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针灸治疗慢性胃炎

2021-09-06廖春红

幸福家庭 2021年8期
关键词:萎缩性艾灸胃炎

廖春红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指的是因不同原因造成的胃黏膜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据统计发现,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目前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对症治疗、去除HP治疗等,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容易反复发作。我国中医历经上千年的发展与改进,逐渐成熟与完善,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具有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本文将针对如何运用针灸治疗慢性胃炎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一、慢性胃炎的中西医认识

西医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在于患者胃黏膜出现炎症或病变,根据2000年我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同商讨将慢性胃炎按照病因、位置等划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特殊性胃炎三类。其中浅表性胃炎指的是胃黏膜出现萎缩性病变,黏膜层及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出现细胞炎症浸润,以幽门螺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萎缩性胃炎指的是胃黏膜已经出现萎缩性病变,多伴有肠上皮化。据统计,5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属于HP感染性浅表性胃炎,而老年患者患萎缩性胃炎的概率较高。

中医中并未记录慢性胃炎的概念,而根据其症状表现将其划归入“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围。胃在五行理论中属土,喜好滋润而厌恶燥烈,慢性胃炎多因外邪入体、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所致。当过量饮食或暴饮暴食后,胃部难以及时消化过量食物,食物积累在胃部会引起胃痛、胃胀;过量饮酒、食用辛辣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后,会造成胃部损伤;食用寒凉食物后,会消耗胃中阳,长此以往,容易导致阴阳失衡,出现胃痛。同时,肝脏与胃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旦思虑过度、忧思好怒、动气则会损伤肝脏,而肝脏逆行会侵犯脾胃,造成气血瘀滞,加重胃痛。针对慢性胃炎进行辨证分型,主要包括:①寒邪犯胃。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通过热敷等方式可稍微缓解,受寒后症状加重,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纳呆、呕吐、舌苔泛白、便溏等症状,多因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所致。②脾胃湿热。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胃脘胀痛、灼热,口干口臭,心烦易怒,排便困难,舌质泛红且舌苔呈黄腻状等,多因肝火内盛,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所致。③肝胃不和。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嗳气,反酸,胃灼热,舌苔泛白且薄,多因七情所致,肝气瘀滞,横逆犯胃。④脾胃虚寒。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腹部隐隐作痛且牵连不断,少数患者会间断性发作,食欲下降,面色泛白,四肢冰冷,舌质颜色较淡且舌苔泛白。⑤胃阴不足。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灼热,口干,咽喉疼痛,有饥饿感但却不想吃饭,排便困难,舌质泛红,且唾液较少。

二、针灸疗法的优势

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优点较多,主要包括:①见效快。通过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较慢,而针灸能直接作用于病灶,立刻缓解患者的病痛。针灸主要包括针法与灸法两种,其中针刺即通过毫针等刺入穴位,借助提拉、捻转等方法刺激患者的身体,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灸法主要指艾灸,通过预制艾草、艾条等熏熨、烧灼穴位,借助热刺激预防与治疗疾病。②安全性高。针灸对人体的伤害较小,针刺后皮肤会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不会留下伤痕,同时按照既定穴位实施针刺,不会出现副作用。而通过药物治疗慢性胃炎容易引起患者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的痛苦。③操作便捷。针灸治疗慢性胃炎所需的用具较少,在患者突发疾病时,通过针刺可立即实施治疗,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三、针灸治疗胃炎的具体方法

(一)针刺治疗法

1.毫针。毫针针刺治疗法属于传统针灸疗法中的技法之一,其选择金属毫针直接刺入体表穴位的方式治疗疾病,配合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可有效疏导患者经络内血气流动,是当前中医理论针灸治疗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方式。在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胃炎时需选择相应的穴位,如夹脊穴、背俞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冲、风池等,其中夹脊穴、背俞穴为治疗胃炎的主要穴位,足三里适用于具有脾胃虧虚的患者,三阴交、阴陵泉适用于具有脾胃湿热的患者,太冲和风池可抑制肝气过盛的症状,以调节肝气犯胃症。

