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画里的清宫矜贵

2021-09-07孙玉阳

收藏与投资 2021年8期
关键词:华服

摘要:绘画艺术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西方的油画,还是中国的国画,都历史悠久,流传至今。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笔者所就读的院校正处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发源地,这使笔者对满族的文化产生了独特的感情。在这次创作的方法上,笔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白描技法,在内容上表现了清朝的传统服饰文化,以满族女性的服饰为题材作为切入点。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展开想象,使其两两结合,恰到好处,在画面上可以同时看到“旧”与“新”,其中“旧”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袭,“新”是对当今社会潮流的追随。本文围绕着创作过程中的启示和难点,一一进行说明。

关键词:白描仕女;清宫贵女;靓妆;华服;首饰妆造

一、灵感

本次创作的灵感始源于一段网络文字:“此处是仙界掌管美人的命颜司,掌管天下所有姿容甚美之人。靓妆华服几时终,化解尘缘,妄欢余生。话颜,冷空空。”这段话有些《红楼梦》中描绘金陵十二钗的味道。笔者想,既然曹雪芹可以用文字把十二钗写得生动鲜活,有血有肉,那么在艺术创作中笔者也可以将心中的清朝八大国姝画得活灵活现。于是,笔者选取了清朝历史上八位相貌出众、际遇传奇的宫廷贵族女子,其中有皇后、嫔妃、公主,但所选人物却并不在于表达令妃、顺后、烈女、贞妇等具有道德宣教色彩的形象,而是着重描绘她们身上繁复的服饰、精致的妆容、云鬟雾鬓、霞衣蝉带,以表现女性的容貌与气质的美感,从首饰到服装都真实再现清朝上层的妇女形象。本次创作运用匀细的线描再加以统一的构图,虽人物神态较为拘谨单一,但重视面部特征的刻画,力求做到继承传统的同时,彰显出画中人物的姿容和风度。清朝的衣冠制度,表现了特定时期的风俗和时尚。而在画法、画理这些衣冠制度的艺术体现上,又具有朴素的现世主义美学思想。

二、内容

《靓妆华服》(图一)是八幅绘制于生宣直径42.5 cm圆形卡纸上的作品。这幅作品采用中国传统白描的绘画技法。在本次创作中,笔者选取清朝历史上八位贵族女性为原型,搜集其对应史料,根据其性格特点和生平经历,想象她们鲜活生动的形象,然后用匀细的线描绘在纸上,试图用最简朴的方式描绘最极致繁复的美。画中八人的形象看似相同却又各异,其中有德才兼备、母仪天下的皇后;有风华绝代、仪态万方的贵妃;还有娇俏可人、明眸善睐的公主。每个人物的形象都有自己的特点,而笔者着重刻画人物的妆造服饰,力求还原最真实的清廷贵女形象,让观赏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清朝宫廷的服饰文化和中国白描装饰画的魅力。

作品的八个部分,分别选用了八种不同的发式。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女性的发式十分丰富,而且名称各不相同。其中,满族女性发式非常特别,与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女性发式均有较大差异,且代表性突出。满族民间女性发式梳理方式相对简单,但变化比较多。“汉族发髻在颈后,满族发髻在头顶”,成为满汉女性发式的标志性区别。发髻的样式和名称也同样有很多,如高把头、高粱头、两把头、知了头、叉子头、大蓬头、架子头、老样子、两把抓、大盘头、大拉翅、旗头等,而满族的上层贵族妇女多戴钿子,梳旗头。钿子是一种由框架编织、镶钿花的平顶帽套。清初,汉族女子很少戴钿子,而满族女子却承明制,学汉女将头发梳成仿明式发髻,佩戴钿子,其种类主要分为满钿、半钿、凤钿、挑杆钿子等。用来装饰发髻的首饰更是种类繁多,有通草绒花、掐丝珐琅、缉珠点翠等。因此,笔者在画中也尽量贴近历史,将画中女子所梳的发型和用来压髻点缀的首饰尽可能画得细致真实,使画面看似形式简单,实则内容丰富。

