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悦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21-09-06蒋向阳刘桑

体育师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操作流程教学模式

蒋向阳 刘桑

摘 要:“悦”代表情感体验,“动”代表教学目标与实践过程。“悦动”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游戏、音乐、故事、韵律操等深受学生喜欢的形式,结合律动、互动、趣动、缓动四段式教学流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厌学、难学、简学变成活学、趣学、导学,达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优化体育课堂形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悦动”教学模式;操作流程;推行优势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1487.2021.03.009

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ee)和威尔(M.Weil)提出,是某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操作基本程序,便于教育工作者掌握。针对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难题,我们希望从教学方法入手,探索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既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又能够便于一线教师掌握和推广。“悦动”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创编而成,把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厌学、难学、简学变成活学、趣学、导学,构建成一个具有完整主体结构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1 “悦动”教学模式的内涵“悦”代表通过引入游戏、音乐、故事、韵律操等深受学生喜欢的形式优化体育课堂,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使学生愉悦地享受运动。“动”代表教师要精心巧妙地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宽松、愉悦、充满欢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体育的乐趣,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悦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快乐体育”作为基本指导思想,把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终身体育的健康观念。

2 “悦动”教学的实施经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我们在原有的三段式框架下,结合对快乐体育理念的理解,进行了补充和拓展,并对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做了概况性指导(图1)。

2.1 律动:多彩活动,唤醒身心传统的体育教学,老师往往是从排队、点名、徒手热身运动等体育常规入手,形式单一枯燥,吸引力不大。如果能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整节课的学习必定能事半功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2.1.1 情景教学以《持轻物投掷》为例,可以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导入,让学生扮演喜羊羊,练习扔纸飞机给羊村长送信,老师抛出“怎么投才能投得远”的问题,过渡到下一步的学习。

2.1.2 趣味游戏以《折返跑》为例,可以采用“工兵挖地雷”的游戏,把跑的专项活动——摆臂、高抬腿、原地小步跑等动作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巧妙完成了跑的热身活动,达到唤醒身心的效果。

2.1.3 动物模仿以《脚内侧踢球》一课为例,老师在课一开始通过一个小游戏“足球宝宝学走路”,让每一位学生模仿企鹅走路的模样,既热身又为学习脚内侧踢球做好了铺垫。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会创设情境,使原本单一枯燥的练习变得具有趣味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使课堂变得生机盎然。”所以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从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既热身,又激发兴趣;既能唤醒学生的身心,又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2.2 互动:趣味教学,新授技术这一环节是技能新授课的核心部分,容易进入“讲解多、趣味少”的误区。如何让学生学的到位又不乏味,是教师研究的重点。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只要能精心设计“教”的过程,实现“趣味化教学”,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的快乐又扎实。此环节可以通过“自主尝试,探索—分解动作、指导—模仿展示、纠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2.2.1 自主尝试探索自主尝试是相对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而言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教授动作技能之前,让学生通过独立的实践、探索、思考、分析,先进行学习尝试,先探索再讨论,先感知、再学习,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执教《跑——折返跑》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做“正面蹲停转身”和“侧身蹲停转身”这两个动作,比较哪个动作更利于急停稳和转身快,学生自己有了体验后自然感受深刻,为动作要领的学生做好了铺垫。

2.2.2 分解动作,指导要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切不可追求“一步到位”。因为任何一个动作技能,都包含若干个要领,教师不妨分解动作,逐步击破。最佳的做法就是将动作要领分解后巧妙地结合趣味游戏来进行,让学生愉悦地学习。教师先通过具体的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要领。方法有两种:一是教师示范,使学生直接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手段。二是利用图片或视频直观呈现,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清晰高效。

例如:教授“脚内侧踢球”这一动作技能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模仿企鹅走路,通过这一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半蹲式八字步站位和脚内侧动作的运用,使学生初步建立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概念。然后用图片呈现“脚内侧”的位置,加入视频慢动作展示踢球的全过程。现代化手段直观而形象,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看清楚,听明白。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行动作演示,让学生明确“一撑、二摆、三踢球”的动作要领。

2.2.3 模仿练习,纠错教师讲解示范后,要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学生集体模仿,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要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分析其优点与缺点,改进、提高熟练程度。教师可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生生之间相互指导学习,教师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和纠正。如“持轻物投掷”一课中,教师组织学生散点练习,让学生通过模仿掌握技术动作后,自行反复强化练习,可与其他学生比赛,达到初步掌握技术动作。有趣的模仿环节,不断让学生通过体验和观察加深对规范动作的理解与感知,做到集中模仿再分散练习,提高了运动密度,实现了高效教学。设计意图: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微弱,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较差。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学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教学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游戏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体育课堂,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技术动作看得更清楚,有利于学生对动作的掌握。

