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镜头
2021-09-07刘新宁
刘新宁
詩人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一个群体,他们掌握着最简短灵活的艺术,在或多或少的字里行间述说着对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体验;他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心装天下,居庙堂之高而处江湖之远;他们放逐自己在千山万水间,漂泊天涯又不失游子情怀;他们用一颗敏感的心捕捉着世界和生活,自己的神思和举止更是一幅美丽幽深的画面,引人瞩目、耐人寻味。
屈原离开郢都,一路南行,他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半旧的衣衫,鞋子沾满泥土,一手扶剑一手捻须。面容清癯、目光炯炯,时而吟哦、时而沉默。荆楚的大地,秋水茫茫、秋风阵阵。他踽踽独行,一排大雁从长空飞过,鸣声哀哀。他回首故都,虽远在天际,却也在他的心头。于是诗人坐下来,写了《哀郢》《涉江》,“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公元744年的长安,李白仕途失意,不免在寓所独酌。晚风清、星月明、花影动、春愁浓。诗人独坐庭前,把酒向天,写了四首《对月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且饮且歌,把心中的块垒、杯中的甘美抒写得淋漓尽致。
长江浩浩汤汤,送走了多少英雄豪杰,也阅尽了无数文人墨客。烟花三月的武昌,正是江花盛开、春意盎然的时节。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上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然而这欢喜之下却有些惋惜与惆怅,因为喝完酒孟浩然就要登舟告辞,顺江而下,去那个著名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了。李白目送孤帆远去、江水东流,一颗诗意的心,和着友情,和着对扬州的向往,也始终没有离开孟浩然半步。
每到清明,总爱想起这样一个镜头,细雨纷纷的路上,一个叫杜牧的诗人正向牧童打问酒店在哪里,牧童遥指不远处一个被杏花遮掩的村庄。诗人转身向那里走去,心中想的是热乎乎的酒菜和舒适的歇息。而酒旗下,店主正在悠闲地看天、看雨、看风景,等着客人上门。
西伯利亚的风疯狂地抽打着俄罗斯的大地,冰雪覆盖着农田、村庄、城镇。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正在自己的家中,靠在椅子上读一本书,他的妻子冈察洛娃坐在火炉边织毛线,这是早年一本普希金诗集里的插图。诗人的生活是温暖、宁静、充满文化意味的。我们可以想见,雪在不停地下着,炉火也在熊熊燃烧着,诗人的妻子在一针一针地编织着,诗人在聚精会神地阅读着,美好的生活在持续着,时光静美,一切安好,这里没有丹特士的身影,这里是他们夫妻二人的世界。
十九世纪末的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厌倦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发展,同时也带着失恋的忧伤,决定离开伦敦和都市,去传说中的茵纳斯弗利岛过隐居生活。作为一名诗人,他向往的是宁静原始、悠闲轻松的自然情调,因此这个世外桃源适合他的心理要求。他,要“搭起一个小泥巴房;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蜜蜂巢,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想到这儿,诗人的脸上浮起了满足的微笑,他欢快地挥动着鹅毛笔,在纸上描述他未来的生活,那里有蟋蟀的歌唱,红雀的翅膀。水声日夜轻拍着湖滨……
读着叶芝这首诗,眼前仿佛看到这样一幅景色,美丽蔚蓝的湖中,一个鸟语花香、清幽美丽的小岛上,一座泥土房刚刚建好,诗人站在房子前不远的地方向远处凝望,偶尔有几只蜜蜂飞过他面前,嗡嗡叫着。
古今中外,诗人无数,他们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命运,不同的性格,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心理——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又热情奔放、洒脱不羁,忧国忧民,也遗世独立。他们或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踯躅在乡下的村舍农田。他们多数身形瘦削、面容冷峻,却内心如火,冷眼看世又热情讴歌,孤僻骄傲又平易谦和。他们哀叹人生的苦短,爱情的美好,世事的艰辛,他们有时赞美一朵花的开放,一只鸟的自由,一阵风的吹过……
镜头里的诗人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潇洒含蓄、隽永幽远,人与世界无限和谐;诗人眼中的镜头,五光十色、丰富复杂,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生命和性格,都放射着哲理性的光芒,引人做无尽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