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07马少华

安徽化工 2021年5期
关键词:化工思政职业

马少华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习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可见,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而课程思政就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一提起化工,人们就会联想到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不良影响,“谈化色变”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愿意报考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因此,近年来高校每年为社会提供的化工类毕业生远远供不应求。“化工安全技术”作为高校化工类专业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的一门核心课程,除了承载传授化工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功能外,更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理性辩证思维,科学看待化工行业的利与弊,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职业归属感,从而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可靠的化工高级人才。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化工安全技术”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着重探讨如何开展“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思政建设,如何让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1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路径

1.1 组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政教育水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转变专业课教师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传统理念,增强其思政育人主体意识。因此,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应组建一支能够适应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打铁首先要自身硬,对于专业课教师要进行课程思政,不但要专业过硬,而且要政治过硬、师德过硬。教师作为传道者首先自己要受到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另外,教师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自己作为教师的人文情怀、职业理想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结合在一起。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师团队定期参加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培训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经典语录,通过各种媒介如报纸、网络、学习强国APP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另外还通过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共同讨论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探讨思政融入与映射点、融入途径、思政教学策略及如何建设思政教学资源库等,提高自身思政教育水平。

1.2 构建课程思政意义,确立恰当的课程思政目标

结合课程特点,为课程赋予思政意义,确定恰当的课程思政目标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前提和指引。课程思政目标的设立要以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的,要依据学生的思想动态、成长需求和课程内容来确立。

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了解化工类专业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期待,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凝练出“化工安全技术”课程的思政目标为:通过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理性思维和职业自信心,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爱家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起为行业发展、国家发展、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对化工专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信心和专业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职业素养,增强其作为化工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感,培养学生的绿色安全发展理念、工程思维方式、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奉献意识。

1.3 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探寻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思政元素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基础,课程思政必须依托课程内容,通过充分研读课程内容,结合新时代社会需求和学生思想认知,深挖提炼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典型案例探寻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为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表1列举了“化工安全技术”课程部分教学内容对应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表1 “化工安全技术”部分教学内容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1.4 抓住课堂主阵地,创新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无论是实现课程的思政目标还是知识能力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和教学方法、手段是共通的,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把思政元素不动声色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在“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教学,采用创设情境、真实案例引入、组织讨论、循循善诱、引用名人金句、引申总结等多种方式开展思政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触点,尽可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产生教与学双方的共振,从而实现知识教育和德育的双重目标。

1.5 优化课程评价考核方案

价值引领成效的评价是比较难的,是因为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思政既有显性效果,又有隐性效果;既有直接效果,又有间接效果;既有近期效果,又有远期效果。因此,评价就需要注重定性评价而非定量评价。在知识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应将德育指标纳入考核评价方案,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等思政要素作为课程评价指标,可通过将思政元素与知识、技能试题巧妙融合、问卷调查、完成大作业等方式对思政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

2 课程思政建设总结与反思

习总书记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大会上指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新时代背景下,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必须得到更加综合的提升,才能满足社会及行业的需求。通过“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在给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将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养料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国情意识、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化工专业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化工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教师团队还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努力提升思政教学能力,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与有效途径,从而真正达到课程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立德树人的效果,进而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化工思政职业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学生作品
纳滤膜在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路浅述
浅谈化工分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