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校园运动安全事故成因谈校园运动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

2021-09-06梁志成

体育师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安全防护校园

梁志成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从校园运动安全事故成因探讨校园运动安全防护体系的建构。研究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校园运动安全防护体系:1.建立学生运动健康档案,关注体质差异学生;2.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强化学生运动安全意识;3.场地、器材检查常态化;4.规范体育课堂管理,提高教师安全意识;5.学校、社会和家长多方合力;6.制定应急预案。

关键词:校园;运动安全;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1487.2021.03.017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1]。2020年两会中百余委员联名提案: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伴随着学校体育运动普遍开展的同时,校园运动安全的矛盾也不断升级,不同年龄段学生参加学校体育运动发生伤害事故案例层出不穷,因此,学校如何能正常开展体育活动,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解析校园安全事故成因,为减少、降低、甚至消除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构建校园运动安全防护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

1 校园运动安全事故成因分析随着2004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中提出,要深入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后,学校体育工作迈入快车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身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得到改善是近些年亟需解决的问题,校园运动事故目前成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拦路虎”,降低运动难度,减少运动强度成为各级学校和体育教师规避体育运动风险的首选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校园运动事故看似是学校体育教育问题,实则是社会问题,它是由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所构成。通过观看前期收集到的学校体育运动安全事故案例、报道及处理流程等资料进行归纳整理,造成校园运动事故成因主要有:

1.1 学生显性疾病造成校园运动安全事故家族遗传、既往病史。显性疾病所造成的校园运动安全事故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和察觉。学生在入学前或者在进行体育运动前,对家族遗传、既往病史隐瞒不报,很容易发生校园运动安全事故,如某学校初三女生体育课猝死;某高校女生在参加完运动训练后,在宿舍猝死,就是家长和学生隐瞒心脏病史造成。

1.2 学生隐性疾病造成校园运动安全事故隐性疾病是不容易察觉的疾病,平时很正常不发病,待达到一定的条件,疾病立刻发作,发作非常突然,往往发病的学生和体育老师来不及反应。如某学校初三男生体育课昏迷后,送校医室简单处理,让学生自行休息,最后导致死亡事故,因为该男生多次参加校运会长跑比赛获前三名的优异成绩,为了在运动会得到优异成绩,经常长跑练习过量。事实证明,经常进行过量的长跑锻炼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有生命危险,李俊波研究指出:“大学常规体检对心脑血管潜在疾病很难筛查出,男大学生本身存在潜在心脑血管疾病,在中长跑中,由于长时间过多的体力消耗,会引起心脏负荷过重,激发潜在疾患,引发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最终造成猝死。”[2]

1.3 学生生活或运动习惯不好造成校园运动安全事故

1.3.1 生活习惯不好引起身体虚弱现在很多大学生参加运动锻炼较少,常呆在宿舍打游戏、上网、看电影、做作业甚至经常熬夜、通宵上网,是身体长期处于消耗体力不支的状态,这种状态下进行长跑练习很容易发生猝死现象。

1.3.2 运动习惯不好导致危险发生长期进行专业运动的运动员都知道,大强度运动完或者长跑结束后一定不能立刻停止,而是进入缓慢调整状态,然而运动习惯不好运动后骤停,很容易发生重力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将危及生命。

1.4 学生身体疲劳造成校园运动安全事故学生长期进行大强度体育运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发生运动损伤。某学校一位参加高考体育术科考试的学生,担心自己考不上,自己偷偷在考前加练,长时间加练导致身体出现疲劳,以致发生脚踝关节骨折,最终无法参加考试。

1.5 学校体育管理失位造成校园运动安全事故对体育器材监管缺失,以致体育器材年久失修或者腐烂破败,对学生造成伤害。例如:某体育场足球门砸伤人,某学校学生被球门砸死等事件。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一定离不开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这是最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学校里还应注意篮球架、天梯、爬杆、单双杠、刀、剑、各种球类、铅球等运动器材以及沙池、运动场内外线、地面凹凸不平、篮球场起胶、木地板等问题运动场地存在的安全隐患。

1.6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弱和身体素质较差造成校园运动安全事故郭艳菊、谢翔、彭峰林(2012)认为:“中小学学生由于心理和身体发育较不成熟,对于运动风险的认知和防范度较差,加之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烈,活泼好动,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中难免造成扭伤、挫伤甚至骨折等意外伤害……此外,体育课前不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准备活动或不听教师的安排擅自进行危险动作练习都会导致意外发生。”[3],这是由于运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造成的运动伤害;还有是学生身体状态不佳或者自身运动能力较弱,技能掌握不好,强行完成某一动作,造成拉伤、扭伤、骨折等运动伤害。

1.7 学生饮食习惯不当的危害造成校园运动安全事故饮食习惯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入学前或者入学后过多摄入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等食物,经常喝碳酸饮料,长此以往,身体变得肥胖,体重超重,骨质结构改变,骨密度降低,导致运动时发生损伤。

1.8 校园运动损伤发生后处理不及时或不当造成运动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不够,体育专业知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不到位造成事故后处理不及时。前者是体育教师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不妥当、教学内容难而复杂、忽视运动中各种动作风险评估和提醒;通过走访和电话调查,很多学校医务室存在医学设备简单、医务人员值班意识不强等问题,黄涛指出:“很多学校体育系统目前还没有一个健全的医务监督体制,医务监督重视程度不够,所投入的人力、物力遠达不到防伤防病……特别在学生健康状况的建档,健康的监控和预防方面尤为薄弱。”[4]