2.3 趣动:游戏竞赛,巩固技能在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后,为了达到巩固的目的,还要加强练习。如果只是反复地重复性练习,必然让学生厌烦。教师可通过竞赛、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摆脱枯燥感,积极投入练习,最终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形成技能。例如,在篮球“传接球”的教学中,运用游戏“一步一步往后退”来帮助学生不断巩固、提高、掌握三种传接球技术。该游戏要求同伴在传球练习时先从近距离开始,互相传接球10次后,向后退一步继续练习10次,再次后退一步完成10次练习。此游戏练习确保了一定的练习量,给学生创造了巩固所学技术的机会,通过传接球距离的调整逐步加大了练习的强度,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游戏、竞赛为主,一方面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利于持续吸引他们参与练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不断运用新学的技术,巩固、提高技术,使学生避免在枯燥的练习中失去学习兴趣。分层游戏竞赛活动,既巩固新学的技术,使学生对技术掌握更加熟练。教师不断地提高要求,增加学生的运动量,提高训练的强度、密度,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2.4 缓动:舞蹈韵律,放松身心课接近尾声,学生的身体较为疲劳,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下降,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身体放松,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老师也要对整堂课进行总结。这个环节的时间短,练习内容应简单些。通过柔美的音乐,配合放松舞蹈、身体拉伸,以达到舒缓心情,放松身心的目的。

2.4.1 舞蹈放松如 “持轻物投掷”教学,课的结束部分采用舞蹈《左手右手》进行放松,让学生通过优美的舞蹈,达到放松效果。

2.4.2 拉伸放松如“脚内侧踢球”教学,最后采用“帽子戏法”进行静力性瑜伽式拉伸,让学生通过静力性拉伸,达到放松效果。

2.4.3 缓动放松如,“快速跑”教学是一项体能消耗较大的活动,结束部分可以练习 “太极拳模仿操”,让学生调整呼吸,缓和放松。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优美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配合肢体动作。体育舞蹈“形动于外而情于内”,可引发孩子们联想和想象,达到情景交融的心灵境界,使身心得到完全放松。

3 “悦动”教学的实效修订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可见,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将“趣”放在首位,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锻炼方法。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机械地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变换教学方法,采用形象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情境化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悦动”教学模式经过课堂实践与对比研究,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三方面的实效。

3.1 器材简约,重点强化“悦动”教学模式吸收了美式SPARK教学的做法,只需要标志筒、标志碟和移動音响,就能规范和强化学生的场地意识、遵守规则和安全活动意识。例如,让学生听音乐在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慢走→快走→小跑,逐渐提高速度的同时,要求学生不能触碰标志碟和同伴,鼓励学生观察、模仿动作正确的同学,使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和安全意识在游戏活动中得到提高。

3.2 联系生活,渗透德育“悦动”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始点,通过运动技术趣味化学习手段达成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情况下,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安排。例如,双人合作花式跳绳,通过探索太空的情景,从检查飞船→学习驾驶技术→出发探险→顺利归航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合作跳的技术动作和要领,取得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为培养学生的跳绳运动兴趣,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重点关注和评价经过努力练习取得进步的学生,安排课堂小竞赛,课后小结鼓励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未来成为建设祖国的人才。

3.3 趣用结合,个性教学通过“悦动”教学模式,学生体验了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实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具备了体育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悦动”教学模式是一个基础型,可以进行个性化丰富,个性化操作。以折返跑为例,小学低年级学生,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折返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可通过球类运动的摆脱防守练习,让学生体验。教师适时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运动战术需要运动技术的支持。教学对象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不同,“悦动”教学模式的操作可相应调整。

4 小结“悦动”课堂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享受运动,主动参与运动。强调“悦”,将音乐、舞蹈、游戏、运动融为一体,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学习、活动。突出“动”,促使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和运动需求,创造性地教学设计,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使大部分学生参与到中等甚至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体育与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于素梅.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乐动会”体育课堂教学方式[ J].体育学刊,2018,25(03):74-78.

猜你喜欢

操作流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操作流程探析
小学语文研训一体教研模式五步操作法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