此外,因為画面中发丝所占部分比较多,需要对其细细勾勒以交代清楚头发的走向和穿插关系,所以笔者选择用白描的方式来表现。白描本身就是传统中国画的一大特色技法,其使用单一的黑色线条勾画出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添加任何色彩修饰。白描主要着眼于人物的主要形态特点和穿衣、打扮等细节,优点在于能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进一步诠释人物的个性、品格等。

三、理念

服装与服饰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尤其以封建社会最为突出。纵观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各有其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无论服饰的样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它所表达的内涵都反映着各个朝代自身的深厚文化。在古代汉服和民族服饰的对比研究中,清朝时期的风格可以总结为“衣锦媚行,珠玉琳琅”。清朝的服装首饰样式和制作工艺到达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再加上清代距今时间较近,有大量的服装和首饰较为完好地流传了下来,使人们能够充分地了解属于那个时代的灿烂服饰文化。所以,笔者也想把华丽繁复的清宫服饰用最简单的线描进行展现,选取清史上著名的八位宫廷传奇女子作为原型,通过查阅史料了解她们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定位她们的形象、面貌、穿衣习惯,使她们梳高髻、戴凤钿、穿锦着罗的形象跃然纸上。她们的神态或喜或忧,着装贵气逼人,通过对她们妆发服饰的刻画,使她们形象鲜明,情感丰富,成为鲜活饱满,有血有肉的立体形象。清代戏剧学家李渔说:“一簪一珥便可伴一生。”李渔的话,道出了万千东方女子心底的呼声,她们无需过多的精神追求和过度的情感需求,换一套头面,着一袭华服,俨然风华绝代的东方美人。但简单的服饰追求,就更考验在观感上的塑造,即要求人物发髻上的头饰和衣物上的纹饰极精极美。通过本次创作,笔者希望能让更多的人领略中国女子服饰文化独有的韵味,感受传统中国画中白描技法的魅力。

四、总结

清代满族的先祖发源于黑龙江北方,诞生于白山黑水,经过步步南迁,最终入主中原。追溯历史,同样在这里,鲜卑建立北魏,契丹建立辽国,女真建立金国,蒙古族建立元代,满族建立大清国。这些封建帝国的更替给中国服饰文化带来了重大影响,推动了整个中华服饰史的进程。其中,满族文化的服饰风格不仅是外表的耀眼夺目,更拥有深邃含蓄的寓意。服饰背后的精神凝结成一股力量,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瑰宝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意识使服饰在中国古代人民的迁徙繁衍中依旧保持着民族风格,很多宗教学、民俗学、民族学史论的问题都能够在服装衣样、首饰妆造、服饰习俗中得到解答。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图腾信仰的多样性,通过“旗头高耸、珠玉琳琅、长发挽起、锦绣满身”诠释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清朝女性服饰之美。

作者简介

孙玉阳,1997年3月生,男,山东临沂人,汉族,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画艺术研究。

参考文献

[1]宗凤英.中国织绣收藏鉴赏全集[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2]周锡保.中国织绣收藏鉴赏全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3]段梅.东方霓裳—解读中国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4]曾慧.满族服饰文化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

[5]王金华.图说清代女子服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宗凤英.清代宫廷服饰[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7]郝艳华.云想衣裳花想容—中国历代服饰[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8]李春芳,周进.末代皇后的裁缝[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9]王苗.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7.

[10]阮卫萍.故宫经典—清宫后妃首饰图典[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

[11]戏子.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9.

[12]王建军,胥容菲.金声玉顺—中国古代金银珠宝首饰精品赏析[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

[13]王金华.中国传统首饰·簪钗冠[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14]殷安妮.清宫氅衣图典[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

[15]万依,王树卿,陆燕贞.清宫生活图典[M].北京:故宫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华服
假日绽放
姿态
Fancy Garden
B站领衔“中国华服日”,为传统文化打call
复古派对
时空旅人
动起来!
天马行空IT Girl
凯特王妃最爱高街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