1.9 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薄弱造成运动安全事故“依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体育教师为承担主体、在体育课程中实施的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和管理活动”[5]。体育教师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主体作用,是运动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知识的输出者,如果体育教师存在师德缺失、责任心差、业务能力弱等问题,常成为发生运动安全事故主要原因。

2 校园运动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校园运动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只我国独有。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1981年美国哈佛大学已经在校园中引入了运动伤害防护师;澳洲Griffith大学开设了一年运动伤害防护师的认证课程;日本也有三个与运动伤害防护有关的专业团体;英国近几年也成立了专业的运动伤害防护师团体。因此,我国该如何有效构建校园运动安全防护体系是亟需探讨的议题,构建校园运动安全防护体系目标是预防和避免校园运动安全事故发生,保护学生、教师及学校。

2.1 建立学生运动健康档案,关注体质差异学生学校应当按规定定期安排学生体检外,还可以建立学生入学排查——体检筛查,有助于教师和校医发展体质特异学生,制定运动处方。与校医室联合,是对体质特异学生,由主管领导组织班主任、体育教师和校医联合给他们制订运动处方(安全、有效),指导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有助于改进他们体质健康的锻炼活动,跟踪干预的效果,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材料。

2.2 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强化学生运动安全意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6]。学校对体育课时和教授内容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对健康知识的教育意识较为薄弱。学生缺乏对运动安全的判断,发生安全事故后不知如何处理,导致运动事故结果的恶化。为此,学校应该提高学生运动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科学补水方法,了解常见运动损伤,让学生掌握运动安全防护的基本技能(预防以及出现各种情况的现场处理的技术——主要是昏迷、骨折、出血、一般扭伤等)。

2.3 加强和规范日常体育管理及体育課堂管理

2.3.1 形成场地、器材检查常态化学校场地、器材使用频率高,损耗快,如果未及时发现清除,容易引起安全事故。从鲜血淋淋的案例中,我们要吸取教训,认真做好场地、器材检查要常态化工作,核查场地是否符合运动安全要求、场地设施是否符合运动安全要求、器材是否符合运动安全要求等,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并暂停使用,排除一切安全隐患。最好做到日巡查或月巡查并记录在案,落实到人。

2.3.2 规范体育课堂管理,提高教师安全意识预防运动安全事故不等于进行“放羊式”教学,而是要在安全的教学环境、合理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完成体育教学活动。安全实施教学的首要因素是教师的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上课前检查场地和体育用具是否符合安全性的要求;落实好体育教学与活动活动常规,热身活动要有针对性;根据教学内容和天气及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合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身体系统的兴奋性;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并做好技术学习的保护措施;整理放松具有针对性;体育器材发放、回收有序,安排、使用合理。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遵循运动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教学,充分运用运动训练学理论、体育教育理论、体育心理学理论、运动生理学理论进行教学,同时还应该加强体育健康、运动医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2.4 学校、社会和家长多方合力解决校园运动安全事故

2.4.1 落实告家长通知书制度将学生健康档案反映的情况,运动训练和校内外比赛等要书面通知家长并由家长签名同意。在落实校园责任保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按年或按次为学生尤其是运动队成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2.4.2 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与校医室联合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与校医共同行动,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开展时,保证在发生运动伤害时,学校医生第一时间到场。体育教师和校医共同制订运动处方(安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体育锻炼,并跟踪干预的效果,进行整理分析,归入学生成绩。

2.4.3 还要充分调用社会资源为了达到理想预防效果,仍要充分调用社会资源,采用资源整合进行管理,并对合作公司的资质、从业人员的资格、目标的制订、过程的监管等进行严格把关和筛选。

2.5 制定应急预案制订完善大型活动与竞赛安全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演,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组织学习,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在突发事件前有序开展援救工作,保留处理痕迹(如图1)。

3 结语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开展已经是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的问题,是全国全面推进的战略项目之一,但校园运动安全事故显然是摆在全体体育工作者面前的绊脚石,如何破冰则是国家乃至各级体育专家、学者、教师共同不断努力的目标。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是我国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发生在校园里运动伤害风险给学生、家庭、教师、学校带来的伤害非常巨大和惨痛,因此我国各级体育工作者应联合起来,在国家指导下,全面构建一套预防、治疗、应急处置、上报、有法可依的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08):10-14.DOI:10.16237/j.cnki.cn44-1404/g8.2007.08.019.

[2]李俊波.大学生体质测试中长跑引发男生猝死的诱因和预防措施[A].《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论文集[C].2017:448.

[3]郭艳菊,谢翔,彭峰林.中小学校园体育安全事故成因及预防措施[J].体育科研,2012,33(1):64.

[4]黄涛.初中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5):469-470.

[5]王子朴,李晓天.我国学校体育实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1):112.

[6]梁凯潮.浅论如何防范校园运动伤害事故[J].体育师友,2017,40(06):71-72.

猜你喜欢

安全防护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基于等级保护的电网云计算安全防护分析
目标中心战中信息网络安全防护问题研究
电力工程中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