太原、西安、武汉等地的商贩一车一车地将货物交给场内的几十家批发企业。如今,稷山县200多个行政村中,村民不用出村就能到集贸市场买到日用品。

然而,在1978年春季,这里还禁锢在“极左”思潮的迷雾中:集市贸易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全部取缔,群众偷偷到人多的地方卖点鸡蛋,有关部门便组织民兵驱赶,运气好的跑掉,不好的没收鸡蛋不说,还要拉到大街上批斗。群众怨声载道又无可奈何!

也就在此时,《光明日报》刊登了李先念同志关于农村问题的文章,文中提到:应恢复农村集市贸易。这引起该县汽修厂工人陈寿昌的注意。

陈寿昌是北京人,1968年中学毕业后来稷山插队。这期间,他目睹了取缔集市贸易给农民带来的不便,便给《光明日报》写信希望恢复集市贸易。来信引起光明日报理论部编辑武勤英、方恭温的注意。但当时全国农村领域的拨乱反正才刚刚开始,登还是不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马文沛听取汇报后毅然决定将这封信刊登在该报7月21日《经济学》版的《读者来信》栏目中。

来信在全国特别是运城地区引起强烈反响。基层干部十分拥护陈寿昌的来信,他们到处找《光明日报》,一时间,刊登来信的报纸成为干部群众亲朋好友互相传阅赠送的“礼品”。

运城地委主要负责人却暴跳如雷,一面指责《光明日报》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农业学大寨,要各县不要理《光明日报》,加大力度继续“撵集”,一面要稷山县追查陈寿昌的反大寨罪行和反革命动机。

运城地委负责人的做法激起干部群众的极大愤慨。临猗县的十几位干部公开给《光明日报》写信发电报支持陈寿昌的要求,稷山县委的一位工作人员称稷山的陈寿昌是个工人,不会关心农村的事,信是别人冒用他的名写的,以此保护陈寿昌。一些卖鸡蛋的农民则把《光明日报》贴在大街上,盖在放鸡蛋的篮子上,和“撵集”人说理和抗争。

《光明日报》顺应人民群众意愿,8月4日刊发了第二封群众来信《陈寿昌的信说得好》。这更引起运城地委负责人的恼怒。他召开干部群众大会,说什么取消集市贸易是中央领导省委领导的决定,恢复集市贸易是资本主义回潮,是和学大寨唱对台戏;《光明日报》代表不了党报,和《光明日报》的斗争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声言要一斗到底,直到彻底胜利。陈寿昌同志也被关进了学习班,交代反大寨罪行。

《光明日报》呼吁恢复集市贸易的报道得到中央主要媒体的大力支持。8月18日,《光明日报》刊出第三封群众来信《不能再“撵集”了》,新华社当日加编者按发了通稿,《人民日报》第二天全文转载。之后,《光明日报》又于9月16日、30日分别刊发了运城、临汾等地关闭集市贸易造成严重后果的调查报告和《关闭集市贸易是前进吗?》的评论员文章。

在舆论的压力下,山西省委下达了开放全省集市贸易的有关决定,调整了运城地委的领导班子,处分了运城地委主要负责人。据稷山县的一位同志讲,该县恢复集市贸易的第一天,许多集镇尽管没多少货物可买卖,但人山人海,人流如潮。有的集镇群众还把《光明日报》贴在墙壁上,在墙壁前放鞭炮以示庆祝和感激!

集市贸易的恢复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更使全国人民特别是运城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从“极左”的禁锢中醒悟过来,开始思考“四人帮”利用大寨推行“极左”路线给农村农民农业造成的危害。于是,《再不要拿“反大寨”的棍子打人了》等反思农业学大寨过失的文章陆续从运城寄到《光明日报》。《光明日报》倾听群众呼声,又将报道锋芒转向彻底清除“四人帮”在农业学大寨中的种种谬论和罪行,全国农村领域的拨乱反正便进入实质性阶段。

最初调查运城、临汾等地关闭集市贸易造成极大危害,并将调查报告发在《光明日报》上的著名经济学家、山西财大原校长冯子标教授,回忆起那段历史仍心潮澎湃:“《光明日报》开了农村清除‘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先河!”“日后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光明日报》做了最先的舆论引导!”

后任稷山县文联主席的陈寿昌回忆当时写信及日后挨整、平反的不平凡经历也感慨万千:“如果把‘极左路线比作一块覆盖全国农村的坚冰,《光明日报》的这组报道硬在冰上打了一个大大的窟窿,稷山、运城、山西乃至全国的农民就是从这个窟窿中看到光明,开始了新的追求,新的生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诚如本文上面提到的《光明日报》的那篇评论员文章预料的那样,集市贸易大大促进了农副业发展。而随着农副业的发展,群众又自发创办了千千万万个集市贸易市场。为促进这些市场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在规范村镇市场和个体网點的同时,引导千千万万个客商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筹资建设了一大批集产品加工、批发、销售、冷藏、保鲜为一体的大市场。稷山县的两红市场就是全国千千万万个大市场中的一个。这些市场外接周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大市场,内联方圆数十里的小市场,如万木葱茏,成为广大农民的致富桥、摇钱树!

(本文选自《报章里的改革史》,有删节。)

图书简介

《报章里的改革史》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文摘报》“旧报新读——改革开放40年路上的人和事”专栏文章结集而成,以“旧报新读”的形式,对改革开放历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改革征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激荡和转变的典型性的人和事进行解读。在“新”与“旧”的对比中,让读者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社会转型、文化嬗变,以及未来的走向,真实感受到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猜你喜欢

光明日报运城群众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山西运城:春来盐湖画意浓
山西省运城市:春来盐湖美不胜收
深情寄语殷殷祝福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光明日报》和@光明日报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对比分析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谷雨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