2.电针。电针治疗法是在针刺治疗基础上结合现代物理治疗中的电疗技术所得出的联合治疗方式,其基础仍为针刺穴位治疗,可选择中脘、足三里、内关、胃俞等穴位治疗胃炎,还可根据具体病症添加如关元、合谷(肝胃不和);脾俞、气海(脾胃气虚);脾俞、肾俞(脾胃虚寒)等。施针后将电疗设备的电极和毫针连接,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调节输出电流的大小,确保患者的皮下肌肉处于颤抖状态,此时可利用电流进一步刺激患者的神经组织,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3.火针。火针法和灸法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均是借由针刺穴位和金属针体传导热量的方式,让外部热源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皮下组织,继而促进血液循环,促使患者周身的血运状态得以改善,继而缓解胃部炎症病变程度,为病灶周围组织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二)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混合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治法。艾灸疗法在临床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针与灸都是在经络穴位上施行的,有其共同之处,两者往往结合使用。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艾灸疗法衍生出了多种方法,主要包括:①艾炷灸。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种。②艾条灸。手持艾条于穴位施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③温针灸。先施针刺,得气后留针,将艾绒或艾条固定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让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的目的。④隔物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将上述物品置于穴位,再将艾炷放置于上,点燃施灸,反复施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⑤温灸器灸。目前有竹制艾灸盒、纯铜随身灸、实木艾灸盒等。⑥姜药火龙灸。在传统火龙灸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一种艾灸疗法,主要使用姜碎加温经通络中药十余种代替“火龙液”铺于施灸部位,兼有调和阴阳、通经活络、固肾壮阳、健脾和胃之功效。艾灸常用的穴位有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可配伍关元、气海、天枢、脾俞、胃俞等。

(三)穴位注射療法

穴位注射法是基于现代医学皮下注射药物制剂的治疗方式,再配合穴位经络理论,选择小剂量注射针,在相应穴位处刺入皮下一定深度,再注入小剂量药剂。这种针疗方式可尝试治疗病情较轻的慢性胃炎患者。穴位注射法的优势是将针疗的刺激性疗法和现代药剂治疗联合,利用穴位处皮肤渗透作用,改善人体内的各系统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病情的目的。穴位注射疗法也需要通过辩证方式选择相应的穴位,所注射的药剂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病情较轻者直接注射维生素改善人体机能即可,病情较重者则可选择黄芪、当归等中成药制剂,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四)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属于传统医学技法之一,其选择羊肠线作为工具,将羊肠线埋入相应的穴位处,通过长时间穴位下组织吸收羊肠线的方式给予持续性刺激,由针灸理论发展而来。应用埋线法治疗慢性胃炎可选择胃俞、脾俞、中脘、肝俞、梁丘等多个穴位,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添加穴位,例如胃阴不足者可添加三阴交、中焦郁热者可添加天枢等。

(五)穴位敷贴法

中医将穴位敷贴疗法俗称为“天灸法”,主要是利用对皮肤可产生刺激性的药物直接敷在相应穴位表面,继而产生局部皮下充血或表皮起泡的效果,再和穴位埋线疗法相结合,从而有效增加了临床治疗效果。穴位敷贴所选择的药物包括白芥子、细辛、法半夏、生附子等,在治疗慢性胃炎时可分别选择脾俞、肾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位进行敷贴治疗。根据大数据临床调查显示,选择穴位敷贴法联合埋线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炎症状。

(六)针刺联合治疗法

针刺联合治疗法可采取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案,利用电针刺激皮下神经组织的优势,提升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再配合穴位注射,促使皮下组织吸收和渗透药剂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从而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更好地发挥自身功效,对于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火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法的优势与电针基本相同,火针可以加快皮下血液的循环速度,将穴位注射获得的药剂以更快的速度运输至病灶,加快局部组织吸收药物的速度。

总而言之,利用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优势颇多,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安全性较高,不会让患者出现毒副反应。

(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针灸二科)

猜你喜欢

萎缩性艾灸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